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 婧
请多给医生一些治疗时间
文/武 婧
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经历了见习、实习、规培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天天都会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抱怨——没什么疗效!起初听到这样的抱怨时我会怀疑某位医生的医术不行或者怀疑我们所学的知识没有什么用!但是时间久了才发现问题的答案并非如此,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并非单方面的。有些“没什么疗效”只是未达到病人心目中预期的结果,而且我发现有些“没什么疗效”是与治疗时间有关的。
有些患者初次就诊时就会问疾病多长时间能治好?喝多久中药可以完全康复?就诊一次开七剂中药服用一周,患者就默认在某位医生那里就诊很久,人云亦云频繁更换医生而不在一位医生那里连续就诊,更有甚者服用一两天的汤药觉得没有改观直接自行停药……然而也有一些病人的坚持让我佩服,是他们经验告诉我尚且需要给同一位医生多一些治疗时间。
成某,男性,是老师的一位铁粉病人,坚持每周调方自己熬汤药两年余。还记得研一入学后第一次跟诊就见到他,因为他暗黑的脸上有好多疣而且有好多斑,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四十岁出头的人看起来特别像一个小老头。就诊结束后才知道他是冠心病支架术后的病人,在老师门诊就诊已有一段时间。2016年12月就诊时已是他支架术后连续服用中药两年余,发现病人的脸色白净了而且之前的斑淡了疣消失了,还以为他用了什么特效面膜之类的,询问后得知他一直以来都不使用任何化妆品,顶多天气干燥的时候会涂一些大宝。当时既为病人对老师的信任窃喜同时也佩服患者的毅力。患者自诉刚做完手术时整个人的状态特别糟糕,走100米左右就会觉得心前区不适,当时甚至觉得自己时日不多,经朋友介绍来老师门诊就诊,第一周在常规服用西药的基础上加上中药,服药后四肢乏力明显减轻,后来就一直坚持服用汤药,渐渐觉得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现在骑自行车从家到医院就诊(车程40分钟左右)完全没问题。
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很明显疾病的治疗如抽丝一样,其过程比较缓慢。为何就要求医生在一周或者一周都不到的时间里面治愈呢?况且一些疾病的发生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还记得之前遇到一位女性病人,因为是新病人就翻看了她之前的门诊就诊记录,以便了解她的既往史。国医大师、权威专家、主任医师,她所有就诊过的医生没有一位是重复的,当时就对这位新病人很是好奇,肿瘤科、脾胃科、综合科、呼吸科、心理科等,基本医院的科室就诊了个遍,我猜想也许她的身体很糟糕吧!当她自行步入诊室前来就诊的时候深切同情她的同时又为她的“花心”感到伤心,她跟老师说她甚至从“黄牛”手中高价购号。老师详细询问了她的病情后,发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她的身体基本还是可以的,没有基础疾病,但是这位病人很是焦虑。老师告诉她,她的病并不是很难医治,吃一周的药无论改善多少都一定要再次复诊。她出门时老师再次叮嘱她回家后按照我们的煎药方法煎服并且每日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拿药渣泡脚,一周之后无论好与不好一定要来复诊。一周后的门诊我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她是否有挂号,看到她的名字甚是欢悦!她就诊时告知老师这是她第一次找同一位医生看第二次。老师看病最多开一周的药,她经常教导我们:“病人与医生有一个磨合期,看病永远要秉着对病人和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新病人中药最多只能开一周,不对症病人拿回家就是浪费。”轮到她就诊时我发现她这次神情与初诊时略有不同,还未等我问她,她跟我说她觉得吃了中药管点用才会破了她的规矩乖乖听老师的话再次来就诊。在后来就诊的过程中她将自己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告诉我们,老师终于找到了她致病的源头。她服用中药治疗两月余,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老师便给她开了一周的颗粒剂,告诉她可以不用再天天吃药了,不舒服的时候就吃点颗粒剂。患者临走时跟我说她认准老师了,以后不舒服了一定来找老师看病。后来与她私聊的过程中,她告诉我:“如果这次服用一周中药没有任何效果的话,她也许还在寻找下一位医生的路上继续前进。”也许她并不严重的病情就会依旧让她痛苦,甚至因为频繁地更换医生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她未坚持服用两月余中药,也许她的病并不会好转。
每一次门诊结束后老师都会回顾当天就诊过的病人,哪些病人是有把握的,哪些病人的处方还需改进,下次就诊应该如何治疗,把一些疑难病症都会记录下来,寻找相关的治疗理论以及验案,以期让病人获得满意的疗效。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我们每一位步入中医学府的莘莘学子从一开始便接受的思想教育,病人康复我们会窃喜,病人痛苦我们亦会担忧。请给医生多一些的时间与你共同面对病魔,相爱的人在一起尚需要磨合,更何况初次见你,对你病情、体质、生活方式等还不完全了解的陌生医生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