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2017-01-15 10:31:34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精细化护理人员

王 宇

(沈阳市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

王 宇

(沈阳市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 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具体效果,并对其具体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相关调查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神经内科患者中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在护理质量方面的满意度、增强临床疗效且推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精细化护理管理;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效果观察

由于神经内科病症通常具有较长的医疗周期,且发病急骤、病情容易危重,因此给护理人员在护理阶段造成了较大难度,如特殊治疗多、工作量较大、夜班较常见等[1]。面对着患者日益增加的高标准护理质量需求,精细化护理的概念也不断被提出。作为临床上较为新兴的治疗理念,精细化护理以科技为背景,并通过规范与注重护理治疗的细节操作,将现有的各项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互补与协作以此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2]。为了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具体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2~80(平均61.38)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41~81(平均62.93)岁; 根据患者在入院时的临床诊断,共有脑梗死27例、脑出血18例、眩晕综合征14例、头痛12例、晕厥9例,且患者均无精神病史及神志不清现象,且无智力障碍及沟通障碍。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病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精细化护理,具体执行如下:①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全面且能够量化的制度标准是开展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有效前提。首先,应当根据医院科室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明确组织架构与相关分组,明确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与工作内容;其次,应当建立起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制度,因为神经内科疾病种类较为复杂,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高,因此应当强化护理人员的相关风险教育,在引起其意识上的高度重视后进行护理评估与细节护理,如利用床栏或约束带以防患者坠床,在室内放置“小心地滑”标志,对自杀倾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最后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进行强化,提高意外事件处理能力。②建立精细化工作流程:制定量化的护理工作标准并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是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当对入院接待流程、治疗护理过程、出院及回访流程等相关过程制定对应的流程图予以行为规范。如接待中护士应当主动迎接并积极协助病患办理入院手续、通知医师及介绍注意事项等,且在工作开展前,应当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护理方案,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注重沟通,实时调整方案,注重与病患的沟通,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③护理人员管理精细化:由于神经内科的患者较多且病情较为复杂、护理难度较大,因此应当做好护士的岗前培训,并定期组织其进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利用科学的排班分工提升工作效率,并在护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给予每个人良好的发展空间。可以在护理过程中利用一帮一的形式提升整体护理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之处,提高工作质量。

1.3 统计方法: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行以χ2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利用方差分析及t来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质量指标比较: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服务后,在护理质量方面主要利用护理文书书写、基础护理以及特级护理3个方面。其中对照组的护理文书书写为80.09%,观察组为98.74%;对照组的基础护理为81.37%,观察组为92.17%;对照组的特级护理为84.89%,观察组为95.31%。由此可知,在护理质量的各个指标中,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指标比较:在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服务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不同变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P<0.05)。其中对照组非常满意的为75%(30例),观察组非常满意的为85%(34例);对照组满意的为10%(4例),观察组满意的为10%(4例);对照组不满意的为15%(6例),观察组满意的为5%(2例)。

2.3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服务后,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P<0.05)。其中对照组发生护理差错、护患纠纷、问题沟通方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5%和12.5%,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呼唤纠纷、问题沟通方面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2.5%、2.5%。

3 讨 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以护理程序为基础,辅以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能够发现患者的细微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全面护理方案。精细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护理过程,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兴趋势,符合现代医学护理理念,同时体现着人性化的管理优势。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及相关调查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护理神经内科患者中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在护理质量方面的满意度、增强临床疗效且推进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3]。

[1] 刘昭君,岳仕鸿,钱涵,等.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54-56.

[2] 张玉萍,阿里亚.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15(2):222-222.

[3] 孟凤.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93-194.

R473.74

B

1671-8194(2017)14-0214-02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精细化护理人员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5:02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11-17 13:04:02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哈尔滨医药(2016年1期)2017-01-15 13:43:13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公民与法治(2016年7期)2016-05-17 04:11:03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