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忠华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医院内二科,吉林 辽源 136200)
舒适护理干预在促进急性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梁忠华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医院内二科,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知情同意。将10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舒适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BI、FMA评分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明显改善,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急性脑梗死;康复;舒适护理
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有着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复发率[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中,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以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舒适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知情同意。将10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53例患者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2.2±3.2)岁;文化程度:28例为小学及以下,17例为初中,8例为大专及以上。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42.4±3.4)岁;文化程度:28例为小学及以下,15例为初中,10例为大专及以上。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卧床休息、常规心理疏导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担心,加上受一系列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抑郁、悲观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开展“温馨服务”活动,以温和、亲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提升其信任感。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选择恰当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告知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治疗长期性、药物不良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等,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家属多安慰、支持患者,消除其思想顾虑,提升心理舒适度,积极配合治疗。②皮肤护理:以1%-3%过氧化氢溶液擦拭口腔,2次/天,避免患者出现口腔细菌感染、溃疡等。针对出现口腔溃疡的患者,给予其西瓜霜、冰硼散;针对含霉菌感染的患者,给予其制霉菌素甘油;针对口唇干裂患者,给予其液状石蜡外涂。③饮食护理:多数昏迷患者需暂时禁食,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供给,避免因呛咳导致肺部感染、窒息等。针对昏迷超过3 d的患者,给予鼻饲流食,保障营养供给。④用药护理:多数患者因颅内压提升,需实施甘露醇治疗。用药期间对药物反应进行观察,准确把握用药时机、剂量等。脱水治疗时往往伴有电解质丢失现象,护理人员及时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进行观察及纠正。⑤预防感染护理:引导长期卧床的患者取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及时对口腔分泌物进行清除,避免出现肺部感染;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顺利排出痰液,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⑥康复锻炼:按照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锻炼计划,如上肢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及语言功能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①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两组运动功能,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提示运动功能障碍越轻,运动功能越好。以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60分为良,41~60分为中,0~40分为差[3]。②以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干预后抑郁情绪变化情况,以8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提示抑郁情绪越严重[4]。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BI、FMA评分对比:干预前,干预组MBI、FMA评分分别为(43.5±7.6)分、(26.4±3.6)分;对照组则为(42.9± 7.0)分、(26.0±3.2)分。两组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干预后,干预组MBI、FMA评分分别为(69.8±9.5)分、(43.7 ±6.6)分;对照组则为(62.0±8.1)分、(39.0±5.2)分。两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对比: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32.0±5.2)分,优于对照组的(40.8±6.2)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健康意识不断增加,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就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5]。当前,国内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较高,且老年患者为该病多发人群。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需辅以良好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是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和体现,具有一定的人性化、整体化、创造性。舒适护理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融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确保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均能达到愉悦状态,提升舒适度。本研究用舒适护理中,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预防感染护理能促使患者生理、心理、生活上都得到良好护理,使其在充分感受到愉悦、舒适的同时,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一般来说,急性脑梗死患者极易因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导致其出现相应肢体功能障碍[6]。而康复锻炼强调按照急性脑梗死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康复锻炼计划,不仅能对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进行改善,提升肢体肌力,还能有效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提升生活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MBI、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能促使其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其抑郁程度,提升心理舒适度。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采用舒适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1] 万婷,许倩瑜.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240-241.
[2] 郭燕青,樊蕊.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60-62.
[3] 张燕.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311-312.
[4] 吴燕文.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62-163.
[5] 杜蕾.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80-181.
[6] 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32-3333.
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