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围产期多发病的病因调查与防控对策

2017-01-15 21:01孙书静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1期
关键词:胎衣围产期卵巢囊肿

孙书静

(辽宁省辽中县北一路75号,辽宁辽中 110200)



奶牛围产期多发病的病因调查与防控对策

孙书静

(辽宁省辽中县北一路75号,辽宁辽中 110200)

奶牛围产期疾病是指与奶牛妊娠、分娩密切相关,并发生在围产期内的一系列疾病,如产后瘫痪、子宫炎、卵巢囊肿、乳房炎、真胃左移、妊娠毒血症、胎衣不下、酮病等。部分学者把慢性网胃炎、真胃扩张、单纯性消化不良等疾患也包括在内。

本文主要围绕奶牛围产期的某些常见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探讨奶牛围产期一些多发病的病因及防控对策,供参考。

1 病因探讨

奶牛围产期疾病属多因子病,但从病理学角度可概括为内因与外因两类。内因即围产期生理变化,是发病的基础;外因即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是发病的诱因。

1.1 生理变化 奶牛妊娠后,则可出现一系列的形态与生理变化,如卵巢上出现妊娠黄体,子宫上皮不断增生,血液孕酮浓度升高等,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为了满足胎儿和母牛泌乳的营养需要,养殖场通常在产犊前2个月左右开始停奶。干奶期日粮一部分满足胎儿生长需要,另一部分是保证自身代谢与体增重的需要。生理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不仅与维持妊娠密切相关,而且与围产期疾病发生有关。

据调查分析,比较胎衣不下与胎衣正常排出两类奶牛产前血浆激素水平,则可发现前者孕酮含量较高,雌激素水平较低。由于外周血液中雌激素和孕酮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对比例的失调,使子宫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降低,收缩机能减弱,从而引起胎衣不下。此外,如给母牛过量注射外源雌激素或促性腺激素,还可引起卵巢囊肿等。

影响分娩活动的因素则主要有高级神经活动的积累反应与条件反射,子宫内部神经活动的总动员与力学变化,孕体与母体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及母体对孕体免疫识别机能的增强等,这些因素相互诱导,相互制约,最后触发分娩,否则则可引起难产。难产则可引起和增加某些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奶牛高龄、高产、多胎分娩等则可引起产后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肥胖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

分娩是一强烈应激源,产后母牛则非常虚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如分娩挤奶过程中的卫生、消毒措施执行不严,母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后则可引发乳房炎与子宫炎;分娩后,母牛恢复食欲较慢,约在产后8~10周左右,迟于泌乳高峰期(产后4~6周),尤其是产前过肥母牛,产后食欲更差,容易引起体内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围产期的某些常见疾病。

产后随着母牛子宫复原,卵巢功能恢复(约在产后25~35 d),母牛可能出现性兴奋,卵泡排卵,如果此期内母牛垂体分泌机能障碍,不能形成排卵前LH高峰,则将出现卵巢囊肿。

1.2 遗传因素 据调查,奶牛围产期疾病多与品种、遗传因素有关。大尾根黑白花奶牛,一般胎衣不下、生产瘫痪、乳房炎等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大尾根牛。

目前在养牛生产中,有关乳房炎的遗传性研究最为深入,已经证明乳房炎的发生与品种有关。一般认为,乳房炎的遗传特性是经公牛途径获得的,经统计分析证实,牛对乳房炎的抵抗力在各个泌乳期的平均遗传力为0.129。

1.3 饲养管理 据调查,奶牛产前如果精料饲喂过多,则可导致酮病、子宫炎、真胃移位等疾病,还可引起奶牛肥胖综合征(即奶牛脂肪肝、或妊娠毒血症)。据资料报道,奶牛干奶期日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5%,代谢病发病率则可高达69.4%,当粗蛋白含量降至8%时,发病率则可减少至7%以下。奶牛肥胖综合征一般表现为产后瘫痪、酮血症、真胃移位、胎衣不下、蹄叶炎等。

据调查,奶牛产前过饲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部分高产奶牛场由于片面追求提高奶产量,加上饲料条件较好,大量饲喂精料;部分奶牛场则由于饲料单一,尤其是缺少青饲料,于是采取以精补粗;部分干奶牛仍按高产牛饲养标准进行饲喂,导致奶牛产前过饲。二是部分奶牛场采取混群饲养,自由采食。因此,无法对泌乳后期与干奶期奶牛实行限量喂料,结果导致产前过饲。三是没有科学制定奶牛饲养标准,片面认为精料喂得多,母牛长得好,产奶量就会高。

1.4 饲料配制 部分奶牛养殖企业由于日粮配制时,某些营养成分缺乏或不足,如在怀孕期饲喂低钙日粮,或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钙、磷反比饲喂,均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

据生产实践,如果日粮中硒、维生素E缺乏,可使奶牛围产期发病率增加。反之,如在日粮中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硒,则可明显降低乳房炎、胎衣不下、卵巢囊肿等疾病的发生。

1.5 疾病因素 子宫炎和乳房炎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着直接联系,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细菌及真菌、病毒、霉形体等,胎衣不下、子宫及阴道脱出、难产、流产、胎儿干尸化等均可引起子宫感染。

引起乳房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微球菌、棒状杆菌、链球菌、芽孢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类与隐球菌,念球菌,毛孢子菌等真菌类,且多呈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日常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规范而导致乳头损伤,乳头不洁等均可诱发微生物感染而导致乳房炎。

患有布氏杆菌与泰勒原虫病的奶牛常可引发奶牛胎衣不下。

2 防控对策

根据围产期奶牛疾病的发病原因与规律,笔者建议可采取如下防控对策。

2.1 加强选育工作 规模奶牛养殖场可在实际生产中寻找围产期疾病的遗传标志,淘汰患有遗传缺陷的奶牛,对有发病史的奶牛家族后代,应禁止选留作为种用。

2.2 加强饲养管理 一要稳定饲草、饲料供应。防止和避免突然变更饲料。二要实行分群管理。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应及时调整精、粗饲料比例和日粮营养水平标准,尤其要注意限制干奶期奶牛的过量进食精饲料。三要合理调整奶牛的配种季节,避开炎热季节产犊。四要适当增加干奶牛的运动量。保证每天活动量不少于1~1.5 h。五要认真做好牛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尤其要注意奶牛在产犊前后、挤奶前后及干奶时期的清洁卫生工作。六要注意做好母牛的体检工作。定期对血液和奶中的某些生化指标和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进行检测,以利及时评价奶牛围产期营养状况,为及时发现疫病提供实验依据。

2.3 适量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 根据生产实践,在奶牛日粮中适量补充维生素E与硒,可明显降低奶牛胎衣不下、乳房炎、卵巢囊肿等发病率。产前母牛补充适量维生素D3等,则可有效预防奶牛产后瘫痪。奶牛产后12~14 d,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可有效预防产后早期卵巢囊肿、胎衣不下等病的发生,并且能使子宫提早复原。另外,奶牛日粮中补充2%NaHCO3、0.8%Mg,适量烟酸、丙二醇等则可有效预防奶牛肥胖综合征。

2015-06-18

S850.23

C

1005-7307(2017)01-0019-002

猜你喜欢
胎衣围产期卵巢囊肿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联合低频电刺激和骶髂关节拉伸复位治疗围产期耻骨联合分离症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效果研究
南方规模奶牛场胎衣滞留发病规律研究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牦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89例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扭转的手术治疗体会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post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
卵巢囊肿:悄无声息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