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7-01-16 02:20:01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蹄底腐蹄病福尔马林

措 吉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诊断与治疗

措 吉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腐蹄病为反刍动物常见多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感染后典型症状为蹄间皮肤、软组织等处有大量腐败组织,时而散发有恶臭味气体。调查中证实:此病发病率8%~20%,致死率高达30%~50%,危害藏羊养殖业由来已久。文章介绍了藏羊传染性腐蹄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1 发病机理

此病致病菌广泛存在被污染的草场、禽舍、道口、交易场所等等,而被污染的病畜、隐性带菌畜等等,都为此病重要的传染源。就流行季节分析,温暖、潮湿的气候,为此病传播的必要环境。藏羊处于潮湿环境中,导致蹄部组织浸解,增加藏羊感染此病的概率。导致此病的诱因有多种,而结节状菌为主要传染源。此外,化脓菌、放线菌等等,都增加致病菌的易感率。有研究报道证实:藏羊接触恶性结节状菌,是导致恶性腐蹄病感染的重要前提。

2 临床症状

患病的牛、羊表现蹄底角质湿润松软,裂缝剥离,腐败分解,有灰色腐败性恶臭渗出液;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扩创后,在蹄底的小孔洞中有黑臭水流出,趾间也可找到溃疡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叩诊蹄部出现痛感;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病牛喜爬卧,甚至卧地不起,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或各肢交替负重,或患蹄不敢着地,行走呈严重跛行;严重时蹄冠皮肤充血、红肿,痛感明显,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逐渐消瘦。

3 鉴别诊断

此病感染病例,蹄冠和蹄踵部位,有恶臭、畸形、肿胀,按压有疼痛感。随病程加剧,坏死症状渐向跟腱、韧带、关节、骨骼等处蔓延。同时,周身体温高升,极度消瘦。恶性传染性腐蹄病,根据趾间皮炎、跛行等症状,可做出诊断。特殊情况下,需结合实验室诊断。取羊蹄部趾间分泌物涂片镜检,经革兰氏染色显阴性,同时有大量弯曲触须状结节状杆菌,可确诊。

此病确诊期间,应与口蹄疫、蹄脓肿、其他非特异性化脓菌感染等相鉴别。

比较而言,口蹄疫多数大流行发生,短时间内相继发病。除蹄部外,口腔黏膜、乳房等处皮肤,都有水疱或烂斑。而传染性腐蹄病,主要侵染蹄底软组织和角质层,病变部位按压有脓液流出。而且,口腔部无病变变化。

蹄脓病,成年羊易感,仅限于1趾。而传染性腐蹄病,羔羊易感率高,可见2蹄,或者2趾同时有发病。

非特异性化脓病,感染后为散发性流行,感染羊只较少,此病四季皆发。致病菌源为化脓性球菌、杆菌等等。而传染性腐蹄病,季节性较为明显,常见气候潮湿、牧草旺盛的夏季。感染致病菌病,有腐败梭菌和坏死杆菌。

4 治疗

考虑到此病危害性,对此病提早落实好防控措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牧区常年有此病流行,应做好蹄部药浴的准备。用15%的福尔马林溶液,15℃条件下蹄部药浴。或者,用硫酸锌溶液,同样浓度同样温度药浴。两种药物比较,硫酸锌,对羊毛危害更小,而且,不易中毒,更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药浴预防期间,建议每周1次,每次半个h。通常情况下,经2~4次治疗后,能取得预期的防控效果。

接种防疫疫苗,此病流行每年都在同一时间。调查流行病学,每年春秋季来临,羊群应例行1次接种。之后,每间隔6周,需接种1次。由此可见,防治此病不是难事,但是应细心和耐心。

发现有疑似病例,病变局部尝试用药,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具体用药实施方案,应取决于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干燥季节可痊愈。在此情况下,尝试用效力较低的药物,用于擦刷、喷洒、气雾、蹄浴等等,往往是足够的。适用于药浴的药物,用5%福尔马林溶液,不因污染而变质。或者5%硫酸铜溶液,有污染变质,甚至导致羊毛着色的缺点。在此病防治过程中,畜主不愿适时调控蹄浴中福尔马林溶液的浓度,或者在夏季频发用福尔马林溶液蹄浴。往往对浓度把握不准,频繁出现30%高浓度,将导致蹄冠周边出现蜂窝织炎,受此影响而加重腐蹄病症状,导致淘汰弃用。由此,建议合理用福尔马林溶液药浴。

5 预防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圈舍要清洁干燥,铺垫软草,并勤起垫,防止泥泞。羊舍的地面最好用机制红砖铺制,使地面具有一定的通透性。

(2)补饲硫酸锌药物定期在羊日粮中添加0.01%~0.02%的硫酸锌,每次持续1个月,每年补饲5次,可使羊的肢蹄病发病率降低40%。同时,应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3)修蹄在每年春季,对羊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

(4)环境消毒。及时清理羊粪便及污水,保持羊场地干燥清洁,并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每月消毒两次。

6 体会

传染性腐蹄病是反刍动物最常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恶性传染性腐蹄病根据趾间皮炎、跛行等症状,可做出诊断。特殊情况下,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此病确诊期间,应与口蹄疫、蹄脓肿、其他非特异性化脓菌感染等相鉴别。而考虑到此病危害性,对此病提早落实好防控措施,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此病流行病学特点,应提早做好蹄部药浴的准备,及时接种防疫疫苗,发现有疑似病例,病变局部尝试用药,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1]关集文,蒋红艳,刘曙远.腐蹄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1):125.

[2]王建湘.液氮治疗乳牛腐蹄病[J].湖南畜牧兽医,1995,(2):13.

[3]任定强.封闭疗法治愈猪腐蹄病一例[J].四川畜牧兽医,1991,(2):24.

[4]黄益新.中西医结合治疗鹿腐蹄病效果良好[J].畜牧与兽医,1985,(1):9.

[5]路洪彬,王成录,杨永兴.鹿腐蹄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与兽医,1986,(6):15-16.

猜你喜欢
蹄底腐蹄病福尔马林
藏羊传染性腐蹄病防治
奶牛蹄部溃疡的病因探究与防治
饲料博览(2019年9期)2019-02-13 10:19:14
冰冻冷藏解剖台在解剖实验室的应用
奶牛常见蹄底和轴侧壁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要点
饲料博览(2017年8期)2017-04-04 12:11:59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策略
兽医导刊(2017年2期)2017-04-04 09:11:32
驴蹄底棘针刺伤预防及治疗
牛蹄底部角质损伤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改良外科手消毒液喷嘴在固定标本时的应用
牛羊腐蹄病的防治
巧治奶牛腐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