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1995年,张继兵从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工作。像所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张继兵满怀热情,但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她呆住了:这里的情况远比她想象的糟糕得多:教室里到处是尖叫声、哭喊声,一会儿这个孩子跑了,一会儿那个孩子尿了……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该怎么上课呢?
专业的特殊教育学习让张继兵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她开始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捕捉他们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闪光点。有人说,培智中心学校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人捉摸不透;也有人说,这些孩子是异类,像外星人,根本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交流。但在张继兵眼中,这些孩子身上散发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他们同样渴望展现才能,梦想有一天能站在舞台上得到大家认可。“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伙伴,我们要挖掘他们更多的潜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接纳他们”,张继兵如是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继兵细心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努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有的孩子在书画方面有天赋,她就带领美术教师从练习拿笔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培养学生;有的学生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她就带领音乐教师从一个个音符开始,让学生认识乐谱;有的学生喜欢跳舞,她就带领舞蹈教师不厌其烦地一个一个动作地教学生摆姿势、练站位。慢慢地,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习书画的学生,其作品不仅在大型比赛中获奖,更得到国内知名书法家的高度肯定,许多作品还被收藏了;学习舞蹈的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了,他们的表演在各类展演中屡创佳绩;喜欢音乐的学生甚至组建了一个管乐团,管乐团的创立开创了特殊学生教育的先河。一项项活动、一块块奖牌、一次次实践探索,为学生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张继兵进一步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特殊学生兴趣小组中,在广泛调查学生兴趣潜能及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成立了吹画组、器乐组、书画组、气球造型组等诸多特色小组。兴趣小组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他们在兴趣小组里找到了各自喜欢并擅长的活动,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兴趣小组多次接待中外友人,学生在兴趣小组中的作品作为礼物被赠送给国内外的朋友,受到了国内外友人的高度好评。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继兵发现,这些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在戏剧表演中能很好地释放自己。于是,她大胆尝试,将戏剧治疗带入课堂。她带领学校教师成立了戏剧教学组,研讨适合特殊学生的活动形式。没有现成的素材,她便自己编写剧本;没有合适的道具,她便自己动手做教具;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她便自己学习戏剧基本知识。孩子们在戏剧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天性,连一向不愿意与人沟通的学生也能开口说话了。张继兵欣喜地笑了,编台词熬的夜,做道具受的伤……付出的一切,她觉得都值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表演也越来越成熟。她带领的戏剧治疗小组曾经多次接待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参观访问,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誉。
“因为智力上的缺陷,这些孩子最大的障碍就是认知的障碍,所以我们的课程、教材都尽量生活化”,张继兵说,“我们的目标是将来让他们能够适应生活环境,能够做到生活自理,所以我们的课程目标不是灌输多少知识,而是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教他们如何自主生活、快乐生活,这就是我们跟普通学校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作为学校生活化适应性课程的主要编写者和项目负责人,张继兵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特殊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亲自参与生活适应丛书以及教师指导用书的编写工作,逐章逐节地核对教材,认真思考用书是否适合特殊儿童。这套教材填补了特殊教育生活化适应性课程教材领域的空白,被全国多个省市的培智学校采用,并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奖。
“原来这些孩子这么棒”
二十一年,弹指一挥间,但只有从事特殊教育这项工作,才能体会其中的辛酸与幸福。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张继兵坚守的动力来自于对特殊孩子们的爱以及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曾经,当张继兵带着孩子们出现在社区、公园这些公众场所时,总会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唯恐避之不及的神情,甚至是背后的指指点点。面对这些歧视与冷漠,张继兵也曾感到委屈和难过,委屈的是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的学生,难过的是孩子们不能得到平等的
对待。
然而,歧视和非议让张继兵更加坚定了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孩子的决心。她开始更加频繁地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来到超市、医院、社区、公园等地进行实践活动。她坚信,良好的文明行为是特殊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为此,她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地,孩子们从开始的无序、散乱逐渐变得有序、有礼,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素养。同时,张继兵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规则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技能。当她再带着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旁人的眼光开始变了,甚至会有人夸赞:“原来这些孩子这么棒!”对张继兵来说,她的坚守就是为了特殊孩子们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让他们在将来进入社会时能够自强
自立。
一株被风雨摧残的幼苗,除了雨露滋润、阳光照耀之外,还需要多一分的矫正与匡扶;一颗弱小的种子,想成长为挺拔的大树,需要一片沃土,更需要一批特殊的园丁……特殊教育需要一群勇于付出、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教师,而张继兵正是这群人的典型代表。由于张继兵在智障教育教学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她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障康复专业委员会聘为理事,担任北京市智障职业教育教研员,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市级荣誉称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张继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位特教工作者的理想:用执着的坚守、无悔的付出,为特殊孩子们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用心守护着来自星星的孩子们。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z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