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秋红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的效果观察
穆秋红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的疼痛护理实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14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7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7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结合患者疼痛情况实行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疼痛缓解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并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综合护理;四肢创伤骨折;疼痛护理
疼痛作为骨科疾病所共有特征,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1]。疼痛不仅会对患者的生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心理及情智造成障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2]。而疼痛护理干预则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也可以使患者的烦闷、焦虑等情绪得到排解,这是单纯的药物止痛所无法做到的,并使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提供。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14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以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的疼痛护理实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14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67例对照组及73例观察组。对照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8.4±9.1)岁;住院时间7~19 d,平均住院时间(14.7±3.9)d;其中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38例。观察组:男42例,女31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9.3±8.9)岁;住院时间7~20 d,平均住院时间(15.1±4.2)d;其中上肢骨折31例,下肢骨折42例。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骨折位置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需在其基础上依照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疼痛度给予其相应的个性化综合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当依据患者身体疼痛情况的不同,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普及,使其能够对疼痛拥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从而确保来自患者与家属的疼痛反馈信息真实有效。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就诊时便对其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并了解患者与家属对于疼痛的认知情况。随后则可以依评估结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普及,使其了解到具体的疼痛分级与评估、镇痛方式及利弊、疼痛不良反应等。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以提高患者骨折的愈合率。由于多数患者骨折是属于突发性创伤而成,因此其往往十分担忧自身的生命安全及患肢的功能回复情况。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疼痛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慌恐惧等心情。为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以最好状态去接受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介绍详细病情及治疗方案,使其能够对医护人员有所信赖,同时也要积极鼓励患者,以增加患者信心。对术后患肢应做好保护工作,帮助患者在安全状态下抬高患肢,以增加其内部的静脉回流,以免患者因血液流通不畅而出现肿胀现象。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应当帮助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免患者因惧怕疼痛而疏于锻炼进而引发关节僵硬现象。由于手术本身会导致后患者创口的表面与深处的感染,同时也能引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肤色、患肢末端血液运输能力、疼痛感等,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当及时报告主治医师或当班医师,对于肿胀较明显的患者,应当遵医嘱给予其冰敷处理。在疼痛评估上,应当考虑到每个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力不同,因此其对于疼痛的反应亦不尽相同。对于疼痛忍耐力强的患者而言,其疼痛一般不会流露出来,而对于忍耐力弱的患者而言,即使创口较小却依然会表现的较为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表情及行为来进行疼痛评分,以确保疼痛评判标准的准确。在用药上,应当以疼痛护理为用药原则,术后应及早为患者提供止痛类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在用药前应当仔细为患者介绍药物特性,以免患者因对药物的错误认知而拒绝服药,同时亦应当控制镇痛药的用药剂量,以免过度使用而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影响。
1.3 评判标准:在患者出院前应对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以获知其在综合护理中的疼痛评分。当患者疼痛程度缓解在6刻度以上或者是对疼痛缓解表非常满意时即为疼痛有明显缓解;当患者痛程度缓解在3刻度以上或者是对疼痛缓解表尚可接受时即为疼痛有部分缓解;当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改善且无法接受时即为无效。本次研究中,疼痛缓解的总有效例数为疼痛明显缓解例数与部分缓解例数。
本次研究以本院所设计的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将其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明显缓解有49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9.04%;对照组明显缓解27例,部分缓解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3.13%。观察组在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满意度对比: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56例患者对综合护理表满意,满意度为76.71%,远高于对照组的49.2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出现创伤骨折后,人体机体功能将会因骨折程度而出现相应的改变,并且受到剧烈疼痛的影响,患者的心理亦会受到严重影响。疼痛带给患者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伤害,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情绪,降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3-4]。而为了能够减轻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受到的痛苦,以提高其对于治疗的依从程度,使其能够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则必须给予其相应的疼痛缓解护理[5]。随着综合护理的不断完善,护理人员在医疗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大。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极大的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感知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站在患者角度去考虑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6]。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疼痛缓解度及护理满意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四肢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护理满意度,因而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黄玉婷.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6):124-125.
[2] 于明媛,田彦.综合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223-224.
[3] 陈姚.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J].当代医学,2013,19(11):85-86.
[4] 招少环.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针对性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1):109-110.
[5] 薛娟,王传林,高山,等.氯诺昔康片结合综合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65例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9):3038-3040.
[6] 潘小兰.对行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72-73.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