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癌之探讨❋

2017-01-16 15:47:47徐琪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温阳正气阳气

陈 歌,曹 阳△,徐琪琳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理论探讨】

温阳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癌之探讨❋

陈 歌1,曹 阳1△,徐琪琳2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乳腺癌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古代文献记载中提示“阴极阳衰”为乳腺癌发病的病机,乳腺癌为阴证疮疡,多因阳气不足致寒痰凝聚而形成,“痰邪”又与恶性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故阳虚痰凝证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证型之一,治疗可采用温阳益气配合化痰散结之法,灵活应用扶正与祛邪。通过总结古代文献、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等进行简要论述及讨论,为临床应用温阳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及辨证思路。

乳腺癌;化痰散结;温阳;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在我国 2010 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的评估中显示,在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 13 万,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1]。目前乳腺癌的西医治疗以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为主,中医药治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方法之一,通过辨证论治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减轻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 “阴极阳衰”为乳腺癌的病机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乳腺癌属于中医“乳岩”“奶岩”“石奶”等范畴。金·窦汉卿[2]在《疮疡经验全书》就提出了乳腺癌“阴极阳衰”的病机,认为乳岩的病机是阳气不足而致阴寒过盛、寒痰凝聚而形成。清·王洪绪[3]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乳岩治法》中也曾论述:“初起乳中生一小块,不痛不痒,证与瘰疬恶核相若,是阴寒结痰……其初起以犀黄丸……或以阳和汤加土贝五钱,煎服,数日可消。”从整体而言,乳岩多发于女子七七之年,此时人体肾气渐亏、肾阳不足,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高糖、高脂的饮食结构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均易使正气耗伤,且运动逐渐减少使阳气受阻,难以发挥其温煦运化的功能,而致痰湿渐生、瘀血凝结,病理产物郁结于局部形成肿块;从局部而言,乳岩初起表现为局部肿块不痛、皮色不变、质硬、边界不清,而非红肿热痛的阳热之证;后期肿块溃烂后虽可见局部红肿剧痛,时渗脓血、恶臭难闻,但疮面色暗、平塌下陷、溃后则难以愈合等表现,均反映了其全身阳气不足、正气亏虚的状况。正如朱丹溪所云[4]:“遂成隐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以其疮形嵌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

2 恶性肿瘤从痰论治的理论基础

痰是脏腑气血失和、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痰证是中医的一种疾病证型,是因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具有并表现出一定症状、体征和特定临床特点的病理概括。痰邪包括“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不仅指有形可见的痰液,随咳嗽而出者,还包括凝聚、停滞在脏腑、经络之中的无形之痰,即源于水谷由脾胃所产生的过盛、异变之物,它由脾胃上输心肺,随气血运行停留于全身各处[5]。其致病范围广泛,《诸病源候论》提出了“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因此痰证临床表现多样,变幻莫测。

痰浊是肿瘤发病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元·朱丹溪[6]提出“凡人身中有结核不痛不仁,不作脓者,皆痰注也”“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痰也”,表明痰邪与肿瘤发病的相关性。痰邪具有多变、易行、易聚、易夹火、夹瘀、夹毒且变化复杂等特点[7]。清·林佩琴也曾论述“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沈金鏊[8]在《杂病源流犀烛》中也有记载:“痰之为物,流动不测, 故其为害, 上至巅顶, 下至涌泉, 随气升降, 周身内外皆到, 五脏六腑皆有。”描述了痰邪致病具有流动性、多变性、周身内外皆到的特点,这与恶性肿瘤具有转移性的特点十分类似,也说明痰浊流注是肿瘤转移发生的关键。

现代魏品康[9]提出“痰结”是肿瘤的总称, 良性肿块为“良痰”,恶性肿块为“恶痰”, “恶痰”是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 并将“恶痰”分为三大组成部分, 即“痰核”“痰浊”“痰络”。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聚集成块属于“痰核”; 细胞间质黏附分子、炎性分子、肿瘤因子异常属于“痰浊”, 是促肿瘤生长转移的物质环境, 即痰污染环境; 肿瘤血管属于“痰络”, 是提供肿瘤生长转移的营养基础与桥梁。

3 阳虚痰凝证为乳腺癌患者的主要证型之一

正气亏虚是乳腺癌发生的根本内因,全身以阳虚及气虚为主要表现,邪实则以痰湿凝聚为主要表现,患者局部肿块不痛不痒、皮色不变、皮温不高,全身则伴有乏力懒言、畏寒肢冷、腹胀便溏等。曹阳等[10]对1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阳气虚兼夹证者有99人占总数的77%。在99人中,存在阳虚痰凝证的患者有47人,占阳虚患者人数的47.5%;张晶[11]对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体质类型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阳虚质是最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其中LuminalB型及HER-2型患者痰、湿、瘀类型的体质多见。

4 温阳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

乳腺癌的发病与正气亏虚密切相关,并随着疾病的进展或手术、化疗等治疗的应用,造成“因病致虚”及“因治致虚”,故治疗提倡以“扶正为本,祛邪有度”为原则,时时温补脾肾以扶助正气,适时化痰散结以消散癌肿,病证结合,注重辨证施治与专病用药。温阳益气法在疾病的各个时期均可辨证应用,通过激发脾肾之阳气,使阴寒痰结消散,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亦可温化痰结,故在某种意义上扶正即是祛邪;化痰散结法为祛邪的根本治法,其临床应用应在温补脾肾的基础上根据正气的强弱辨证施治,祛邪而不伤正气,最终达到抑制肿瘤增殖、防止复发转移的目的[12]。

如蒋士卿[13]提出恶性肿瘤以肾阳虚为本,痰凝、气滞、湿阻及血瘀为标,临床治疗以温肾为本,应用阳和汤为基础方,配合化痰散结、行气化瘀、祛湿之法治疗恶性肿瘤每获佳效。王沛[14]治疗乳腺癌多用生黄芪、补骨脂温补脾肾贯穿治疗的全程,配合柴胡、浙贝母、青皮等疏肝理肺、行气散结,生半夏、山慈菇以化痰解毒、软坚散结,少量应用虫类药如守宫、僵蚕、全蝎等以攻坚破积,在抑制乳腺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减轻放化疗副反应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5 温阳化痰散结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相关药理学研究也证实,诸多温阳、化痰、软坚散结药物具有肿瘤抑制作用,如生黄芪所含的黄芪皂苷可促进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15];补骨脂所含的补骨脂素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DNA合成[16];掌叶半夏提取物的有效部位(PE)可抑制裸小鼠CaSki人宫颈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17];浙贝母所含浙贝母碱可逆转A549/DDP肺癌细胞株的多药耐药,促使细胞凋亡[18]等。

6 讨论

乳腺癌病性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虽然气血阴阳、脏腑虚实,孰轻孰重各家看法不同,但诸多医家均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现代乳腺癌患者多存在正气不足、阳气亏虚的临床特点,故多采用温阳益气之法以扶助正气;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痰邪关系密切,且“痰毒流注”与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关系密切,故恶性肿瘤应从痰论治。对乳腺癌患者而言,其痰邪的产生多与阳气亏虚、失于温煦运化密切相关,故治疗不仅局限于痰邪本身,应纠其生痰之源,治疗采用温补脾肾之法“温药和之”,故温阳是根据全身阳虚的表现而言。乳腺癌并非不存在热证,在PET-CT中可见乳腺癌瘤灶呈高代谢信号,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其局部具有热证的表现,故治疗应兼顾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如乳腺癌术后患者治疗以温阳益气为主,而对于未手术切除或复发转移存在瘤灶的患者,则应酌情加以解毒化瘀、软坚散结等治法,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不同时期灵活应用扶正与祛邪,最终改变乳腺癌患者阳气亏虚、痰湿内蕴的体质,破坏肿瘤生长的微环境,使肿瘤生长缓慢或使瘤灶稳定,预防复发和转移。

[1] 陈万青,张思维,曾红梅,等. 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J]. 中国肿瘤,2014,23(1):1-10.

[2] 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华医书集成·外科类1)[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48.

[3] 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3-14.

[4] 朱震亨.丹溪心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94.

[5] 马宗华. 痰证特征、实质及辨治[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5):14-16.

[6] 朱震亨.丹溪心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24.

[7] 石变,袁秀霞,秦志丰,等. 论痰浊内阻与肿瘤发生[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389-2393.

[8] 沈金鏊.杂病源流犀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49.

[9] 李春杰,魏品康,施俊,等.胃癌从痰论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84-86.

[10] 曹阳,裴桂芳,刘学武,等.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医证候学特点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1):1203-1204.

[11] 张晶. 乳腺癌中医体质类型与分子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21-28.

[12] 柴可群,陈嘉斌,徐国暑. 基于病证结合论中医辨治肿瘤四则四法[J]. 中医杂志,2016,57(2):111-114.

[13] 裴俊文. 蒋士卿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J]. 河南中医,2009,29(2):129-130.

[14] 赵乐,裴晓华,王春晖. 王沛教授运用疏补相合方治疗乳腺癌术后肺转移经验[J]. 中医学报,2014,29(9):1285-1287.

[15] TIN MM, CHO CH, CHNA K, et al. Astragalus saponins induce growth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 and tumor xenograft[J]. Carcinogenesis, 2007,28(6):1347-1355.

[16] 谭敏,孙静,宾晓农,等. 补骨脂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 广东医学,2008,29(11):1817-1819.

[17] 张明星,李桂玲,徐丛剑. 掌叶半夏提取物的有效部位不同给药途径对人宫颈癌细胞株CaSki裸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99-202.

[18] 唐晓勇. 浙贝母碱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株多药耐药及其机理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34-39.

Exploration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By Warming Yang,Reducing Phlegm and Resolving Masses

CHEN Ge1, CAO Yang1△,XU Qi-lin2

(1.DongFangHospita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2.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of women, which Chinese medicine has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 in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literature record, breast cancer belongs to yin syndrome, usually caused by yang deficiency lead to cold phlegm aggregated to form. Phlegm related to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closely. Warming yang reinforcing qi with reducing phlegm and resolving masses method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By this brief discussion about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eatment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of breast cancer by clinical application warming yang reducing phlegm and resolving masses method.

Breast cancer; Reducing phlegm and resolving masse; Warming yang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2013-ZYLC-013)-温阳益气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陈 歌(1988-),女,北京人,住院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曹 阳(1963-),女(满族),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研究,Tel:67689787,E-mail:13681050363@163.com。

R273

A

1006-3250(2017)06-0775-02

2016-11-23

猜你喜欢
温阳正气阳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4:34
正气方天祥
家教世界(2021年34期)2022-01-13 12:04:44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19:58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5:02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基层中医药(2021年8期)2021-11-02 06:24:56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妇女生活(2019年7期)2019-07-16 04:16:19
清风正气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祝您健康(2015年6期)2015-09-16 03:22:40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