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050011)
柴天川 刘丽芬1△ 陈艳红2
《雷公炮炙论》中药鉴别的启示
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050011)
柴天川 刘丽芬1△陈艳红2
对《雷公炮炙论》中的中药材鉴别内容进行逐条梳理,并加以归纳和深入分析。《雷公炮炙论》对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手段包括:基原考订、外观性状特征、理化特性、嗅觉特点、味觉特点、质量优劣、利用它种动物(植物)鉴别、生活或生长习性等方面。因此,《雷公炮炙论》对某种中药材的鉴别,常同时采用多种手段,选择直观且独特的鉴别方法,其鉴别中药材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发扬。
雷公炮炙论 中药材 鉴别
《雷公炮炙论》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对中药材的炮制加工进行了系统论述,对中药材鉴别亦有诸多阐述,其鉴别手段和方法仍具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雷公炮炙论》(张骥辑本)[1]中药材鉴别内容,从鉴别方法和手段的层面加以归纳分析,以期给目前中药材鉴别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原(原植动物)决定了中药材的真伪,关系用药安全和临床疗效。基原考订旨在正本清源、去伪存真,是中药材鉴别的首要环节,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雷公炮炙论》对部分中药材及其伪品的基原进行了认真考订。如腽肭脐,“凡使先须细认,其伪者多,海中有兽,号曰水乌龙,海人采得,杀之,取肾将入药中修合,恐有误,其物自殊。”腽肭脐即海狗肾,《中药大辞典》[2]其原动物为海狮科海狗属动物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 Linnaeus.)、海豹科海豹属动物斑海豹(Phoca largha Pallas.)或点斑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由此可知,除此三者以外皆为伪品。其他海狮科、海豹科、海象科动物的干燥阴茎和睾丸仅作为代用品使用,但不作正品。雷氏因此道出其伪品较多,用前须仔细确认。《雷公炮炙论》对中药材基原进行考订的,经初步统计,其“正品(伪品)”还包括菟丝子(天碧草子)、续断(草茅根)等,共计26个正品(38个伪品)。
《雷公炮炙论》阐述到的外观性状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形态、大小、颜色、纹路、质地、密度、黏性、磁性、吸湿性、光泽度、透明度、荧光特征、断面特点、内含物、结节等。如丹砂,“凡使宜须细认,诸般尚有百等,不可一一论之。有妙硫砂如拳许大,或重一镒一块者,而面如镜,若遇阴沉天雨,即镜面上有红浆汁出;有梅柏砂如梅子许大,夜有光生,照见一室;有白庭砂如菩提子许大,面上有小星现;有神座砂、金座砂、玉座砂,不经丹灶,服之而自延寿命;其次,有白金砂、澄水砂、阴成砂、辰锦砂、芙蓉砂、镜面砂、箭镞砂、曹末砂、土砂、金星砂、平面砂、神末砂,以上不可一一细述也。”丹砂即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3]规定其性状为“粒状或颗粒状集合体,呈颗粒状或块片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体重,质脆,片状者易破碎,粉末状者有闪烁的光泽。气微,味淡。”雷氏从丹砂及其多种伪品矿砂的形状、大小、密度、荧光特征、吸湿性、光泽度、断面特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形象描述,与《药典》规定朱砂的性状内容一致。又如乌鲗骨,“勿用沙鱼骨,其形真相似,但以上文顺着是真。”乌鲗骨即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药典》规定海螵蛸的性状为“腹面有波状横层纹”。伪品沙鱼骨(今称鲨鱼骨)来源于软骨鱼纲动物鲨鱼的骨架,鲨鱼骨架由软骨构成,但其纹理不同于海螵蛸。雷氏从软骨纹路特征对乌鲗骨与沙鱼骨进行了准确区分。再如巴豆,“凡使巴之与豆及刚子,须在仔细认,勿误用,杀人。巴颗小紧实色黄;豆即颗有三棱色黑;若刚子颗小如枣核,两头尖。巴与豆即用,刚子勿使。”雷氏从大小和外观形态等方面,对巴豆及伪品(刚子)的性状特征进行了鉴别。再如黄精,“凡使勿用钩吻,真似黄精,只是叶有毛钩子二个,是别认处,误服害人。黄精叶似竹叶。”雷氏仅从原植物叶片上的钩刺特征,就对黄精和钩吻进行了准确区分。不同中药材及其基原均具有独有的性状特征,通过人体感官(眼耳口鼻舌等)的感受,采取手掰、口尝、鼻闻、眼看、耳听等传统鉴别手段,能够简便快捷地进行定性鉴别。此种鉴别方法雷氏多有阐述,经初步统计,其“正品(伪品)”还包括蜈蚣(千足虫)、商路(赤葛)等,共计23个正品(65个伪品)。
《雷公炮炙论》阐述了部分中药材正品(伪品)的理化特性差异,并从静电吸附特性、荧光特征、金属实验等方面进行鉴别。如琥珀,“琥珀如血色,安于布上拭热,吸得芥子者真也。”从摩擦引发静电吸附,从而对琥珀与其伪品(红松脂、石珀、水珀、花珀、物象珀、瑿珀)进行了区分。如丹砂,“有梅柏砂如梅子许大,夜有光生,照见一室。”从梅柏砂的荧光特征与其他品种进行鉴别。又如阿魏,“凡使多有讹伪,其有三验:一将半铢安于熟铜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永无赤色。”利用阿魏酸对铜的化学反应进行鉴别。诸如秦皮的热水溶液对光显碧蓝色荧光,磁石可吸附铁粉等等,该方法在当今得到了发展和延伸,且客观性强,受主观因素影响小。因此依靠中药材特异的理化特性进行鉴别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挖掘。
利用嗅觉对中药材进行鉴别是《雷公炮炙论》的常见方法。如菖蒲,“凡使菖蒲,勿用泥菖、夏菖;二件如竹根鞭,形黑气秽味腥,惟石上生者,根条嫩黄紧硬、节稠一寸九节者,是真也。”嗅觉感受是其鉴别方法之一。菖蒲即石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药典》对石菖蒲的性状描述为“气芳香,味苦、微辛”,以其气味特异而区别于泥菖和夏菖。利用嗅觉差异可鉴别多类药材,如唇形科、菊科药用植物等。唇形科如薄荷、藿香、荆芥、香薷等,其外形虽近,但气味不同。又如雄黄,“凡使勿用黑鸡黄、自死黄、夹腻黄,其臭黄真似雄黄,只是臭不堪用,时人以醋洗三两度,便无臭气,勿误用也。”因多种伪品在颜色上与雄黄极为相似,故嗅觉感受(气味差异)是雄黄与其多种伪品的有效鉴别方法。再如血竭,“凡使血竭,勿用海母血,真相似,只是味咸气腥。”血竭与海母血在外观上虽极相似,但仍可从气味上进行鉴别。《雷公炮炙论》利用嗅觉特征进行鉴别的,经初步统计,其“正品(伪品)”还包括木瓜(和圆子、蔓子、土伏子)等,共5个正品(10个伪品)。
利用味觉感受对中药进行鉴别也是《雷公炮炙论》常见方法。如前胡,“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用之令人胃反不受食;若真前胡,味甘微苦也。”野蒿根粗酸,前胡甘中带微苦,口味不同,从而加以鉴别。又如胡麻,“凡使有四件八棱者,两头尖紫色黑者,又呼胡麻并是误也。其巨胜有七棱,色赤,味涩酸,是真。又呼乌油麻作巨胜亦误。”巨胜子味涩酸,以此异于胡麻仁。再如蒲黄,“凡使勿用松黄并黄蒿,其二件全似,只是味异。”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而松黄即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i formis Carr.)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花粉;黄蒿则为菊科植物。蒲黄、松黄、黄蒿三者属不同科属,三者味觉差异较大,因此味觉可作为鉴别要点。始于神农尝百草,口尝身试的传统鉴别方法仍然简便有效。《雷公炮炙论》利用味觉进行鉴别的,经初步统计,其“正品(伪品)”还包括茜根(赤柳草根)、桔梗(木梗)等,共计10个正品(13个伪品)。
即使中药材的基原相同,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药材质量仍有优劣之别。《雷公炮炙论》重视中药材质量,择其优而用之,并在鉴定质量优劣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山药,“凡使山药,勿用平田生二三纪内者,要经十纪者,山中生,皮赤,四面有须者为妙。”雷氏从山药的生长年限、生境、表皮颜色、须根特点四方面进行优劣评判,认为生长年限短、非生长于山间者不入药用。现代研究亦表明,野生山药质地硬、柴性大、粉性小、皮色深、苦味重,其疗效明显优于家种品种。又如滑石,“凡使滑石,莫误用之,有白滑石。绿滑石、乌滑石、黄滑石,皆不可用。”从矿物颜色上对四种滑石进行了区分,说明了白滑石可用,而他种滑石皆不入药。再如石硫黄,“凡使石硫黄,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自有黄色如鸡雏初出壳者贵也。”从颜色上对多种硫黄的质量优劣进行了区分。目前中药材市场对药材分等级、分规格、分产地等的做法,是延续了药有优劣、质量有别的理念。雷氏突出强调质量优劣的,经初步统计,其“正品(劣品)”还包括大戟(附生者)、雀苏(雀儿粪)等,共计10个正品(40个劣品)。
《雷公炮炙论》还利用动植物接触中药材时所发生的变化来进行中药鉴别,该方法具有开创性,是现代生物学鉴别方法的雏形。如腽肭脐“置于睡犬头上,其惊跳如狂,即是真也。”观察犬接触腽肭脐及其伪品的生理反应,以此方法可以鉴别腽肭脐与水乌龙肾。此方法基于物物相克的思路,类似于虎骨试于犬、猫骨试于鼠的做法。又如阿魏,“三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便是真。”阿魏可使柚树快速枯干,以此变化来鉴别真假阿魏。
《雷公炮炙论》还结合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特点进行真伪鉴别。如桑螵蛸,“凡使勿用杂树上生者,名螺螺。须觅桑树东畔枝上。”雷氏明确指出产于桑树者称桑螵蛸,方可入药,产于桑树之外的杂树上实为“螺螺”,不入药用。螵蛸产于桑,故曰桑螵蛸,概因生境(植物种类)不同,从而昆虫食性有别,而致药材药性不同的缘故。《药典》规定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的干燥卵鞘。因三种昆虫的取食范围广泛且生境中取食的植物种类多样,《药典》仅就桑螵蛸的昆虫种类进行限定,未表述昆虫的生境情况,是其不够完善之处。又如虾蟆(今称蟾蜍),“其虾蟆皮上腹下有斑点,脚短不鸣者是也……蝼蝈,即夜鸣、腰细、口大、皮仓黑色。”以蟾蜍夜不鸣叫的生活习性特点,再结合其他特征与“蝼蝈”进行了区分。
《雷公炮炙论》(张骥辑本)三卷共载药味258种,经初步统计,共收录了38味中药的正品及其81种伪劣品种,并对正品和伪劣品种的鉴别手段和方法、鉴别特征等进行了阐述。该著作针对当时中药材存在的问题,对中药材真伪的鉴别要点进行了生动描述,并对某些中药的基原加以考订;对于因形似、近缘、名称相近、同名异物等而易导致混淆的品种,也详加区分。雷氏同时重视中药材的质量,阐述了多种中药材的优劣,择其优者而用之。雷氏追本溯源、去伪存真、择优而用的理念,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雷公炮炙论》对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采用感官辨识的传统鉴别方法,利用中药材独特的形、质、色、气、味等的性状特征加以鉴别。雷氏也初步开展了原始朴素的理化鉴别方法,通过中药材和它种物体的理化反应来进行辨识。雷氏还提出了利用动物或植物来鉴别中药材的独特方法,如以犬鉴别腽肭脐,此种方法在当前已少见,虽然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其思路仍具借鉴意义,值得挖掘。雷氏在某种中药鉴别中,常常同时采用多种鉴别手段,综合应用多种鉴别方法,充分利用了当时有效的鉴别经验,并尽可能地利用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选择直观且独特的鉴别手段。雷氏鉴别中药材的思路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
[1] 雷敩.雷公炮炙论[M].张骥,补辑.施仲安,校注.淮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79- 238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河北省优抚医院(石家庄,050017)
2作者单位:华北石油中医医院(任丘,062550)
R282.5
A
1006- 4737(2017)04- 0030- 03
2016- 12- 23)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