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刘张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张璐 刘张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1)
文章介绍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小儿;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对策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常导致病情迁延,影响患儿的健康和成长,严重者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危。本文就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常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进行介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种类很广的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是现有的抗生素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其中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等。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抑制胞壁黏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在儿科中应用也较为广泛。
1.1 不良反应 随着此类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由其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1.1.1 过敏反应 居不良反应之首,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主要为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发生相互作用所致。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本身不存在抗原性,青霉素制剂当中含有的高分子聚合体和青霉素降解产物,以及头孢类制剂中含有的高分子聚合体等可作为半抗原进入机体,与蛋白质或者多肽分子相结合,最终形成全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对B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产生刺激,进而形成特异性抗体IgE,IgE会黏附在一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血液中的嗜碱粒细胞表面,进而导致机体处在一种致敏状态。当机体再次受到类似的抗原刺激后,抗原便会同特异性IgE结合,致使细胞破裂,使组胺、慢反应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被大量释放,以上物质会分别对效应器产生作用,致使平滑肌收缩、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的分泌也会增多,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过敏反应。部分患儿主要表现为皮疹、红斑、瘙痒、皮肤或黏膜水肿及瘙痒等,部分患儿可出现哮喘,也有部分患儿表现为光过敏反应或静脉炎等。
1.1.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仅次于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停药,而症状较重者则需给予药物(如雷尼替丁等)进行治疗。
1.1.3 肝毒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的肝脏毒性多数表现为一过性的肝功能下降或减退。
1.1.4 肾毒性 主要为一过性肾毒性,表现为尿酸、尿氮素及肌酐水平异常,停止用药后即可恢复。
1.1.5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多见于伴有易患因素患儿(如癫痫病变、缺氧或脑损伤等)使用本药后,主要表现为头部疼痛、头晕、失眠、癫痫发作及某些精神症状。
1.1.6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有报道提示:使用头孢拉定可诱发频发性早搏;头孢唑林静脉滴注期间可出现心悸、胸闷等表现,心电图检查显示为房颤,停止用药后症状消失;头孢噻肟静脉滴注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头孢哌酮使用后可出现心律及心音不规整,心电图检查显示有室性早搏。
1.2 处理对策 为减少不良反应,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用药前询问患儿及其家长是否存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过敏史,是否属于过敏体质,过去是否应用过同类药物;②正确对患儿进行药物皮试,青霉素类药物可选择青霉素进行皮试,而头孢类药物则可以选择相应的原液进行皮试;③尽量选择口服给药方式,且在口服给药前展开必要的皮试;④避免联合用药,联合用药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联合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对于原因判断存在较大困难;⑤在静脉滴注给药后应持续观察30 min,保证患儿未出现明显不适后再离开;⑥即使静脉滴注给药结束超过12 h,或者次日再次给药均需提高警惕性,一旦出现不适则立即处理,停药后及时咨询主治医师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由链霉菌产生的具有大内酯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该抗生素的大环内酯环能与细菌核糖体505亚基进行不可逆结合,从而对转肽作用及mRNA位移进行阻断,选择性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起到抗菌作用。此类抗生素尤其对明显增多的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此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归纳如下。
2.1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口服此类药物后大部分患者表现最迅速和最直观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降低、腹痛、腹泻等,停药后可减轻症状。可采取避免空腹用药,若反应严重但又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可在用药前0.5 h口服蒙脱石散或用药时加用维生素B6,以减轻症状而不影响疗效。
2.2 局部刺激 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此类药物不宜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故静脉滴注液应稀释至0.1%以下,且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
2.3 对前庭系统的影响 静脉给药时可发生耳鸣、听觉障碍等症状,停药或减量后可恢复。故静脉滴注时不宜大剂量或长时间用药。
2.4 过敏反应 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等,反应严重时应停药。
2.5 对肝脏的损伤 在正常剂量时对肝脏的损伤较小,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胆汁郁积、转氨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但酯化后的这类药,如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对肝脏的毒性更大,应短期减量使用,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6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有报道提示,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幻觉、烦躁、焦虑、头晕、失眠、恶梦或意识模糊,停药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
2.7 其他 本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故不宜和茶碱类药物合用,以防茶碱浓度升高而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必须使用时应到医院进行茶碱血药浓度监测,以防意外。12岁以下儿童应用本类药物需谨慎,因为对儿童的安全试验指标还没有完全确定。
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及肾毒性,临床少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数种幼龄动物关节病变,<18岁者禁用。由于小儿身体各项机能没有发育完善,对使用的药物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儿科用药更应谨慎,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用药指征,避免无指征联合用药、超剂量使用及疗程过长等情况的出现。
R725
A
1672-7185(2017)11-0016-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11.005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