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的药理机制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2017-01-16 08:38周连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4期
关键词:胃酸皮疹胃溃疡

周连章

(辽宁省优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1)

胃溃疡在我国临床上十分常见,患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胃黏膜损伤并达到黏膜肌层的慢性溃疡疾病。高发年龄段为20~50岁,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溃疡的发病率增加,且治疗难度也随之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反酸、嗳气、便血等症状,严重时表现为呕血、幽门梗阻甚至是胃穿孔[1]。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改善患者胃部环境,提高胃黏膜的修复效果,达到治疗胃溃疡的目的。奥美拉唑的临床应用优势在于,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作用于患者的疾病,且治疗效果高,对胃溃疡的治疗具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对所选264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患者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264例胃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每组各132例患者,观察组男78例,女54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1.68±12.35)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5.37±2.42)年,对比组男68例,女64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1.74±12.58)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15.34±2.52)年。患者均在我院确诊为胃溃疡,患者中合并慢性胃炎128例,合并十二指肠溃疡36例。患者均排除具有精神类疾病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并排除具有其他器官重大器质性病变。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药理机制分析:奥美拉唑属于新型胃酸抑制剂,能够抑制患者的胃酸形成。奥美拉唑首次应用于临床上为20世纪80年代,在临床上取得了较高的应用效果。临床研究显示,奥美拉唑口服后血液浓度能够迅速达到峰值,且作用时间长,口服1~3 h后,患者血浆内的浓度能够达到峰值;生物利用度方面,奥美拉唑单剂量生物利用度为35%,重复给药7日内,生物利用度可达到60%,且奥美拉唑的半衰期较长,但半衰期清除时间较短,1 h内能够彻底清除,奥美拉唑在人体内主要以肝脏代谢为主,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在代谢物当中,羟基奥美拉唑也能够起到抑制胃酸的作用,如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则奥美拉唑的半衰期则相应延长2~3 h,肾功能损伤情况下半衰期无明显变化。

1.2 方法:对比组采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用药途径为口服,用药剂量为0.15克/次,每天2次,用药时间为早晚餐前服用。观察组则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用药途径为口服,剂量为20毫克/次,每天1次,在早饭前服用,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并对比两组随访6个月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的溃疡面完全愈合,且随访后未见复发;显效:患者的溃疡面积缩小>50%,且未见新溃疡出现;有效:患者的溃疡面缩小面积>30%,<50%,且未见新溃疡面形成;无效:患者溃疡未见好转,或出现溃疡面扩大甚至是增加。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痊愈68例,显效36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有效率98.48%;对比组痊愈39例,显效34例,有效44例,无效15例,有效率88.6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0%,其中皮疹3例,发热6例,头晕眼花3例,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其中皮疹8例,发热10例,头晕眼花2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奥美拉唑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临床上将奥美拉唑应用于消化系统溃疡疾病的治疗当中,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奥美拉唑又称洛赛克、安胃哌唑等,能够选择性的抑制壁细胞酶,尤其以H+-K+-ATP酶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临床主要作用在于,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以此降低胃酸对于胃黏膜的损伤,上述三种酶也成为质子泵,其主要作用是利用K+、H+的交换并进入泌酸小管腔,与Cl-合成胃酸,帮助胃肠消化食物,奥美拉唑对H+-K+-ATP进行抑制,从根本上减少了胃酸的分泌量,因此又被称为质子泵抑制剂[2]。奥美拉唑的用药方式主要以口服为主,口服20 mg能够在血液中产生16~18 h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降低胃内部的pH值,剂量低、药效作用时间长。属于用药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低的药物,临床研究证实,奥美拉唑在口服用药后,通过肝脏进行代谢,不经过肾脏参与,可见奥美拉唑对于肝脏的影响较大,不是影响患者的肾脏工作与功能,对于合并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奥美拉唑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的治疗当中,较其他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更高,且具有较高的耐受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出现恶心、头痛、腹泻、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且由于奥美拉唑的剂量低、药物作用时间长,患者在每日仅口服用药1次即可,对于患者的耐受性影响更低,是临床上安全性较高的消化系统常用药物。

本次实验中,观察组痊愈68例,显效36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有效率98.48%;对比组痊愈39例,显效34例,有效44例,无效15例,有效率88.6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10%,其中皮疹3例,发热6例,头晕眼花3例,对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其中皮疹8例,发热10例,头晕眼花2例。可见奥美拉唑的临床治疗效果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奥美拉唑的药理机制先进,临床应用效果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1] 魏变芬.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分析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9(8):8-10.

[2] 钱茜.奥美拉唑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06-107.

[3] 吴学兰,陶婷婷,徐创贵,等.奥美拉唑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事,2014,28(7):805-808.

猜你喜欢
胃酸皮疹胃溃疡
探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胃酸时,吃点苏打饼干真能缓解吗?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甘草次酸抑制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细胞的凋亡
胃溃疡不宜少食多餐
手术治疗胃溃疡90例临床疗效观察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