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乐乐 胡青海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要努力形成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对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精准脱贫攻坚 相互支撑 良性互动格局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三年,将是我国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存和交汇的特殊时期,对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才能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战略部署,是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是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领域的具体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产业兴旺”代替了“生产发展”,突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生活富裕”代替了“生活宽裕”,标志着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有更大的提高;“生态宜居”替代了“村容整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乡村建设极其重要的位置;“治理有效”替代了“管理民主”,强调治理体制与结构的改革与完善,强调治理效率和基层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因此,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就是美丽乡村。
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六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应该说,“三农”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多方面,包括产品质量高、产业素质高,经营效益高、农民收入好,发展方式优、生态环境美。人民群众对农业发展有了新要求,我们不仅要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还要提供清新美丽的田园风光、洁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转变是大势所趋,必须加快转型升级。
适应新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落实这一总体思路,关键是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政策措施、资源配置等都要随之进行调整,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具体举措包括: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坚持效益优先,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长;坚持绿色导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坚持市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培育乡村振兴动力系统,在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大背景下,需要改变以往的乡村建设模式,使乡村真正成为发展主体,由自发走向自觉,由输血走向造血,培育内生动力机制是根本。因此,激活和培育乡村内生动力系统和外生动力系统尤为重要。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脱贫攻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总动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又有现实的问题导向。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必须解决好。那么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阶段,就要缩小城乡差别。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很多: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乡村振兴就不能顺利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做出制度性安排,真正向“三农”倾斜。
脱贫攻坚与振兴乡村战略相辅相成。脱贫攻坚要着眼长远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协同推进。近年来,普洱采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多元举措,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多管齐下,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为不同的乡村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脱贫渠道,引导和帮助村民走适合自身脱贫的路子,帮助他们提升思想素质,提高技术水平,提升脱贫质量,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实现村民长效脱贫,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精准扶贫,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资本市场支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其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融合发展的城乡道路,加快培育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为统筹城乡發展、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以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脱贫攻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来确定脱贫攻坚的新目标、激发脱贫攻坚新动能?这个方向性的问题成为我们党思考的重点。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来讲,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激发脱贫攻坚的新动能。要推动要素、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逐步补齐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等发展短板,同时创造条件优化环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持久脱贫提供保障。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多的产业和项目在乡村落地生根,必将有力地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产业兴则乡村兴,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无疑是有效的路子,但要取得脱贫的长远效果和乡村振兴的实效,则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谋划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学平: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精准脱贫攻坚.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5-26.
[2] 农工党中央2018年"深入开展精准健康脱贫助力实施乡村.中国网.2018-5-20
[3] 如何理解和领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浪新闻网.2018-5-20
作者简介:魏乐乐(1985-11),男,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