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路径探索

2017-01-12 23:27钱嘉奇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大众化理论

钱嘉奇

摘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传播推进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道路,是此篇文章主要的行文内容。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困境;路径探索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后者的大众化,实际就是对前者大众化的推动。因此可以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意义

1、理论体系自身发展需要大众化

马克思曾说过一段至理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那么,理论如何才能掌握群众?勿庸置疑,必须深入浅出。从民主时期毛泽东的“枪杆子里出政权”,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再到现在的共同富裕,以人为本。这些都是今后在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要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进一步推进大众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融入到人民群众具体的生产和生活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浅出地回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使之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和接受。

3、提高大众的科学思维水平及国民素质的需要

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了头脑的人同一个没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人相比较,二者在思维水平、内在素质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引导人们思想的任务非常紧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思维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困境

1、大众化的传播形式较为单一

近年来,我们党十分注重对广大的干部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和普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但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大众化形式单一,有些地区、单位和部门不注意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照本宣科等现象较为突出,从而使理论体系的传播推广具有生硬性,不利于群众的理解和掌握。

2、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的挑战

目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元利益主体,并且产生一定的贫富差距。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形态客观上必然导致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相对应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对大众化提出了不可回避的挑战。同时,对西方的意识形态的模糊的认识与吸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推进也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3、大众化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突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宣传普及的主要内容应该进一步明确和突出。首先,要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只有从源头抓起,才会使大众化的推进有理有利。其次,要着重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体系、重要论断和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尽管这些年一直普及这方面知识,但是方式方法还有待改善。比如,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由来等。

三、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困境的路径探索

1、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好的内容需要通过好的形式表现出来,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所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但它要被人们认同、接受并自觉运用,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符合人们品味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人们的品味是有差别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众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传统的传播媒体,更要灵活的用好互联网时代的这些新媒体。

2、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通俗化

理论通常都具有学理化、系统化的特点,比较专业和抽象。然而,理论最终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只有被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其指导实践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唯一的途径就是实现理论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就是要让老百姓喜欢看、看得懂,用得上,真正起到释疑解惑、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时,无论是文字宣传还是面对面的宣讲交流,都必须考虑大众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注重语言文字的通俗化,做好群众的“政治翻译”,把政治学术语言转换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大众化语言。

3、推进大众化要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规律表明,教育只有坚持持续性,提高针对性,才会具有有效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种理论的宣传普及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大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当建立健全长效教育机制。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改变过去理论宣传教育中星火式、偶然性和被动式的方式,全力创新具有时代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全员化的普及模式。特别对于青年学生,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应该具有全程性、常规性的宣传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15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大众化理论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