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主闭藏、肝主疏泄关系探析

2017-01-16 04:55:41刘启华张钰琴彭玲玲凌江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肝主精气外邪

刘启华,张钰琴,彭玲玲,凌江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1)

肾主闭藏、肝主疏泄关系探析

刘启华,张钰琴,彭玲玲,凌江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1)

通过分析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相反相成作用,提出肝的疏泄作用具有疏通阻滞、祛除外邪的作用,其过程伴随着肾精的消耗,常表现为相火亢进。持久的肝气疏泄太过导致肾精亏虚,以致肝之疏泄乏源,可能出现肝气郁结。并结合疾病时高激素水平、应激反应及常见病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进行阐释,进一步深化对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认识。

肾主闭藏;肝主疏泄;中医藏象学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1]”朱丹溪将封藏与疏泄对举,其更深刻的涵义在于阐明肾之封藏与肝之疏泄之间对立互制、互根互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这个矛盾统一体依靠自身的对立互制关系,不仅维持着肾肝各自功能的正常发挥,还调节和控制着全身各脏腑与藏泄有关的功能[2]。《医宗金鉴》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盖肾为坚藏,多虚少实,因肝木之子,偏喜疏泄母气”[3],明确提出肾藏精气,肝具有疏泄精气的作用。但后人论肝之疏泄作用时,已没人提及其疏泄精气作用,而只言其调畅情志、疏通气血、促进运化等作用。肝疏泄精气究竟有何临床意义,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指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以鼓舞之,始能调畅气机而不病,凡病之气结、血癖、痰饮、积聚……皆肝气之不能调畅所致也。[4]”这个论述表明,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理状态下,肝气疏泄促进气机调畅;病理状态下,气滞或血瘀、痰饮、积聚等导致阻滞不通,是因为肝的疏泄作用不及、不足以疏通阻滞。也就是说,气滞或血瘀、痰饮、积聚在肝气疏泄作用强健的时候,是不会产生的,因此肝之疏泄作用具有疏通、清除痰瘀阻滞的作用。马月香把肝的疏泄作用归纳为疏泄不及和疏泄太过两种状态,疏泄不及即肝气郁结,疏泄太过即肝气上逆[5]。肝之疏泄作用强则不致产生阻滞,疏泄作用不及则有阻滞产生。高峻认为,气机郁滞导致相火亢进,因为气的运行有赖于相火的推动,相火亢则气行速,相火衰则气行缓。由于人体有自我调节、反馈机制,气滞、痰凝、血瘀、湿阻等原因引起气机郁阻,气行不畅必然会反馈性地引起相火亢进,即肝的疏泄功能亢进,以增加行气的动力,这正是郁而化火的原因[6]。这些论述表明,肾精是肝发挥疏泄作用的动力,肝之疏泄过程中需要消耗肾精,肾精化为相火,疏泄不及则对应相火衰弱,疏泄亢进则对应相火亢进。肝之疏泄可以发挥疏通阻滞、祛除外邪,从而维持气机调畅,保证邪去正安。

1 从高水平激素造成的不良反应认识肝主疏泄与肾主闭藏的关系

临床上可见原发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的患者,由于长期的高水平糖皮质激素(GC),出现全身多处疼痛、身高下降甚至病理性骨折等骨质疏松表现,甲亢患者末期也可出现广泛性骨质疏松。此两种情况下,患者均有面红、畏热、多汗、易激动、易怒、失眠等相火亢进或肝气过旺表现。因此,持续高水平的GC或甲状腺激素伴随着肝之疏泄作用增强,表现为相火亢进、肾精消耗,以致肾精亏虚,肾不能主骨,骨失所养,因而容易出现骨的退行性病变。同时该类患者容易感染,这也与卫气根于肾、肾精亏耗、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的理论具有一致性[7]。因为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GC促进肝之疏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调用肾精,结果导致肾精亏虚。在此类疾病病程末期患者可表现为淡漠、乏力、虚弱、失眠相当于郁症的证候,提示患者出现肝气郁结证,即病程末期肾精亏虚、肝之疏泄乏源,从而出现肝气郁结证。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肾为肝之母,肾精亏虚,肝血亦不足,必然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因此肾精是肝发挥疏泄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故有肾虚是肝气郁结根源的论断[8]。

因此,提出肾藏精、主司人的生长发育、生殖,促进气化、驱邪抗病作用等,需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即肝的疏泄作用调用肾精,肾精才能发挥其功能。若疏泄太过则消耗肾精、肝血。如痰浊、瘀血、外邪等因素,使气机阻滞不通,则肝疏泄作用增强以发挥疏通阻滞的作用,其间必然调用肾精,久之耗伤肾精,而形成肝气疏泄太过、肝气上逆的局面,久之肾水亏虚、水不涵木,形成肝阳上亢证,病情继续发展,肾元亏虚、疏泄乏源导致肝气郁结证,或者郁久化火,或者因肾水不能上济心阴而心火独亢。

2 从应激反应理解肝疏泄适度则阴阳调顺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个论述说明,肾所藏精气具有抵御外邪、预防疾病发生、应变与应激能力[7]。应变是人体为保持稳态而随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调整、适应的过程,包含机体为维持适度稳态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应激也包含在应变内。机体的应变能力,从中医理论来说就是正气的功能,与肾精盛衰、肝之疏泄有着密切关系,即机体的应变、应激功能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以肝之疏泄为主导作用完成的[5]。应激状态下,机体受到各种强烈的或有害的刺激后,出现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急性期反应主要以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为主,如心跳加快、动作敏捷、力量增强、血压血糖升高。慢性期反应主要以GC水平升高为主,GC能动员机体的能量、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但长期的慢性应激引起的持续高GC水平,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途径,出现高糖、高脂等代谢紊乱情况,并最终导致机体衰竭。此过程中出现的衰竭相当于肾精亏虚,也主要是因为肝之疏泄作用太过[7],肾精被肝之疏泄作用调用过度所致。出现高糖、高脂、高血压等病症,主要因为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肾失收藏、精气外泄所致。因此我们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时,可考虑应用补肾精、敛肝气法[9]。

肾的闭藏与肝的疏泄是相反相成的关系,肝的疏泄可防止精气的壅滞,肾的闭藏可防止精气的过度亡失。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如肝气的作用不及导致肝气郁结证,疏泄作用太强则导致肝气上逆证。元气纵存,若无肝之升发、沉寂于肾,亦难保生命之树常青;元气激发生命的链条传动不息,尚须借助肝气升发的媒介和运载[10]。同样肝之疏泄太过,即使肾精充盛,最终也会因为消耗太过导致肾精亏虚,百病由生。

3 分析临床常见病印证肝疏泄太过耗肾精

临床上,多种疾病存在肝失疏泄进而出现肾精亏虚的情况。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睡眠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浅表,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从而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甚至多脏器损害。多种疾病过程中合并存在OSAHS,如失眠、男性性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帕金森病、癫痫、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等[11]。OSAHS患者常并发焦虑或抑郁。研究表明,国外OSAHS患者抑郁发生率为7%~63%,国内为41.7% ~48%[12]。患者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咽部塌陷阻塞气道,气机不利,激起肝之疏泄功能,肝之疏泄太过,肝气上逆,久之形成肝阳上亢、上盛下虚的证候,故临床常见该类患者头汗多、易怒、失眠、多梦,同时夜尿频多、遗尿、阳瘘或性欲淡漠、腰膝酸软[9]。由于肝疏泄太过,下元亏虚,疏泄乏源,最终形成肝气郁结证,故OSAHS患者多发抑郁,包括悲观、呆板和负罪感[10]。长此以往,郁久化火,扰乱心神,或肾水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心神不安,故OSAHS患者肝气郁结与肝郁化火证或心火上炎证可能同时存在,从而表现为抑郁症合并焦虑症。

4 结语

通过分析肾主闭藏与肝主疏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几点认识,即闭藏与疏泄要维持平衡,机能才能正常运行。痰、瘀、外邪等导致脏腑经络阻滞不通、气机不畅,肝之疏泄作用因此增强以发挥疏通阻滞之能。此过程中伴随着肾精消耗、相火亢进,久之会肾精亏虚,肝之疏泄因此乏源出现肝气郁结。有了这几点认识,我们就深刻理解了肾主闭藏、肝主疏泄的生理病理机制。

[1]朱震亨.格致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11-12.

[2]白云静.封藏与疏泄的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2.

[3]吴谦,等.御纂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42.

[4]周学海.读医随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81.

[5]马月香.论肝失疏泄的病理特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8):460-461.

[6]高峻.试论君火与相火的生理病理关系[J].吉林中医药,2008,28(12):863-865.

[7]吕爱平.论肾精“司外主里”之双重生理功效[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2):198-199.

[8]王成.抑郁症中医核心病机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增刊下册),2012:50-51.

[9]杜磊,郑洪新.肾藏精起亟舍志与在志为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7):67-69.

[10]周江霞,敖海清,高寒.从慢性心理应激损伤与细胞自噬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的功能实质[J].新中医,2014,46(7):1-3.

[11]岳仁宋,廖秋双,白富彬,等.糖尿病从肝失疏泄论治评述[J].辽宁中医杂志,2011,6:1092-1093.

[12]金荣.试论肝脏升发之气[J].中医研究,2010,23(3):7-10.

[1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12,35(1):9-12.

[14]刘志青,粱敉宁,李乐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抑郁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 866-869

R222.15

A

1006-3250(2017)01-0024-02

2016-06-24

刘启华(1979-),男,湖北汉川人,医学硕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脑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凌江红(1969-),女,广西合山人,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459183870@qq.com。

猜你喜欢
肝主精气外邪
从肝主疏泄论治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合并甲状腺结节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32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养生箴言
干眼环境病因及中医外邪属性的理论探讨
从“外邪”探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药防治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0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山西青年(2017年22期)2017-01-29 22:56:22
肝主疏泄源流研究*
西部中医药(2016年7期)2016-02-21 07:59:43
经验方治疗急慢性咳嗽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