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飞 李先晓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穴位埋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
张玉飞 李先晓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穴位埋线;膝骨性关节炎;痹证
膝骨性关节炎是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以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西医治疗除关节置换术外,保守治疗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等。中医治疗除中药内服外,采用针灸、推拿、膏药等外治法[1]。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30例患者均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针灸科门诊;年龄50~80岁;男12例,女18例;病程2~15年。
诊断标准:①1个月内大多数时间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示膝关节边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④年龄大于40岁;⑤膝关节晨僵时间小于30 min;⑥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声。具备以上①②或①④⑤⑥者即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纳入标准:符合以上标准,自愿并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近2个月接受过西医治疗而影响疗效观察者;②伴有其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有全身性感染或传染性疾病者;④有创伤、骨折、肿瘤等;⑤有其他影响膝关节疼痛疾病者,如腰椎间盘突出等。
取穴:阿是穴,犊鼻,内膝眼,鹤顶,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用碘伏常规严格消毒穴位局部皮肤,选用7号腰穿针,取1 cm 4-0号羊肠线,放入针管用针芯抵住,对准穴位快速刺入,深度为25~45 mm,有针感后,针芯抵住羊肠线向前推,针管向后退,退出穿刺针后,针孔处消毒棉球按压,以胶布固定;委中穴采用俯卧位,其余同上。每隔30 d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治疗2个疗程。
1.疗效标准:参照《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关标准制定[2]。显效:患侧膝关节疼痛和僵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患侧膝关节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侧膝关节疼痛、僵硬等无明显改变,活动功能如前。
2.结果:显效18例(占60.0%);好转8例(占26.7%);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约为86.7%。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骨痹”的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痹证多由正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笔者在治疗本病时,多采用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鹤顶位于髌骨之上,内膝眼、犊鼻居膝部,刺之能疏通膝关节气血而通利关节;筋会阳陵泉、阴陵泉为脾经健脾祛湿之要穴;委中为足太阳经之下合穴,有舒经活络、强腰健膝作用;梁丘为治疗膝肿痛之常用穴位。诸穴合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刺激时间长,疗效巩固,促使患处组织功能恢复正常。
[1]刘增君.膝骨关节病的治疗和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4,8(35):8064-8065.
[2]徐卫东.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