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2017-12-14 05:32:29丁晓琴卞小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品管圈精神病住院

丁晓琴 卞小琴

(福建省南平市宁康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丁晓琴 卞小琴

(福建省南平市宁康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我院科室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对2014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调查与分析,设定QCC干预目标,并实施相应的措施。结果实行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8%明显低于2014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2.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风险。

品管圈;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问题是世界各地各级医院所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全球医院管理者和公共卫生工作者的关注[1]。因精神科的特殊性,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各种因素较易出现院内感染,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还增加了医疗风险。为了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1年针对“有效减少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使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品管圈小组:全科护理人员均为品管圈小组成员共11人,成立于2015年1月,设圈长1人(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人(由护理部主任担任),根据圈员讨论确定品管圈小组名称为和谐圈,寓意是大家团结一心,从细节做起,为患者提供和谐、安宁、安全的医疗环境和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圈徽的组成:是两枝绿色的树枝托起带着飞翔的翅膀的红色爱心;红色的爱心:代表了每一位护士对患者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时也代表护理人员团结一心开展活动,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飞翔的翅膀代表了白衣天使的翅膀,寓意着不断提升的护理品质。绿色的树枝代表为患者提供和谐,安宁、安全的医疗环境与护患关系。

1.2 确定主题及活动安排:由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对我科的护理工作及存在的护理质量缺陷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几个可实行的主题,通过对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等4个维度进行评价最终确立以“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并拟定活动计划。活动周期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根据本次活动内容,拟定活动的周期、进度表及圈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目标是将我科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至3%以下。

1.3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1.3.1 现状调查: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共收治精神病患者132人次,均为男患者。其中“民政救助”的长期住院患者56人次占42%,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41人次占31%。2014年我科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6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12%(16/132),其中呼吸道感染9例次(上呼吸道感染7例次、下呼吸道感染2例次),胃肠道感染6例次,其他感染1例次。在这16例的医院感染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9人次占56%(9/16),住院年限在1年以上的有10人次占63%(10/16)。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与季节关系密切,冬春季节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夏秋季节以胃肠道感染为主。

1.3.2 问题分析:经圈员讨论后,分析归纳出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为环境不达标,手卫生差,精神疾病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基础护理不到位,健康教育未落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并绘出鱼骨图。见图1。

1.4 对策实施及评价

1.4.1 改善住院环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病房的窗户进行修改,使窗户的通风面积扩大至原来的2倍,开窗通风次数增加,通风时间延长了1倍,同时在病房中增加了排气扇,促进病房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对患者生活物品统一摆放有序,多余衣物,鞋等物品统一收纳至患者储物间。每日常规清洁病房的地面、墙面、桌面、床架等以保持病房的简洁卫生。隔日用准确配制的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洁地面与物体表面,如遇污染如呕吐物、排泄物、血液等即刻消毒处理。每日常规清洗卫生间,并用含氯制剂每日消毒,如有胃肠道感染者隔离,排泄物、呕吐物消毒处理。每日清洁消毒餐厅,配备消毒柜,患者餐具每次用餐之后清洁干燥消毒备用,做到一人一口杯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有胃肠道传染疾病者餐具专用并分开清洗消毒。每日将患者的衣物、被褥等摊开,用移动式紫外线灯根据相关规定对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照射消毒,并做好登记。在患者出院后用紫外线灯及时对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对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每日对病房空气增加使用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护理部每月对病房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即每月1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清洁。

1.4.2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管理,进行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制定医院感染登记表:在圈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后,选定4名小组成员成立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每周对全科室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根据对患者年龄、体质量、住院时间、生命体征、躯体疾病、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个人卫生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活动情况、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饮食营养情况、是否介入治疗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估,讨论出发生医院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将结果提交每周的圈会上,圈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出护理对策,对这些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护理,将工作落实到每班每个护理人员上以预防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将高风险的患者列入每周重点交班表、重点观察、重点交班。在圈会上大家还共同制定了“医院感染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入院诊断、发生医院感染的时间、部位、病因及相关因素、症状、病程、检查结果、用药情况、护理干预措施、疗效等,由每日当班护士进行详细的记录,每周小组成员在圈会上进行讨论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护理。组长每月分类统计,辅导员定期监督指导。

1.4.3 全员专业知识培训:辅导员以生动讲课的方式对全组成员进行感控知识学习培训,小组成员之间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圈会上互动学习。辅导员定期对圈小组成员考核专业知识,根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提高积极性,提高感控意识,提高风险防护意识,提高执行力,加强责任心。圈长为了落实每个小组成员的各项规范化护理措施,每周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及护理专业各项操作技能训练。护理部每月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操作技能考试,对考核成绩优异者前三名护理部予以奖励并写入个人年终报告中。护理部为了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将六步洗手操作图张贴在每一个洗手池前,洗手池改用自动感应式水龙头,配备手消毒液、消毒手巾。在2015年1月院部针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感控意识”为主题在全院举办了一次“六步洗手法”操作技能比赛,评选出前三名者予以颁发证书和奖励。通过活动要求每一个医护人员准确熟练的掌握洗手法的操作步骤,并自觉遵守在各项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后等,均认真运用六步洗手法洗手防止交叉感染,增强感控意识。

1.4.4 加强患者的宣教工作:由护理部制定完整的预防控制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健康宣传册,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住院过程中进行健康指导,尤期是风险评估高的患者随时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监督患者遵守健康知识,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如告知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镇静催眠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出现白细胞降低、流涎、肝功能异常、等导致机体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注意饮食及个人清洁卫生、适当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发生感染的患者针对感染的部位、病情、传染性等进行针对性的感控知识宣教使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重点交班,密切观察病情。

1.4.5 认真细致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症状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差,缺少主诉的新入院患者更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医院感染。①加强患者的饮食护理,规律进食。防止暴饮暴食,对于饮食被动、拒食的患者耐心劝说,督促进食,必要时予以喂食。有躯体疾病的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及胃肠功能情况予以流质、半流质、低糖、低脂等饮食,对年老体弱者每日增加营养汤。有条件患者帮忙订购牛奶、鸡蛋、水果以增加营养。②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定期督促沐浴更衣、理发、修剪指甲。督促患者早晚洗漱,每日专门安排护理班护士在洗漱间亲自监督患者在开饭及服药前10 min用香皂认真清洗双手,确保每一个患者的手卫生。有流涎的患者嘱其侧卧睡眠,注意口腔卫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予以协助,必要时专人护理。③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对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增减衣裤,保持清洁干燥,注意保暖。卧床无法活动的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④督促患者活动:由每周2次的户外活动改成每日1次,时间延长至2 h。进行室外操场活动内容有做体操、慢跑、散步、打羽毛球等。天气不允许时,组织患者在室内活动(如散步、打乒乓球、运用健身器材锻炼等)。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身体素质、年龄来参加工娱疗活动的内容与次数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⑤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患者白细胞偏低者,遵医嘱使用生白细胞药物,重点观察病情,加强预防措施,定期复查血细胞分析,重点交班。⑥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积极组织患者参加综合治疗活动,创造良好安静的睡眠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1.4.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小组成员学习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正确执行给药操作,做好医护沟通,协助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1.5 评价方法:比较QCC开展前(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和活动开展之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5 年全年科室共收治精神病患者139人次,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品管圈方法后我区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例次,其中呼吸道感染3例次,胃肠道感染1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8%(4/139)。与2014年我区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2%相比明显降低(Plt;0.05),达到了预期目标。见表1。

表1 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3 讨 论

品管圈活动也称持续质量改善小组,英文简写为QCC,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发组成小圈团体,全体通力合作、集思广益,发挥团体优势,按照特定活动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2]。该方法用于解决护理问题,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工作中。

3.1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开展活动后,小组成员在每次的圈会议中大家集思广益,积极主动的发言,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独到的见解、经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共同制定了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登记表,成立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全科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筛查出医院感染高风险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更加细致、人性化的护理优质服务。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立即登记,积极查找原因,积极干预,预防感染的再次发生。通过一年多的活动和不断的改进,事实证明,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医疗风险。3.2 品管圈活动促使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QCC活动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全面的健康宣教、细致专业的优质护理,增进了护患沟通,和谐了护患关系,也为医院的良好形象加分。

3.3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QCC活动强调每个圈员都是主人翁,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圈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沟通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激发,提高了团结力、凝聚力,还增进了同事感情,密切了上下级关系。在活动中大家主动学习,积极查找文献,护理部加强了学习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了诊疗护理操作规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3.4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基础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圈会上对存在的护理问题讨论分析,共同计划制定措施,落实到每班每一个护理人员,及时反馈整改,使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5 实行品管圈活动的难处: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圈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工作量明显增加,现有的人员配置限制也会对品管圈活动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品管圈活动良性开展需要给予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和补充[3]。

总之品管圈活动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工作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工作成果显而易见,值得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推广。

[1]郑方娟.规范护理操作预防医院感染[J].中外医疗,2010,29(22):142.

[2]张红,孙建萍.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全科护理,2015,.13(23):368.

[3]陶彩霞,李晨虎.品管圈活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7A):55.

R749

B

1671-8194(2017)33-0292-03

南平市科技局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名称:《品管圈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性课题研究(项目编号:N2014R07)

猜你喜欢
品管圈精神病住院
妈妈住院了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8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44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
品管圈的魅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