文│山西省牧草工作站
贯彻草原生态补奖政策 谱写大美草原华丽篇章
文│山西省牧草工作站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山西省惟一的半农半牧县——右玉县实施以来,山西省各级深刻领会、精准把握政策要义,认真宣传贯彻政策精神,立足本地实际,深入细致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绩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为了保证政策落实工作顺利实施,山西省各级均明确由专门机构负责落实,同时,责成右玉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把保护草原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督促检查、及时帮助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出台多项惠农政策,鼓励人工种草、圈舍养殖,以促进、巩固草原保护建设工作。
为了营造政策落实工作良好氛围,山西省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每年4月开展的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中,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海报、标语、宣传单等多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以此强化草原生态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所处的战略地位。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技术人员入村到户,在各村张贴海报、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政策宣传材料,使草补政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二是定期组织基层干部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利用集市、商场等农民集中的地方开设咨询点,耐心为农民朋友释疑解惑;三是组织本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媒体,轮播草补政策宣讲节目,进一步加大对草补政策内容以及工作流程和细节的宣传力度。
通过多渠道、全覆盖的宣传和报道,有效引导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治理与防治荒漠化工作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发展生态畜牧业变为积极、自觉、主动的具体行为。为草原增绿,物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具体的工作中,按照上级的部署,由右玉县畜牧局负责定具体方案,并监控施工进度;县财政、国土、农业、林业、广播媒体等相关部门负责做好相关工作。各乡镇也将这项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乡(镇)长在工程一线,从选地、测量等各个环节认真检查,严格把关,形成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的强大合力。
为了保证项目中最根本的草地确权工作顺利实施,县局派出三个工作组,每组由特聘的一名资深林业员和三名工作人员组成,并由调绘村派两名工作人员配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县339个自然村的实地调绘勘测,为禁牧草地的信息采集、公示、上图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使全县的技术人员能细致、透彻的理解政策和宣讲政策,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收到实效。山西省重点对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基层草管员开展政策及业务实施等专业方面的培训十余次。另外,还多次邀请农业部专家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指导。通过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骨干力量,确保政策实施中乡乡有人管、村村不遗漏。
通过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成功实施,山西省右玉县共划定草原面积78.1万亩,发放草原使用权证2.6万份,签订草原承包经营合同2.6万份,配备草原基层管理员50人,草原管理走上了正规道路。
禁牧工作的落实,使人工草地得到长足发展,右玉县共建植保留人工草地12万亩,天然草地的生产、生态功能得到了恢复。监测显示:2016年右玉县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项目,天然草地综合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分别达到58.5%、32厘米,较2015年提高5.25个百分点、9厘米,干草产量27.1万吨,载畜量30万个羊单位,是21世纪初的3倍。
舍饲养殖的全面实施和优良草食畜种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2016年年底右玉县草食畜饲养量达到110万个羊单位,比2010年增加26.6%,农牧民牧业收入占年收入的65%以上,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支柱行业。
在今后的草原建设和保护工作中,山西省将全面总结和推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落实经验,在机构建设上求突破,在配套完善地方法规上求规范,在提高队伍人员素质上求高效,在经费装备落实上求保障。聚行业之力,举部门之能,认真贯彻党和政府有关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大政方针,全面加快推进山西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奋力开创大美草原新时代,精心谱写山西省大美草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