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英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梅桂英
(朝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20.0%、(15.0±2.5)d、(7.0±1.0)分,观察组分别为42.2%、(8.0±3.0)d、(9.0±0.5)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率、住院年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年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病,也可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由于患者脂质代谢的异常,从而引起动脉血管内膜中出现脂质堆积,形成类似粥样的白色斑块,当斑块增多阻塞动脉管腔的血流,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会引起心脏缺血,从而产生心绞痛[1]。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治疗手段,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2]。本次笔者将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为例,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0例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为其编号,并使用电脑产生随机数码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3.4±4.0)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8.0±2.0)年。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4.0±4.5)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8.5±2.0)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包括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告知相关手术注意事项、术后常规病情护理及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由本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并查阅相关护理资料,为患者制定具体的临床路径护理计划表,以时间为导线,遵循住院-术前-术中-术后-出院的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为其完善相关住院手续,向患者介绍其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病区的基本情况,使患者更快的融入到住院的环境中。另外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病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理、治疗措施,以增加患者的治疗配合度。②术前护理:术前指导患者完善相关检查,为其讲解手术相关注意事项,并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负面情绪予以疏导,向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优点,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③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再次对患者予以心理安慰,使其保持放松状态。术中积极配合医师需要,协助医师完成手术,同时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异常情况出现要及时通知手术医师做出处理。④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对患者予以饮食、用药及排便指导。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时对穿刺伤口换药,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血肿情况。做好胸痛、胸闷等常见并发症的处理。⑤出院延续护理:出院时协助患者完善相关出院手续,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饮食、适量运动,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并叮嘱患者定时来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值设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越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中患者发生2例心律失常、2例出现血肿、2例心源性休克、3例低血压,观察组共有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中低血压出现5例,心律失常出现4例,血肿出现4例,心源性休克出现2例,肺栓塞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栓出现3例,有19例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14,P<0.05。
2.2 两组的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平均(15.0±2.5)d,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0±1.0)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0±3.0)d、(9.0±0.5)分。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低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8.241、8.641,P<0.05。
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血脂、高血压、吸烟、喝酒、肥胖等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介入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该方法利用穿刺针通过对患者的体表浅动静脉进行穿,在造影技术的引导下通过导管注射对比剂,显示病灶的情况,并在血管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的特点[3]。
有研究资料在冠心病患者的穿刺治疗中,对其予以临床路径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更快恢复[4]。临床路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由临床路径小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5],该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护理流程,把常规诊疗护理合理化,流程化,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按照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克服了传统护理模式中机械化和盲目性,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意识[6],拉进了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更好的恢复。
从笔者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予以推广。
[1] 田萍,李星梅,杨金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1,25(36):3355-3357.
[2] 王艳,乔玉宁,陈珊珊.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8):9-10.
[3] 黄小红,吕冬,杨满元.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运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31-32.
[4] 张新红.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9):224-225.
[5] 瞿晓芬,张亚芳,周玉兰.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1):81-82.
[6] 陈云,罗玲,罗敏,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护理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7):114-115.
R473.5
B
1671-8194(2017)32-0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