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与优势研究

2017-01-15 07:07: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护患手术室实验组

孙 惠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与优势研究

孙 惠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400)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4例患者为1个护理小组,其中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护理中,将常规护理联合护患沟通性语言护理方法应用于实验组患者中,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差异Pgt;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较优,差异对比Plt;0.05,同时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对比Plt;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不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将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手术室护理;护患沟通性语言;效果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场所,主要针对重症疾病及复杂性疾病患者,因此对护理要求较高,在护理工作中护患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究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对我院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对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包括60例男性患者和28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者为20岁,中位年龄为(42.8±11.6)岁,1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22例骨科手术患者,30例泌尿科手术患者,20例为妇产科手术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4例患者为1个护理小组,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基本信息,结果显示Pgt;0.05,统计学意义并不存在,证明此研究中对比数据有较强的可比性,参考价值较高。

1.2 方法: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即加强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而将常规护理与护患沟通性语言联合应用于实验组患者护理中,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1.3 评价指标:应用SAS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应用SDS自评量表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价;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之和[1]。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基本信息及研究结果中对比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其中研究结果中焦虑及抑郁评分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验证方式为t,而护理满意度表示方式为%,验证方式为χ2,统计学意义是否存在用P值进行判断,若P值lt;0.05,表示差异对比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前,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56.35±3.78)、(61.73±11.22),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6.25±2.70)、(25.65±3.10);护理前,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55.48±4.10)、(59.90±12.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38.35±5.60)、(38.20±6.45),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差异Pgt;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较优,差异对比Plt;0.05。

2.2 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实验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1例、12例、1例,护理满意度为97.73%;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0例、13例、11例,护理满意度为75.00%,2组护理满意度差异对比Plt;0.05。

3 讨 论

3.1 术前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尊重,提升患者的信任感。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籍贯、既往病史、文化程度、手术方式、手术史等,以此对患者文化层次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以此进行相应的沟通[2]。在手术前1 d,将访视做好,对患者要礼貌,称呼要恰当,最好用尊称,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特别注意的是,在护理沟通时,护理人员要用温柔的语言、诚恳的态度、大方的举止,并将负责的护理人员情况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告知患者会全程陪伴患者进行手术,并为患者构建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以患者的文化程度的高低为依据,应用不同的语言对麻醉知识、手术知识、疾病知识等进行讲解,如果患者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可应用专业术语,如果患者有较低的文化程度,语言要通俗易懂,针对老年患者,在讲解中要充满耐心;针对患者提出的特殊问题,比如手术效果、手术成功率等,医护人员回答要保持一致,不得应用含糊的语言,将手术过程详细讲解给患者[3]。

3.2 术中护患沟通:对患者充满耐心,将患者手术配合度提升,手术准备时,若要约束患者肢体,或者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之前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升配合度,同时对语气要注意,不要让患者体会到命令,动作要保持敏捷和轻柔,禁止动作粗暴;对患者进行关心,及时沟通,有的患者在手术中采用局部麻醉方式,因对手术环境较为敏感,精神状态高度集中,手术操作中各种声音的发出均会使患者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对手术配合产生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声音来源进行解释,并告知使用相关器械的必要性,多对患者进行鼓励;肢体语言合理运用,在患者手术中信息可应用体态、动作及手势向患者进行传递,以此将患者信任感提升[4]。如果患者在手术中有强烈的反应,可以握紧患者的手,为患者提供力量[5-6]。

3.3 术后护患沟通:针对患者预后的效果进行相应的沟通,针对有的患者有的器官功能进行了改造,或者器官被摘除,要对患者面部表情进行注意,如果有消极、失望的情况,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关心,对患者进行鼓励,告知其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7]。

综上所述,将护患沟通性语言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不但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将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推广。

[1]王淑梅.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2):93-95.

[2]李玉玉.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11(9):188-189.

[3]邱凤敏.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析[J].医学信息,2015,28(41):252-253.

[4]杨静秋.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8):153-154.

[5]史春梅.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北医学,2016,22(6):1043-1044.

[6]郭爱芳.护患沟通性语言对500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4,4(5):276-276.

[7]李芬.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附108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6):532-533.

R473.6

B

1671-8194(2017)33-0253-02

猜你喜欢
护患手术室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