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蓓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肖 蓓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n=3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也非常显著(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脑卒中主要分为出血性和梗死性两种,具有发病急,发病频繁,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患者肢体功能部分受限是该类疾病的显著临床表现,给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后续生活质量,为提高患者病后生活质量,我院对大量临床患者强化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1~7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脑CT和MRI确诊,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0~77岁,平均年龄为50.3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发作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实施积极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饮食护理,包括关节功能锻炼与良肢位的摆放,避免关节萎缩及痉挛情况发生;鼓励患者主动实施康复锻炼计划,由床上过渡到床下,由床边站立过渡到偏瘫肢体单腿站立和抬腿训练,由借助外力支持的床边站立到独自站立平衡训练,最后由独自站立平衡训练到独自行走训练[1]。饮食护理上为患者科学搭配饮食结构,多提供营养易消化食物,尤其是豆类食品,含丰富的磷脂,有助于脑功能恢复,少吃油腻、刺激性和大发的食物。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针对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性格差异,额外施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医患之间心理干预:由于疾病的原因,患者肢体功能不同程度首先,严重者治疗初期甚至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脑卒中患者因此变得极其自卑,脾气怪异暴躁,更不愿意与外界接触,所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依据患者中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交流方式与方法,引导患者宣泄内心的苦闷,倾听患者主诉,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取得患充分信任,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2]。
1.2.2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心理干预:患者脑卒中后,生活不能自理,完全需要家人照顾,此时患者家属的态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了解家人的关心与支持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协助患者康复治疗不仅是帮助家人,也是为家庭减轻负担,医护人员要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康复训练,多陪伴患者,用亲情作为患者强大精神支柱,使其重新找到安全感与归属感,重获康复治疗的信心[3]。
1.2.3 患患间的鼓励:住院期间,病友之间相互鼓励非常重要,为此,医院应当合理调配患者病房安置,将性格外向、热情、善于言谈的患者与内向、抑郁患者合理搭配,营造良好、积极的治疗氛围,让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康复治疗的心得与效果,使患者在相互扶持中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康复治疗。所以医护人员要积极做好病房调配工作,协调患者之间的关系,在积极的氛围中顺利开展工作,提高患者康复效果[4]。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能力(FM)评分,包含穿衣、洗澡、进食、行走、如厕等,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心理干预效果越好。患者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评分分别为(35.14±5.96)和(36.48±5.23),无显著差异,经过1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M评分分别为(107.26±3.42)和(80.24±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性格,使其变得孤僻、消极、暴躁、易怒,甚至有轻生念头,这些消极的情绪使患者不愿配合康复治疗,造成治疗时机延误,引发了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病后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众所周知,脑卒中患者偏瘫后的康复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这不仅仅需要经济保障,更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强大而坚定的康复信念,所以心理护理干预就显得及其重要。本研究中,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心理干预的介入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重新回归社会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医院要积极协调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掌握康复治疗相关知识,使心理干预治疗能够切实有效的在家庭康复治疗中得以延续,最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1] 杨艳.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2):153-155.
[2] 黄丽,邵芙蓉,王晓妹,等.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280-5282.
[3] 张延红,刘岩,王竹君,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7):1098-1100.
[4] 曾芳.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246-247.
R473.74
B
1671-8194(2017)07-02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