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兴 董文洪
(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绍兴 312000)
我国出口珠茶风险分析及对策
任明兴 董文洪
(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绍兴 312000)
列出了我国出口珠茶的风险分析依据,对当前我国出口珠茶存在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有害微生物污染、非茶类夹杂物等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出口;珠茶;风险分析;对策
珠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早在清康熙年间,便以“贡熙”(进贡康熙之意)之名俏销英国伦敦市场[1]。近年来,我国珠茶的年出口总量保持在10多万t,约占绿茶出口总量的二分之一,出口创汇约3亿美元,远销西北非、中亚、南亚及欧盟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2]。珠茶对我国出口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珍惜和传承的同时,必须正视出口珠茶目前面临的风险问题。为此,本项目对我国出口珠茶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明确了出口珠茶主要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于保障我国出口珠茶质量安全,扩大珠茶出口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44号令)要求,出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进口国家(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应当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我国出口珠茶的贸易国来看,除欧盟、俄罗斯、中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外,西北非、中亚等主要珠茶进口国尚无茶叶质量安全卫生相关标准,对于出口该类国家的产品且合同无要求的应符合我国国家标准要求。
欧盟对进口食品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监管和标准体系,其中与中国茶叶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两个法规,即(EC)No 396/2005《关于动植物源性食品及饲料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管理规定》和(EC)No 669/2009《关于加强进口饲料和非动物源性食品官方控制水平法规》[3]。俄罗斯茶叶相关标准较完善,包括品质理化指标以及非茶类夹杂物、重金属、有害微生物、放射性元素等涉及质量安全卫生方面的项目。香港地区于2014年8月开始实施 《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其中涉及茶叶农残限量标准有46项。目前,我国珠茶相关标准有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2016《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和GB/T 14456.4-2016《绿茶 第4部分:珠茶》等。
珠茶以机器采摘为主。在常规茶叶生产过程中,为提高经济效益,首先手工采摘生产名优茶,然后机器采摘生产珠茶,全年生产珠茶2-4季。因此,珠茶原料成熟度较高,特别是夏秋茶农药残留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出口珠茶面临农残超标风险最大的是欧盟市场,欧盟作为高端茶叶消费地区,茶叶价格相对较高,具有较大利润空间,但欧盟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极高,尤其是农残限量标准非常严格,且标准的制修订异常频繁,仅2016年就修订了25次。目前,欧盟茶叶农残限量标准中规定的项目已接近500个,且未规定限量的项目均按0.01mg/kg的一律标准进行判定。自2011年10月开始,欧盟对中国茶叶口岸抽检比例提高至10%,并加强农残检测,因此,从2012年开始,我国输欧盟茶叶被通报数量大增,特别是出口珠茶多次因农残超标遭受欧盟通报。据统计,2012年至今,我国共有16批珠茶因农残超标遭受欧盟通报,通报较频繁的主要是吡虫啉、噻嗪酮、啶虫脒、唑虫酰胺、蒽醌等农残项目,当前农残问题已成为制约珠茶出口欧盟的瓶颈。欧盟于2012年首次通报我国出口茶叶蒽醌超标,截止目前,我国共有3批珠茶因蒽醌超标遭受欧盟通报。经双方交涉,欧盟已于2015年5月18日将茶叶中蒽醌的最高限量标准由0.01mg/kg放宽至0.02mg/kg,但由于来源不明,尚无法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暂且只能依靠检测把关,目前蒽醌超标问题已成为我国输欧盟珠茶较棘手的风险隐患。此外,我国输摩洛哥珠茶也面临潜在的农残超标风险。摩洛哥是我国出口珠茶最大的海外市场,自2011年5月开始,摩洛哥政府加大进口茶叶农残的普查力度,关注的农残项目与欧盟相似,普查获得的数据为制定茶叶农残限量标准提供依据。今后,摩洛哥政府将着手制定茶叶农残限量标准,势必会对我国珠茶出口摩洛哥带来重大影响[4]。
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物的风险主要在于种植和加工环节。茶树在种植环节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有土壤、灌溉水、农业投入品、大气沉降等,通过这些途径,重金属污染物进入茶树生长环境,直接或间接被茶树叶片吸收。在茶叶加工环节,由于有些茶叶加工机器设备由合金材料制成,这类材料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在使用这类设备加工茶叶的过程中,茶叶不可避免地要与机器产生接触或摩擦,机器中的重金属可能会被茶叶吸入。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常有两道工序容易对茶叶造成重金属污染。其一是鲜叶摊放工序,在摊放时,如不注重卫生,导致机器中含有的重金属直接被混入茶叶;其二是揉捻工序,茶叶揉捻的时间越长、压力越大,越容易对茶叶造成的重金属污染[5-7]。目前,国外关注的珠茶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铅、镉、砷等,特别是铅,而且仅有少部分珠茶贸易国家和地区设定了茶叶中铅的限量(MRL)标准,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为2mg/kg,澳大利亚、加拿大、突尼斯和保加利亚等国均为10mg/kg,大部分国家考虑到茶叶中铅的浸出率较低,因此尚未制定相关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 2762规定茶叶中铅限量为5mg/kg,与大多数设定限量标准的贸易国相比,我国茶叶中铅含量的控制水平较严格。2008年,我国有2批出口珠茶因铅超标遭受欧盟通报,当时欧盟按2mg/kg的限量标准进行判定。由于欧盟尚未制定茶叶中铅的限量标准,因此,中方一方面采取措施解决茶叶中铅污染的问题,另一方面积极与欧盟进行交涉,后来欧盟参照了我国茶叶中铅的限量标准(5mg/kg),从而有效降低了我国出口珠茶铅超标的风险。2009年以来,我国出口珠茶未出现因重金属超标遭受国外通报的情况。
当前,国内外日益重视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验。茶叶经过高温干燥处理后,水分含量较低,且蛋白质含量极低,不具备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从其食品属性来看有害微生物污染风险性较小。但在生产加工和包装储存过程中,受车间、仓库、包装材料、工作人员卫生状况,以及水分含量的影响,仍有可能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这些有害微生物主要包括霉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俄罗斯茶叶标准中规定了霉菌和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要求,沙特也开始关注茶叶中的大肠杆菌,同时有些国外客户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要求检测珠茶中霉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有害微生物,并要求提供微生物检验证书,特别是国外政府官方大批量采购珠茶时,往往要求检验有害微生物。珠茶的饮用方式主要是煮饮,而且广大国外消费者还有洗茶的习惯,有害微生物产生危害的风险相对较小。目前大多数珠茶进口国家和地区尚未将有害微生物列为必检项目,但越来越多的进口国开始关注茶叶中有害微生物,并作为试检项目[8]。近年来,我国仅有2批出口茶叶因有害微生物超标遭受国外通报,虽未涉及珠茶,但其有害微生物污染问题应引起关注。
茶叶中的非茶类夹杂物主要是杂草叶片、碎石块、铁屑、塑料片、碎纸片等杂物,是茶叶物理危害的主要来源。非茶类夹杂物与茶叶原料质量、加工场所和工器具设备的卫生状况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非茶类夹杂物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感官上的不悦,同时还可能对其健康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我国珠茶标准规定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近年来,一些国家也作出规定,要求不得检出任何非茶类夹杂物,俄罗斯要求检测茶叶中金属磁性物质,限量指标为5mg/kg。相比较而言,波兰对于茶叶中非茶类夹杂物要求较高,特别关注死昆虫等恶性夹杂物,2008-2010年间,我国曾有7批出口茶叶因被检出死昆虫等非茶类夹杂物遭受波兰通报,通报的主要品种是绿茶片和普洱茶,未涉及珠茶。2011年以来,我国出口茶叶中茶类夹杂物得到有效控制,未因此遭受国外通报。但珠茶属于大宗绿茶,产量较大,工艺复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机采、摊放、加工、包装等环节均有可能混入非茶类夹杂物,特别是低档珠茶由于片抹茶、碎末茶较多,含有非茶类夹杂物的风险相对较高[9]。该类风险容易发生,但也易于防控,珠茶生产企业应引起重视。
(1)加大监控力度,建立预警机制
面对当前欧盟农残限量标准等国外技术壁垒,当务之急,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珠茶质量安全监控力度,开展我国出口珠茶原料种植场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调查工作,有针对性制定监控计划,掌握我国出口珠茶的质量安全状况,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外标准要求及动态变化,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行业或企业,以免碰壁。
(2)增加茶园投入,强化源头管理
原料是出口珠茶质量安全的基础,强化源头管理是解决我国出口珠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出口珠茶企业应增加茶园投入,强化源头管理,落实出口茶叶原料种植场备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采摘制度,深入推进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动珠茶生产标准化,在种植管理环节防控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彻底走出轻源头管理而重检测把关的误区。
(3)加强卫生管理,实行清洁生产
企业生产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实行清洁生产是有效解决有害微生物污染和非茶类夹杂物危害的有效手段。珠茶较一般绿茶加工工艺复杂,从鲜叶到成品需经过初制、精制、拼配、匀堆、包装等多个环节,初制和精制环节分别还有多个工序,且珠茶产区分布广、生产链条长、涉及众多初制厂、精制厂和出口拼配厂。因此,企业应加强卫生管理,明确相关制度规范,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加工贮存场所和机器设备的清洁卫生,优化生产工艺布局,合理区分高清洁区和低清洁区,尽量选用不锈钢材质的设备替换铁质设备,对于尚无法替代的铁质设备,应加装电磁铁防止铁锈混入茶叶中,成品出料口还应安装金探装置,防止金属异物污染,切实保障出口珠茶的质量安全。
(4)重视科技投入,提高检控能力
目前,我国大多数出口珠茶生产企业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尚不具备检测涉及珠茶安全卫生项目的能力,自检自控能力较弱,不仅给出口珠茶检验把关带来了难题,还埋下了风险隐患。因此,出口珠茶企业应重视科技投入,或组建研发部门,或委托外部实验室,全面提高自检自控能力,有效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以减少因非关税壁垒对珠茶出口造成的损失。
(5)拓宽沟通渠道,妥善应对壁垒
国外严格的准入程序及标准要求,实际上就是贸易壁垒;再者如欧盟等一些贸易国家并非茶叶生产国,这些国家在制定茶叶相关标准时,可能针对茶叶生产国的实际情况考虑较少。因此,国外茶叶标准中的有些项目,各国限量要求不尽相同,甚至限量差距悬殊,有些项目限量的设定缺乏科学合理性,影响我国茶叶顺利出口。为此,我国应扩宽沟通渠道,实现贸易双方政府部门之间、行业协会之间及出口企业与国外客户之间沟通渠道畅通,积极争取主动,维护国家利益,降低我国出口珠茶的风险,妥善应对壁垒。
随着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一些茶叶进口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层出不穷,对我国出口茶叶的影响日益显著,因此,我国出口珠茶面临的风险问题亟需引起关注。建议出口珠茶生产企业应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也应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相关认证,提高珠茶质量安全水平,降低出口珠茶风险,获取珠茶出口“绿色通行证”,推动我国珠茶产业传承发展。
[1] 谢丰镐,张乐尔,王金贤.关于珠茶起源的初步探讨[J].茶叶,2003,29(1):50.
[2] 郝跃,任明兴,沈若峰,等.我国珠茶产业的现状及对策[J].茶叶,2015,41(3):150-153.
[3] 任捷,楼乒干,任明兴,等.中国出口欧盟茶叶质量及风险分析[J].茶叶,2014,40(2):65-68.
[4] 张丽艳.摩洛哥茶叶市场潜力分析 [J].世界农业,2013,(6):96-98.
[5] 颜明娟,吴一群,张辉,等.福建茶园土壤及茶叶重金属监测及污染评价[J].茶叶学报,2016,57(2):71-75.
[6] 霍鹏.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物残留及消减研究 [J].福建茶叶,2016,(6):253-254.
[7] 段仁周,张久谦.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60-62,78.
[8] 朱金国,莫瑾,谭建锡,等.出口茶叶生产加工中有害微生物危害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04-307.
[9] 陈美柑.茶叶加工中非茶类夹杂物的防控措施 [J].福建茶叶,2004,(1):22-23.
Countermeasures and Risk Analysis of China Export Gunpowder Tea
REN Mingxing,DONG Wenhong
(Shaox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Shaoxing,Zhejiang,312000)
This paper has showed the basis on risk analysis of export gunpowder tea.Pesticide residues,heavy metal pollution,harmful microorganisms pollution,non tea inclusion of gunpowder tea and other major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Export;Gunpowder Tea;Risk Analysis;Countermeasure
TS272;F326.12;F752.62
E-mail:mxren_sx@126.com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ZK201617)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