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初探

2017-01-13 07:27刘畅
未来英才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新课标化学

刘畅

摘要:本文就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作了一定的探讨,并根据教学现实,提出了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化学;教学设计

美国教育家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著名记者戈登·德莱顿合著的《学习的革命一通向新世纪的个人护照》中写道:“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我们认为,怎样学习比我们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对这一点,所有在第一线工作的教师都是深有同感的,因为,缺乏对学生学习和思考能力培养的关注,正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新课标下的教学,首先应该在指导思想上确定: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既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教学,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有新的理念和做法。

一、勇于用创新意识去处理教材

教材不再是圣经,而只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资源之一。当发现教材有编排不当的地方时,应该根据课标要求,大胆对其进行删、增、调、改,使之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真正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

例如,九年级化学新人教版教材中的第三单元中,课本课题的原编排是这样的: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这样的编排,其本来的设想是把难度大的几个微观、宏观概念分散开来,方便学生接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有可能出现知识链从“水”突然跳到“分子原子”,又再突然回到“水”,反而更令学生感觉不适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大胆将课本重新裁剪,将顺序改成: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分子和原子。然后“分子和原子”的内容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等内容相衔接,教学内容形成了顺畅的知识链,缩短新旧知识衔接点的长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对此是会很欢迎的。

二、要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无论发展到何等先进的程度,都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不是教学方法中的主体,不能喧宾夺主。新课标的贯彻,并不是以是否使用了电脑来判断。所以,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各种课件的制作主题思想,都应该是为教学过程服务。既要发挥电教手段在增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又要注意平衡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的切入点,协调课件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既不能只是单纯的课本内容屏幕化,又切忌华而不实,与教材脱离,更不能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

另外,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既是主要学习手段、又是验证原理的方式,更是发现问题的方法。所以,除了一些不能在中学实验室内完成的实验之外,尽量不要用电脑画面来代替真实的实验操作。电脑的画面是固定结果的,而真实的实验中,同样的实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结果,要让学生有充分认识化学自然科学属性的机会,而不是背实验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延伸出创新意识。

三、正确处理传统课堂形式与改革后课堂形式的关系

新课标下的课堂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法的全盘否定;对传统课堂形式进行改革,也不是要把传统教学法从课堂上完全剥离。新课程改革最需要教师更新的是观念、理念、思维方式,而教学方法,却是没有哪种是一定要放弃的“旧”方法。只要运用恰当,确有实效,无论哪一类教学方法都可以、也都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的构成形式。

基于这一观点,结合我们的教学现实,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认识:一个贯彻了新课改理念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有自由、激情、合作、探索,同时又有目标、有方向的课堂。只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无论这个课堂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法来组织其过程,都可以说是成功的新课改课堂。

笔者曾上过一节这样的复习示范课。该节课中,在知识衔接点、关键点、难点上,仍然运用了传统的讲授法,以直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大部分学生避免复习时走弯路;在知识结构图展示和例题总结时,运用了课件投影,以增大课堂容量,节约时间。但知识系统解构、例题分析、练习都由学生完成,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疑点,由学生运用实验、求助、挑战、等方式协作解决。学困生可以通过“求助”方式克服困难,优秀生可以通过“挑战”方式相互磨砺。不仅让优秀学生有展示自己敏捷思维的机会,也让大部分学生体会了协作学习的优势,感受到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该课得到了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融会了新课改理念和传统教学优点的成功课例。

四、对学生的评价由终止性评价改为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和方法都相对单一,往往只强调评价结果,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和评价的激励功能。这造成了部分教师在新课改进程中,对改革效果的评价仍然只看学生的分数这一条杠。如果学生考试分数没有明显升高,就认为改革是没有效果的。要把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贯彻下去,作来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明确: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以某一个分数去通过某次考试,更是为了让他们具有持续学习的兴趣、发掘问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起分数,这三个方面对他们的人生有更长久的积极作用。所以,应该打破这种终止性评价的局限性,对学生采用发展性评价。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无论成绩高低,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学生“为人生积累科学素养”而投入学习。而当学生真正以自主积极的态度投入了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不成问题了。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化学教学中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这要求教师有明确的理念和坚定的方向,适应和实行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以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过程中以主体形式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思考的自由,探究的激情,又有学习的要求,冲刺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才真正是贯彻了新课改理念的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新课标化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