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迪
(辽宁省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精神科,辽宁 鞍山114000)
人性化护理对于精神分裂患者心理和恢复效果的影响
丁 迪
(辽宁省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精神科,辽宁 鞍山114000)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心理和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通过人性化护理模式管理的患者,归为实验组;选出91例通过对照护理模式管理的患者,归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及药物帮助;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尝试病房布置、心理关照等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在SDSS评分、护理满意度、BPRS评分三方面的效果影响。结果两组采取护理前、护理1个月、2个月、3个月分段观察,比对后患者均神智改善。①精神疾病BPRS评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③社会缺陷SDSS评分:实验组比对照组恢复好,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痛苦,恢复患者人性,为患者提供了积极人生体验。
人性化护理;BPRS;精神分裂患者;SDSS
宣扬着“以人为本”核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获取了较好收益,尤其是在精神类疾病里,对照药物不能彻底满足患者所需,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恢复,本院特将人性化服务渗透于日常护理中。现做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病房疗养的患者178例,尝试人性化护理的87例患者归为实验组;接受对照护理的9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均龄(53.46±3.78)岁,男女比38∶49,病程3~11年;对照组患者均龄(49.79±
2.37 )岁,男女比54∶37,病程2~13年。选取对象:①达到CCMD-3标准[1]者;②心肺功能正常,无恶性病变;③精神分裂病级属康复期;④非妊娠、哺乳阶段者;⑤无药物或酒精依赖。经患者一般资料比对,P>0.05。
1.2 护理模式
1.2.1 对照护理模式:对照组护理方式为基本给药,关注精神状态变化,计划出院周期,简单心理疏导。
1.2.2 人性化护理模式:实验组尝试人性化护理模式,涵盖:①药物调控:首次用药前跟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药物基本信息,给患者用药后留意不良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用换药。服药一阶段后根据个体差异,调控药量。如患者拒绝服药,可采取讲解、哄骗等方式,确保其按时按量接受治疗。②病房布置:患者房间布置以朴实为主,偏冷色调,保持床椅等基础设施整洁,门、窗、墙壁隔音效果要好,防止外界噪音侵入。可按照患者心理状态及情绪,适当播放轻音乐。留意病房里有无利器、金属制品,应适当减免,避免患者自残。还可注意房间温度,适时调节。③兴趣培养:了解患者入院前生活习性、爱好专长、其他偏好等,定制个性化服务,不定期举行医患间才艺展示、文艺表演等,鼓励患者追求爱好,提高患者活力。④饮食安排: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满足患者口味。建议患者家属为其准备水果、干果、零食等消遣食物,在家属或护理者陪同下食用,提高患者生活品质,促进感情交流。⑤健康普及:除医院内宣传栏提示,也可印制精神疾病资料宣传册,置于科室门口或病房楼内,供患者及其家属按需取用,阅览。另提供心理咨询、疑难解答服务。⑥语言亲和:医护人员照顾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应以亲和的口吻对患者交流,咨询患者所需、顾虑,及时为患者解决生存困难。如患者出现反常举动,严禁打骂怒吼。
1.3 观察指标:分别以护理前、护理1个月、2个月、3个月为审查点,观察患者BPRS评分、患者满意度、SDSS社会缺陷调查。分析护理前后、组间数值变换,深入分析其变动因素及原因。
1.4 疗效评定
1.4.1 精神疾病BPRS评价[2]:按照BPRS量表比对两组不同阶段精神分裂症恢复情况,指标为:激惹性;匮乏活力;敌对性;思维阻碍;焦虑抑郁。
1.4.2 护理满意度评价:印制护理满意度回馈表,依据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勾选满意、尚可、不满意任意一项。收回结果后统计,计算出总满意率。
1.4.3 社会能力缺陷SDSS评价[3]:依据SDSS量表观察两组不同阶段社会能力缺陷状况,指标有: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担当、婚姻责任、自理状况。
1.5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2.0软件分析精神分裂症相关资料,纳取t检验、χ2检验,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若P<0.05则有显著差异。
2.1 两组BPRS评分比较:使用精神康复BPRS量表得出数值,87例实验组患者护理前BPRS总分为(86.34±5.77);护理1个月后为(62.48±3.39);护理2个月后为(54.48±5.15);护理3个月后为(41.45±4.12)。91例对照组患者护理前BPRS总分为(85.27±4.59);护理1个月后为(73.15±2.48);护理2个月后为(68.18±6.15);护理3个月后为(57.16±4.49)。可见,两组通过护理者耐心疗养均有所改善,护理3个月与护理前相比,P<0.05。组间病情比对,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经反馈整理,实验组87例患者有59例对护理满意,26例认为尚可,有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7.7%;对照组91例患者有27例对护理满意,43例认为尚可,有2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76.92%。可见,实验组的护理更能令患者满意。P<0.05。
2.3 两组SDSS评分比较:运用社会缺陷SDSS量表统计数据,87例实验组患者护理前总分为(50.41±3.18);护理1个月后为(43.56±4.15);护理2个月后为(39.75±2.59);护理3个月后为(33.48±4.45)。91例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总分为(49.48±5.21);护理1个月后为(46.59±3.48);护理2个月后为(42.82±4.58);护理3个月后为(40.84±3.42)。可见,两组通过护理都具有基本融于社会团体的能力,护理3个月后较护理前,P<0.05。组间比对,实验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
作为迁延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可“鬼使神差”的将患者精神健康腐蚀。自卑、狂暴、悲观等为其心理层面的表现。鉴于我国生活快节奏、高压力,精神患者逐年增多[4]。又因此病治愈难、护理难,经过精神科药物治疗,仅可控制病情发展,将患者克制在恢复期,并不能彻底治愈。而恢复期又是最易于护理的阶段,其临床状态表现常为:无显著思维障碍;情感虽少但反应和谐;性格温和安谧;易于接触等。于是,对恢复期的把控即成患者痊愈的关键。恢复期的护理,是精神科学者屡屡探讨的热门课题之一。随着护理模式的探索,我国出现心理结合生理的医学护理模式,为恢复期的精神患者提供高效帮助。不过,此方法尚未出具系统方案。本研究基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身心需求考虑,研制了一套多角度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案,出发点有:①生理饮食:根据患者实时临床反应,为患者调控药物剂量,与饮食合理搭配,在享受美味食品的同时,也为治疗推波助澜,经过3个月的护理期,此方案受益颇深,经过BPR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回馈,可以看出,实验组满意度97.7%,对照组76.92%;BPRS评分实验组恢复幅度亦大于对照组,所以,实验组比对照组生活质量更高,
P<0.05。②精神扩展:为丰富患者精神世界,本院采取文艺活动、健康知识讲解、培养兴趣、发挥专长、与患者情感互动等多方面精神扩充。包含不定期举行文艺活动,开精神治疗探讨会,与患者针对病情感受及变化互动,印制小本宣传册供患者及其家属取阅,支持患者专长,与患者家属切磋等。经悉心陪护,患者满意度及SDSS评分均良性变化。患者家庭意识更完整,对婚姻责任有所感悟,自理能力更强、满意度更高等。组间差异突出,P<0.05。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是一套高效省时的护理模式,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颇大。不过,随着科学发展,该系统还有进一步完善空间。
[1] 李桃源,黄自勇,潘能荣.家庭干预对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3):245-247.
[2] 贾秋梅,刘超.认知疗法联合内科综合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2):60-62.
[3] 张小青,曾云珍,曾秋娜,等.门诊随访与社区护理干预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84-2186.
[4] 梁丽芬,何彩霞,陈少芬.整体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08-110.
R473.74
B
1671-8194(2017)25-02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