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雯
徐洪海坚持做好一件事
□本刊记者 王雯
“只做一件事,一个人拥有的诚心,能够和第一次做这件事情一样。”徐洪海的不惑之年,少了困惑,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徐洪海 北京奔驰模具钳工技师
一个人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会不会很乏味?北京奔驰模具钳工技师徐洪海的内心也有过这样的问号。徐洪海的20年,只专注于模具维修这一件事,面对繁重单调的工作,徐洪海如今却找到了更多的新鲜感。
1992年,徐洪海从北京汽车工业学校冲模专业毕业,随后进入当时的北京吉普,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模修工人。“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时间。每一份辛勤的付出,总会带来自我价值的提升。”公司数次变更,转变为当下的北京奔驰,徐洪海所笃信的依旧是“天道酬勤”的老道理。
修炼操作技能,不断琢磨问题的症结所在,再结合理论知识去分析模具问题,徐洪海形容自己不仅练习模修技能,也同样是在“练心”。技艺的进步,就像是煤的形成,往往耗费大量木材,最终新形成的煤炭也许只有一小块,这个过程,相当考验韧劲,徐洪海的执着,帮助他炼成了那一块宝贵的“煤炭”。
一项数据显示,在北京奔驰模具质量改进环节,徐洪海每年提出超过50条合理化建议,主导了10余项模具改进以及质量攻关项目,这些改进项目累计创造价值已超过300多万元。
2014年,徐洪海凭借过往多年的辛勤付出,获得了全国第三届模具工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当年年底,徐洪海更进一步,被提升为北京奔驰模具钳工首席技师。
“只做一件事,一个人拥有的诚心,能够和第一次做这件事情一样。”徐洪海的不惑之年,少了困惑,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创新的地方,可以迸发出很多的创新点,一个小小的创新也许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北京奔驰与清华大学举办的一次创新人才能力提升培训让徐洪海打开了视野,在北京奔驰内部,徐洪海组建了一间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徐洪海创新工作室”,他所憧憬的,是打造一个创新矩阵。
推进车间技术改造,培养高技能后备人才,徐洪海的“热闹”到来了。依托于“徐洪海创新工作室”,徐洪海已经带领徒弟们完成了翼子板落料模气动磁辊输出机构改进、模具压料器拉杆螺栓及螺母改进、模具生产标识改进等多个重点项目,创新改进的背后,仍然看得到徐洪海对“做好一件事”的敬畏。
通过微小创新创造巨大效益,成为徐洪海当前最想做好的一件事。在奔驰C级车翼子板落料模气动磁辊输出机构的改进过程中,徐洪海的创新工作室就发挥了关键作用。
奔驰C级车生产现场曾经出现无法正常输出板料的情况,其中落料模输出辊为标准件,不仅更换部件采购周期长,价格也更高昂。为了保证奔驰C级车型的正常生产,徐洪海的创新工作室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通过现场维修、排查,徐洪海观察到落料模输出辊每侧的导滑面都有非正常磨损痕迹,导滑面下方两侧局部则有拉毛现象。
徐洪海进一步追踪生产运行状况,他发现永磁辊在下行止点位置时,导滑面处于拉伤问题点位置,气缸举升时阻力过大,造成输出磁辊举升速度慢并且与自动化节拍不匹配。找到生产线停机真因之后,徐洪海紧接着开始主导研合导滑面,成功解决了停线难题。
另一方面,徐洪海则更关注改进生产模具,以提升生产线运转效率。
模具压料器的工作拉杆螺栓通常都会加装套管与螺母,起到导向和支撑的作用,其紧固程度对模具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徐洪海所担心的一是螺母容易出现松动,二则是部分模具的开口销直径小于6mm,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两大问题,徐洪海要求规范模具压料器拉杆螺栓的正确安装方法,螺母安装采用双螺母锁死结构,并且开口销的最小直径确认为6mm。
模具生产标识设计不合理,也会导致拆装时间延长到20分钟左右,影响整线的生产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洪海对生产标识拆装困难的模具进行了改造,通过加大生产标识的安装避让空间,规范调整垫片的形状、厚度以及拆装形式,将生产标识的拆装时间控制在3min~5min的合理化区间之内。
徐洪海的个性中,其实还是有“守拙”的那一面,多年以来对模具行业的执着探索,让徐洪海意识到,在这个行当中,最重要的还是人。员工的知识技能如何持续更新?新生力量又如何得到迅速成长?徐洪海给自己设置了新命题。
筹备培训工作室的想法,开始在徐洪海的脑海中盘旋。“已经编制完成了新员工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教案,模修工段的现场教学一直都在推进,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模具方面的人才。”徐洪海有了自己的新计划,大展拳脚的一段路,其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