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艳
摘 要:激励法的精髓是“学生能激励、激励能成功”。在教学实践中文章作者始终遵循“先激后试、先讲后练”的教学原则,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探索确立了激励法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
当前,不少教师依然持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且根深蒂固,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方法简单,所以改进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已迫在眉睫。品德与社会课要争取做到一课一得。今天的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未来,时代要求我们的接班人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要使现在的小学生具备高的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需完成教学大纲给我们提出的“教育学生初步具有‘五爱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着眼于未来,解放思想,改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方法,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背”的旧式教学方法为“先激后试,先练后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激励法教学之所以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潮流,注重学生的开拓精神,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近几年,我一直教小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以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为依据,潜心研究运用激励理论改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并从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入手,经过反复探索、尝试,逐步确立了品德与社会课激励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运用激励设境激趣
1.激趣开讲
一节思想品德课必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 “开讲”。抓好这个环节,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精心设计“开讲”十分重要。如我在教六年级上册《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课时,设问:“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你有没有,有它的人眼里的太阳是光彩的,心中的世界是迷人的;有它的人,能上天入地,能奔向未来……你有吗?你想有吗?若你想有一定能有!那就是一对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每个渴望创造的人所必备的能力。如果牛顿对苹果落地熟视无睹,如果爱迪生甘于在烛光中生活……那今天牛顿定律、电灯从何而来呢?
2.以情激情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而教师以充沛的激情、精湛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激情,诱发学生的情趣,拨动学生的心弦,效果尤佳。例如:在讲《和非洲朋友共舞》一课时,我跟学生讲非洲一些不发达国家中孩子上学的艰难、生活的困苦,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再结合我们的生活,告诉学生应当懂得珍惜好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
二、运用激励学文明理
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目的之一。在实施学文明理实践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如讨论、小组合作、即兴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放手让 “小马”自己“过河”,亲口品尝“梨子”的滋味,享受成功的快乐!
1.运用设问明理
根据儿童好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问,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教《地球有多大》一课时,问:“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目前,地球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有多少?”……等学生的好奇心被勾起,再一一解答,让学生理性接受知识。
2.运用操作明理
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探求知识,悟出道理,收效更好。如我在教《沟通无极限》一课时,我事先用几张写好字的纸条,要求从第一位同学传到最后一位,然后从最后一排学生传到同排另一端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传递信件,从而明白信件传递的路径、信件传递的时间长短。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明理
采用先进的电教媒体,借助录像。教材将大量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典型事例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尝试明理提供了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
三、运用榜样导行
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明理、激情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具有喜爱效仿,也善于效仿的特点,许多用语言无法使儿童理解的东西,用行为却能一目了然地呈现在他们眼前。运用身边榜样或名人、伟人的典型事例强化道德形象,规范道德行为。用榜样的形象激励学生的道德行为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运用同龄人中的榜样则更能激发儿童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尝试学习榜样的热情。同时,树立榜样是最有效的导行。由于改革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大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观念,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湖塘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