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2017-01-14 18:03景联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肿块

景联红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景联红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患者均进行病灶切除术治疗, 观察患者的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复发率。结果 经临床诊断及治疗后, 30例患者全部治愈, 治愈率为100%。治疗后, 30例患者切口肿胀、切口疼痛以及经期肿块变化情况均明显改善, 且多数患者的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随访1年, 30例患者出院后均未复发, 病情复发率为0。结论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较多, 多由患者内膜种植问题出现而引起, 在分娩的过程中减少剖宫产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 还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分娩切口, 若患者出现该症状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切除病灶。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的产科疾病, 主要是剖宫产腹壁切口部位生长了具有生长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所导致, 其发病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而不断上升, 是剖宫产患者所出现的远期并发症,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诊断治疗至关重要,以此来改善疾病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一次剖宫产史患者28例, 二次剖宫产史患者2例;均为足月妊娠;年龄24~41岁, 平均年龄(32.5±6.5)岁;病程0.11~8.12年, 平均病程(4.12±3.56)年;其中1例腹壁纵切口患者, 29例腹壁横切口患者。

1.2 临床表现 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切口处会出现疼痛性肿块, 且在月经开始前肿块会逐渐增大, 患者出现胀痛感觉, 且随着经期的延长逐渐加重, 待患者经期结束后疼痛可有效缓解, 切口处的肿块也会不断缩小。②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发现, 肿块的具体位置在切口瘢痕处的皮下腹壁内, 且位置较为固定, 活动性较差, 形状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晰, 有明显的触痛感。③少数患者切口处肿块的表面皮肤呈现出紫蓝色现象, 患者处于经期时该种现象尤其明显。通过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表明, 在腹部切口瘢痕深处的腹壁组织内存在低回声区或者无回声区, 边界模糊且形态不规整, 包膜不完整, 血流信号不明显。包块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在此过程中患者疼痛会加剧。给予患者止痛、抗炎以及热敷等相关治疗对病情的缓解无明显作用, 剧烈的疼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2]。

1.3 方法 为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 需在治疗前对其进行专业诊断, 通过诊断结果了解到30例患者中, 瘢痕皮下存在肿块现象的患者有20例, 并且经肉眼观察皮下肿块比较模糊, 患者自身缺乏较高的活动能力。出现切口痛性结节问题的患者有10例, 对患者切口部位采取挤压措施后存在一定程度的疼痛感。B超诊断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表明, 患者皮下存在相关肿块, 且肿块的回声较低, 无规则形状, 包膜的完整性较差且血流信号也较差。通过诊断对患者皮下肿块部位进行确定后, 在患者经期后4~5 d开始实行手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的选择需根据临床诊断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腹部模糊问题以及腹肌问题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通过手术将其腹膜附近的相关组织有效切除, 但在切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将病灶组织切开。手术结束后将所切除的组织送至病理学实验室进行诊断检查, 医护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诊断观察的同时还需要对手术实施后的切口情况加大诊断以及观察力度, 避免出现切口疝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3]。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复发率。

2 结果

2.1 临床治愈率 经临床诊断及治疗后, 30例患者全部治愈, 治愈率为100%(30/30)。

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 30例患者切口肿胀、切口疼痛以及经期肿块变化情况均明显改善, 且多数患者的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30/30)。

2.3 后期复发率 随访1年, 30例患者出院后均未复发,病情复发率为0。

3 讨论

在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同时,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主要是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后, 手术切口处理不当进而出现感染以及肿胀现象所导致, 虽然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但还需要及早诊断以及治疗, 避免导致病情恶化, 影响到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4]。

本次研究中, 患者治愈率为100%, 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 后期病情恢复较好, 均无复发现象。原因分析为: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效果, 但难以在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主要由于患者病灶切口组织的硬度较大, 加之纤维结缔组织的包裹, 导致药物难以进入病灶中, 难以达到有效浓度, 药效难以发挥,不能有效保证疗效, 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在切除病灶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后期病情的复发。另外, 患者腹壁切口部位的病灶对甾体激素的反应性较差, 通过药物治疗难以完全消除病灶[5-8]。②腹壁切口的周围组织易遭受异位子宫内膜的渐进侵袭, 所以病程越长, 手术过程中需切除的组织越多, 导致复发率较高, 不利于术后恢复, 甚至会发生恶变。因此,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确诊就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避免导致病情恶化, 耽误最佳治疗时机[9,10]。手术治疗前通过彩超扫查可确定切除深度以及切除范围, 月经后3~5 d内进行手术有利于操作, 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另外,术后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相关情况以及切口情况的观察, 并做好相关处理措施, 避免导致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以及切口疝等并发症而影响到其生活质量的提高[11,12]。

综上所述,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较多, 多为患者内膜种植问题出现而引起, 在分娩的过程中减少剖宫产分娩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 还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分娩切口, 若患者出现该种症状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切除病灶。

[1] 刘文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1):116-117.

[2] 兰兰.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7):76-77.

[3] 闫璐璐.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6):47-48.

[4] 闵捷燕.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观察.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34, 49.

[5] 李妮妮.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24 例诊治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 21(6):49-50.

[6] 汝婧.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6):79-80.

[7] 张玉兰.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4):89-90.

[8] 吴霞芹, 王彩霞.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3(28):159-160.

[9] 魏宁.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分析.中国医刊, 2011, 46(9):81.

[10] 李建秀.1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1):405-406.

[11] 李松芳.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4):90-91.

[12] 丁玉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2(28):3723-37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28

2017-08-15]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肿块
腰椎椎管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miRNA-145负向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OCT4的表达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COX-2、NFP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证候的表达研究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腹壁缺损的重建方法与研究进展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腹壁缺损重建方法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Ⅰ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