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育培养学生文学阅读想象力的探讨

2017-01-14 04:57莫兰山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想象情境

莫兰山

【摘 要】有效教育是对传统课堂的摒弃和超越,强调要素组合“听、看、讲、想、做”环节上灵活利用小组活动和互动形式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进行。本文围绕“想”的要素进行陈述,根据高中生学习的特点以及不同文体的特点,通过有效教育训练学生在阅读时“想”的能力,从而体验文学丰富的意蕴。

【关键词】有效教育 文学阅读 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35-02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的现象,教师更善于教给学生书本的知识、答题的技巧、写作的模式等,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开启,忽略了对学生热情的激发。

有效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孟照彬教授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时间有效、资源有效、教学效果有效。因此,有效教育是对传统课堂的摒弃和超越,着重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继承传统课堂的精华,转变教育观念,侧重于教师的组织策划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大胆呈现,强调要素组合方式“听、看、讲、想、做”,本文将就要素组合中的“想”展开陈述,说明培养学生在文学阅读中“想”的重要性。而想象的方式有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等。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再结合课堂教学,依据不同的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一、借助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构建崭新的形象

有效教育创始人孟照彬教授说:“每个人都有成为英才的潜在素质和实现它的优质特征,父母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现和激励他,并使之进入能动状况。”而适当的能动性激励无疑给了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

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有人、事、景、物等,这些形象在文本里是抽象的、静止的、无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时放飞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出比原型更丰满更艺术的崭新形象。所谓想象性阅读,就是指在阅读时,将文本描述的画面以及声音动作等放到一定的环境中,让人物动起来,让景物活起来,让事物更真实,进而从意境中体味出情感。无论是阅读文学作品还是观看影视作品都需要想象思维的参与。想象时,不仅要根据作品的描述,想象出各种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还要从文字中更全面更立体地想象出人物的细微之处。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文本中有对孔乙己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但是如果不把孔乙己放到封建社会这个特定的环境当中,学生是很难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所作所为的,更不要说展开想象力。这时,教师可借助一些图片、影视资料等来还原当时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提升感性认识能力,想象时才能进入情境,才能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为什么如此穷酸和迂腐。

有些文学作品的原型是景物是一幅幅画面,阅读时要根据作品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进行想象。如《荷塘月色》第四段和第五段分别描绘了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两幅优美的画面,教学时可让学生边阅读边从描写月色、荷叶、荷花、荷香、荷韵等方面来想象,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最后组成月下荷塘优美动人的整体画面。当然,这种想象是要以学生见过的荷塘情境为原型,这样做,才能使得画面感更加具体形象、优美可观。真正做到了有效教育课堂的学生自主参与。

二、借助视听想象,再造想象新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很多文字都与视听有关,阅读这些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打开他们视觉想象、听觉想象的大门,淋漓尽致地翱翔在自己所创造的情境中。有效教育的要素组合方式就是:“听、看、讲、想、做”的环节上灵活运用小组活动和互动的形式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进行。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想象去领略诗词的美妙。如李白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文字里有色彩有声音有节奏,阅读时要巧妙地利用这些描绘,让视觉、听觉在自己的头脑中合成形象,最好是欣赏完一幅幅画面后整体去想象,才能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里面,去领略无穷的韵味。“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文字里有颜色有尺寸有声响,阅读时可放飞想象的翅膀,从视觉上去感受原野的广阔、野草的翠绿,从视觉上去感受笛声的悠扬,这是一幅多优美的画面啊,我们只有打开想象的思维,才能进入诗歌情境中欣赏到优美的画面。

鲁迅先生说:“天才们无论怎么说大话,归根结蒂,还是不能凭空创造。”鲁迅的话,肯定了想象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所以说,厚实的生活积累,确实能够为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广阔的天地。阅读文学作品时,借助想象,可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从而创造出源于原文本又不同于原文本的形象来。如《江南的冬景》,文本从景象、场面、声音、色彩等方面描绘江南的冬景,让人感受到江南冬景的美丽迷人、温润明朗、可爱诱人。教学此课文时,笔者给学生朗读“微雨寒村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教师的朗读想象具体的行为动作。“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门前再泊一只乌蓬小船,茅屋里再添加几个喧哗的酒店……”教师读,学生听,边听边想,在脑子里描,笔下画。在品味与想象中,学生就会感受到这一段文字就像是一位大师手把手地在教我们作画一样,一切能想象到的景色在江南“微雨寒村图”里都可以画进去,这是一幅多美的江南冬景图啊,这就是想象的妙处。

三、借助已知形象,想象推测,体验个中韵味

有效教育课堂强调“听、看、讲、想、做”,而“想”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切身体验其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如教学李璟的《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时学生发现“倚阑干”韵味无穷,给人想象的空间。这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现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倚阑干”即“倚栏杆”,是为了望远方,而望远是为了等待征人归来。学生都能理解温庭筠的诗意:“我”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等待你的归来。可是,从早晨一直看到日暮,斜晖脉脉,流水悠悠,所等的人却没有归来,期望中有失落。用已知形象去把握未知,就是有效教育课堂所强调的“想”的要素,的确是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如王昌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眼前的关塞联想到数百年前的秦关汉月;崔颢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由眼前的黄鹤楼联想到昔日乘黄鹤而去的仙人;刘禹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现在的萧条联想到过去的繁华。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诗歌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借助前一句去推测下一句,这就是前面所讲的想象推测,唯有这样,才能体验到诗歌中的丰富意蕴。

体验形象的个中韵味,不能脱离对象的本质特征胡乱猜想,认识和把握对象的独特本质是自由想象的前提与基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自我写照。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依据这两句诗来作一幅鲁迅的肖像画或写一段描写鲁迅个性特征的文字。当时的发现就是,如果学生能够依据两句诗综合而成的“朦胧幻想”,想象出冷峻而又不失热情的人物形象,形成一幅鲁迅先生在自己心中的形象,那就是成功的了。

“语文课堂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释放。”这就是EEPO有效教育课堂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思想。本文所侧重陈述的就是EEPO要素组合中的“想”,即调动学生充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综合前文所陈述的,各类文学作品都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想象。调动想象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反复加以揣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阅读,也就是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具有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想象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把课堂阅读当做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总而言之,有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讲的少,不再是传统式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想象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想象情境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快乐的想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