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勇峰 郭永谊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效果分析
叶勇峰 郭永谊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 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为(128.5±11.5)mm Hg (1 mm Hg=0.133 kPa), 低于对照组的(135.5±11.0)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1, P=0.002<0.05);研究组患者舒张压为(80.6±9.1)mm Hg,低于对照组的(86.2±8.9)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0, P=0.002<0.05);研究组患者心率为(62.1±7.3)次/min, 低于对照组的(66.9±7.5)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3, P=0.001<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二尖瓣反流为(0.9±0.7)级, 低于对照组的(1.2±0.8)级,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6,P=0.048<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4.6±11.7)%, 高于对照组的 (39.6±1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8, P=0.024<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FR)为(2.4±0.6), 高于对照组的(1.9±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00<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 可使患者血压得到改善, 同时逐渐改善心功能,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比索洛尔;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7例, 女43例, 年龄最小44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59.52±10.65)岁;平均病程(3.4±1.1)年;研究相关指标初始平均值:收缩压(155.4±13.2)mm Hg、舒张压(93.6±11.3)mm Hg、心率(75.4±7.5)次/min;左心室部分功能指标参数水平:二尖瓣反流(1.23±0.82)级、LVEF为(31.3±8.2)%、LVPFR为(1.4±0.4)。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 纳入伴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者, 同时排除继发高血压者、心脏病者、心律严重失常者和治疗前服用其他β受体阻断药物治疗者。根据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 包括降压+抗心衰, 抗心衰使用药物有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23132, 规格:5 mg)1次/d,5 mg/次, 起始剂量为2.5 mg,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处理, 如中重度心功能不全者每日最高剂量应≤10 mg[1]。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 均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 心率, 心脏左心室相关功能指标(二尖瓣反流分级、LVEF和LVPF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为(128.5±11.5)mm Hg, 低于对照组的(135.5±11.0)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0, P=0.002<0.05);研究组患者舒张压为(80.6±9.1)mm Hg, 低于对照组的(86.2±8.9)mm Hg,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1, P=0.002<0.05);研究组患者心率为(62.1±7.3)次/min, 低于对照组的(66.9±7.5)次/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3, P=0.001<0.05)。
2.2 两组患者心脏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二尖瓣反流为(0.9±0.7)级, 低于对照组的(1.2±0.8)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6, P=0.048<0.05);研究组患者LVEF为(44.6±11.7)%, 高于对照组的(39.6±10.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78, P=0.024<0.05);研究组患者LVPFR为(2.4±0.6), 高于对照组的(1.9±0.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7, P=0.000<0.05)。
近年来, 中老年群体中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也在跟着提升, 该疾病主要表现症状有失眠多梦、头晕、记忆力下降、心悸、心律失常等, 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较大, 伴随病情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因此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4]。
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 主要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抑制剂等类型, 本次研究用药比索洛尔是第二代β受体抑制剂, 同第一代制剂相比特异性、选择性更强, 将其作用于患体心脏β1受体后, 能促使血压下降, 同时缓慢降低心率, 心脏负荷变小, 心肌细胞耗氧量跟着降低[5,6]。此外, 比索洛尔还能一定程度保护心肌细胞, 主要实现途径是提升左心室的顺应性并抑制心肌肥厚, 在其药效下心功能得以重建, 对预防心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7,8]。比索洛尔一方面具有高度选择性, 由于膜稳定性及无内源性交感作用, 它可通过肝肾双途径排泄, 但另一方面同时具有负性肌力作用, 结合力度弱的收缩血管功效, 治疗初期为避免部分耐受力差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最初从小剂量开始, 且需和其他类型常规抗心衰药物联合使用, 因为单用比索洛尔其强负性肌力作用可致使患体出现心功能衰竭风险[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心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比索洛尔作为第二代β受体抑制剂, 同常规抗心衰、降压药物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可控制患者血压, 同时改善心功能状态, 治疗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但需注意药物联用和药物使用剂量。
[1] 王涛, 陈明.比索洛尔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探讨.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17):66-67.
[2] 李帆.比索洛尔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 21(6):815-818, 838.
[3] 张合民.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22):128-129.
[4]刘茜, 程莉 , 李华 , 等 .比索洛尔治疗高龄 COPD 合并 C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重庆医学, 2014(20):2577-2578, 2581.
[5] 曾捷.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心肌梗死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5):3736-3737.
[6] 马新豫.比索洛尔治疗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4):79-80.
[7] 李海丽.用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5(18):158-159.
[8] 邢建生.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药物评价研究, 2012, 35(5):365-368.
[9] 范燕, 张湘瑜.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 2015(48):59-60.
[10] 诺敏, 鹿亚平, 张海龙, 等 .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河北医学, 2015(4):532-5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56
5190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药学部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为心力衰竭(心衰), 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死亡率极高, 目前随着高血压慢性疾病发生率的增加, 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当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为药物疗法, 药物不仅需控制机体血压状况, 另一方面还需改善心功能状态, 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降低疾病死亡率。本文旨在观察比索洛尔在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