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鹅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

2017-01-14 20:29陈维虎
浙江畜牧兽医 2017年2期
关键词:养鹅白鹅性状

陈维虎

(象山县农林局,浙江象山 315700)

调查研究

我国鹅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

陈维虎

(象山县农林局,浙江象山 315700)

我国是世界上养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要从养鹅大国上升到养鹅强国,良种是基础。据笔者调查,在目前的鹅种繁育体系建设中,在育种、繁殖、质量监督和资源保护等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为此,笔者根据调研实际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确定特色性和区域性选育目标,结合传统育种经验,应用DNA标记、数量性状位点和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及抗逆育种等现代育种新技术,开展本品种选育、配套系育成和杂交利用。保障措施上,建议落实经费投入,搭建良繁网络架构,提高良种推广速率,建立设备研制体系,大力推动集约化生产,优化经营管理体系,推动产业化生产步伐。

1 鹅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存在问题

1.1 育种方面 据调研,目前鹅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存在育种体系不健全,主体多、杂而实力不足;育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不够,技术落后,研究人员匮乏,经费投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相比其他畜禽育种工作,差距较大,导致鹅的育种及相关研究难以系统深入。不少种鹅场存在着不按制种体系制种,大量使用商品鹅留种,致使生产性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1.2 繁殖方面 据调研,目前除少数规范的育种场之外,不少种鹅场(户)在鹅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几乎都是有数量而无质量的无序繁殖,甚至留优淘劣的直观选择都很少采用。长时间的优劣混繁,导致原有良种的生产性能自然下降。不少从国外引进的鹅种(品系),因缺少系统选育而迅速衰退,重复引种造成浪费。

1.3 质监方面 据调研,目前 我国的养鹅生产尚未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系统的选育措施。长期来,饲养规模较小,多系千家万户分散饲养,具有规模的种鹅场(户)不多,饲养管理十分粗放,缺乏规范的鹅产品质量卫生标准,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养鹅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

1.4 资源保护方面 据调研,部分养鹅企业及有关部门,由于对鹅种选育及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缺乏足够认识,存在有法不依,发展养鹅产业时,片面追求新奇,出现盲目乱引、乱杂、乱配现象,使部分优良地方品种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2 良种繁育的思路和方向

2.1 地方良种的世代选育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鹅良种,其中四川白鹅、伊犁鹅、狮头鹅、皖西白鹅、豁眼鹅、太湖鹅、兴国灰鹅、乌鬃鹅、浙东白鹅、钢鹅、溆浦鹅等11个品种已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为了保存和利用地方鹅种的优良遗传资源,进行地方良种鹅的纯种繁育保护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纯复壮、去劣留优的世代选育,为养鹅生产提供适合市场需求的地方良种。如浙东白鹅,有关科研部门已经为期7年5个世代的本品种继代选育,在确保肉质性能的基础上,使选育鹅群产蛋性能提高4.7%,年产蛋数由31.5枚提高到33.0枚,个体间各项生产性能趋于一致,基本实现了品种提纯复壮。在此基础上继续通过家系选育,在保持优良肉质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生长速度,70日龄商品肉鹅平均体重已由选育前的3700 g提高到4100 g;生产性能和品种一致性的提高,为发展浙东白鹅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使原产于浙江省东部一偶的小品种成为我国当前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饲养数量和品种覆盖面迅速扩大,全国10多个省市均有饲养。

2.2 实施配套系选育 配套系选育的基础以品种的群体数量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科学选择具有特色性和市场需求的主要性状进行单独或优先选育,形成若干个不同的特色品系,从中组合成配套品系。配套系的选育方向:一是要迎合生产和市场需求,提高选育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二是要深化特色性状选育,确保现有品种的生产优势;三是要开展前瞻性选育,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生产性状发掘进展,进行选育技术和优良性状的提前储备。配套系选育将为养鹅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拥有知识产权的良种基础,是今后养鹅业的发展方向。

2.3 地方品种间的杂交改良 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鹅种资源,但因各地品种间的长期闭锁繁育,遗传基础狭窄,所以地方品种间的生产性能存在较大差异,不能适应鹅业生产发展和消费市场的需求。因而要根据不同地方品种的性能特点,进行品种间杂交,充分利用后代的杂种优势来改良鹅的生产性能。利用我国小型鹅种良好的繁殖性能同生长速度较快的重型或中型鹅品种进行配套杂交,建立具有特色的商用配套品系,既能表现出良好的配套杂交效果,提高商品鹅的增重速度,又可提高繁殖性能,增加良种鹅苗的繁殖数量,有利于实施肉鹅良种产业化。如五龙鹅、四川白鹅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是配套系中理想的母系品种;浙东白鹅、皖西白鹅、狮头鹅等具有较好的产肉、产羽绒性能,可以培育成配套系中的优良父系品种;引进的郎德鹅具有很好的产肝性能,可与莱茵鹅、罗曼鹅、霍尔多巴吉鹅及国内中型鹅等品种配套,培育肉用杂交配套系。

2.4 明确选育方向 一是按特色选育。重点是肉用性能,选育的品种必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等性状优势明显,地方品种还应考虑饲草利用能力。肉用鹅可以在不同地区形成特色,如烧烤型(马岗鹅、清远鹅等)、清淡加工型(浙东白鹅等)、加工型(四川白鹅、皖西白鹅等)。为丰富鹅业产品,满足食品结构多元化要求,其他性能特点品种选育必不可少。利用引进品种进行选育固定、提高和本土化改造,培育肥肝品种;对产蛋性能优良的品种可向蛋肉兼用型发展;对具有产羽、绒特性的品种,可选育肉羽绒兼用型方向发展;具有观赏以及其他用途的鹅品种也可以按市场需要进行定向选育。二是按区域选育。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要求、饲养和传统消费习惯开展选育,如东北地区品种必须具有抗寒冷应激性能,适合于产羽、绒特性品种的选育和生产;中原地区选育重点应为肉用和繁殖性能较好的品种;沿海地区则以肉质优良品种为主;华南地区则要突出烧鹅加工品种,且具有抗热应激性能。

2.5 基础性关键技术研究

2.5.1 DNA标记技术研究 开发利用重要性状的基因功能、分子标记技术,为鹅育种技术突破与成效提供技术储备。

2.5.2 数量性状位点和标记辅助选择 分析主要经济性状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及其对表型的贡献,主要依赖于遗传连锁图谱,开展鹅基因组图谱绘制和解读研究,开发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标记。

2.5.3 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 应用现代遗传学研究成果,对特定性状进行转基因技术研究。

2.5.4 开展抗逆育种 将抗寒、抗热、抗病等抗逆性状纳入育种指标,培育具有特种抗逆性状的优良鹅种。

3 鹅种繁育及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确立经费投入制度,夯实种业建设基础 制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与投入制度,财政投入的重点应是优良地方品种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选育,鹅育种新技术开发性基础研究及品种性能检测、监控。其中地方财政投入的重点应为种鹅场基础设施建设、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及良种推广型产业化体系建设。

3.2 搭建良繁网络架构,提高良种推广速率 有关部门在品种保护上,应制定遗传资源保护规划,分区域收集保护地方品种资源,政府主导建立原种保护场和活体遗传资源基因库,设立保护区,形成品种保护和内部更新机制,开展保种效果监测,防止杂交乱配,减轻保种群体过小引起遗传基因漂移、生产性能退化。在良种推广上,实施良种工程和遗传改良计划,建立良种选育场、试验基地、扩繁场和品种性状测定站,设立制种和分级繁育制度,组建良种推广技术网络,开展良种推广技术服务,及时解决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良种推广速度和效率。

3.3 建立设备研制体系,大力推动集约化生产 据笔者调查,目前养鹅设备基本上还停留在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模式,限制了养鹅业的集约化生产和育种工作的开展,且带来的防疫难度使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有关部门应重视建设包括育种设施在内的设备研制体系,加快养鹅设备和现代信息管理体系的研发,大力推动集约化生产,提高选育良种的利用效率。

3.4 优化经营管理体系,推动产业化生产步伐 鼓励大中型鹅业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联合育种体系,开展育种和良种推广应用,创建以良种为核心、加工销售为基点的新型鹅产业体系。作为产业龙头, 培养发展多元素参与模式,在避免单方违约、便于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优于农户单干模式,这是我国鹅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演变方向,以确保品种保护、选育和扩繁得到有效保证。

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根本,在当前产业化发展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尤为重要,也是国外渗透的重点,就我国目前的养鹅业现状看,其他畜禽国外品种的占比很高,对产业发展控制权也越来越大,影响和威胁着我国食品生产和供应的安全。而鹅品种还是以国内地方品种为主,国外引入品种仍是一种补充,我们必须吸取经验教训,高度重视鹅种繁育工作这个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良种选育与繁育体系建设,以适应鹅产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需要,使鹅产品成为一类市场新宠。

2016-12-16

S835.2

C

1005-7307(2017)02-0020-003

猜你喜欢
养鹅白鹅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大白鹅
一只大白鹅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白鹅写生记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为发展养鹅产业鼓与呼……
杨老师鹅业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