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绿色发展是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视角之一。本文主要从“绿色发展”的视角,归纳南宁市社区教育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未来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绿色发展 南宁市 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56-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也指出,必须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未来教育的发展,并强调要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绿色发展”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蕴含的是简约朴素、返璞归真的自然本色”。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社区教育,即回到社区教育的本原上思考当下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化解当前社区教育中“非绿色”的问题,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素质、生活品质和生活幸福指数,促进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区,构筑城市、社区的和谐幸福之美。
一、“绿色”发展成效:用“小小”教育构筑城市和谐幸福之美
南宁市社区教育从2011年全面启动,经过几年努力,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了。一方面,从社区教育自身的发展来说,南宁市社区教育已逐步走上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发展本土化轨道。目前,全市已有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已连续五年获得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2013年已成为全国首批全国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城市。另一方面,在提升居民素质,促进社会治理方面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当前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微不足道的位置,但是,“小小的”社区教育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对建设和谐社区,对构筑城市和谐幸福之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功不可没。
二、“非绿色”问题困扰:“繁荣”表象背后的层层束缚
经过五年的努力,南宁市社区教育确实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非绿色”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南宁市目前有市、城区、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四级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看似科学合理,但运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问题。从纵向上表现为两头积极,中间懈怠。街道办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城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直接指导社区开展工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从横向上表现为由教育部门挑大梁,市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有40多个成员单位,只有小部分单位真正支持、参与社区教育,各个系统社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这样的现状,将严重阻碍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区教育资源较匮乏。一是缺乏专职工作者。由于涉及到编制等问题,目前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学校和基地的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较少,工作落实难以到位,社区教育发展步子缓慢。二是缺乏场地和设备。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大部分的社区目前办公面积还比较有限,没有足够的社区教育培训场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只能打游击战,活动成本高,效果并不理想。三是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社区教育学校、基地逐年增多,财政下拨的专项经费没有提高,再加上部分城区财政配套经费没有足额下拨,能分配到各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基地的社区教育活动、建设经费有所下降。
(三)居民的社区教育受益面不广。南宁市社区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开展到大面积铺开,从偶尔开展到常态化推进的过程;从最初社区教育活动无人问津,得依靠小礼品吸引居民参加,到今天,居民对社区教育活动翘首以盼,部分培训项目供不应求。比如,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和市一职校、市三职校等社区教育学校的培训,经常出现招生简章发布不到1天的时候,名额基本上爆满,有些项目甚至存在半个小时内名额爆满的情况。尽管目前全市已成立了1个社区教育学院,27所社区教育学校,131个社区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学校和基地在街道和社区的覆盖率达70%,但由于社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等原因,居民能享受到优质社区教育的面还是比较少。
(四)社区教育活动形式较单一。一方面,目前南宁市社区教育活动主要是线下实体化社区教育教学网点的活动为主,由于活动时间、场地等限制,能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而作为上班族的中青年居民参与率非常低;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南宁市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倾向于支持社区教育培训、讲座等活动,对文体活动、传统文化活动支持得较少。而很大一部分居民更热衷于以活泼的形式开展的社区教育文体类文化活动。
三、“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社区教育发展路径的探索
(一)用“绿色”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只有科学合理的“蓝图”,才能引领我们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南宁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这样的“蓝图”。着眼于南宁市社区教育发展现状,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从社区教育发展目标、体系建设、机制健全、制度完善、资源整合、课程设计、重点项目打造等方面做好设计和谋划。明确各级社区教育管理机构、成员单位、管理工作者的职责,充分调动各层次机构和社区教育干部的积极主动性;完善街道一级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争取100%的街道都成立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街道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力量,研究出台社区教育基地、学校建设标准以及社区教育经费使用制度、项目申报制度、年度考评制度等各方面的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教育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二)用“绿色”的方式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以低能耗谋求社区教育的高效发展。一是切实发挥市社区教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全面加强市本级成员单位以及市、城区、街道办、社区居委会四级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的联动协作功能,引导市社区教育学院和各层次社区教育学校、基地从场地、课程、师资等方面做到资源共享。二是通过政府统筹或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整合驻邕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文体中心、革命教育基地、市民广场等场馆的作用,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三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整合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所用。
(三)用“绿色”的途径推进社区教育教学和管理。推进“互联网+社区教育”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打造一个集培训信息数据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交流互动(网络研修社区、社交系统)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平台,实行全市社区教育的低碳、高效和无纸化办公管理模式,实现社区教育的“绿色”管理;倡导市民进行“绿色”学习,根据市民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丰富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引导市民进行数字化学习;开发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APP手机客户端,提供更便捷、机会更均等的学习模式,使市民时时、处处可学。
(四)用“绿色”的内容丰富社区教育课程。“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社区教育的发展,不可缺乏“绿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内容。一是在社区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急剧提高的同时,人们精神虚无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追求刺激而吸毒、斗殴、肇事,因漠视生命而轻生等事件层出不穷。“以人为本,重视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社区教育应立足于生命的原点,通过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或在社区教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用教育强化市民的生命意识,提升市民的生命品质和幸福指数,让社会更加和谐。二是开发市民生态教育课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主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等主题社区教育活动、推动市民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并通过背景文化的濡染,以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发展”理念激发市民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本报评论员.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三论牢固树立新的教育发展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6-01-20
[3]王建民,狄增如.“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J].改革,2013(08)
[4]朱永新.用“五大理念”引领“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J].今日教育,2015(12)
【作者简介】黄美娟(1979—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教育学硕士,广西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社区教育部主任,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