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洪华
在农村中学政治教学工作中,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学生兴趣历来不高,结合多年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的经验,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创造快乐情境,让“快乐”回到中学政治课堂。
众所周知,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爱动。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一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在课堂上,当我们把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来时,课堂教学往往事半功倍。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快乐”课堂的前提
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关键因素是师爱,只有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基础,最终才能让教师进入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得学生心灵受到碰撞。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过程中,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既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什么见解可以大胆发言,积极思辩,当学生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得不对,教师也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思考逐渐靠近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参与课堂互动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二、“活学活用,善讲故事”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手段
伟大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如果再加上照本宣科,语调平缓,很容易奏响一曲催眠曲,让人昏昏欲睡,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各种语言手段,做到活学活用。比如,在讲授“自强不息”的“直面挫折”一课时,为了引出培根的名言,我故意说,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羽毛球选手林丹奥运夺金失败时的情况,他又是怎样绝地反击,一举拿下2008年羽毛球单打奥运冠军的。听说要讲林丹的故事,同学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兴趣大增,听课也格外用心。
除了讲故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规武器”就是运用事例,把书本上的知识同学生关心的关注点、兴趣点结合起来。比如我在讲维护国家主权问题时,列举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谈判的事例,为了香港问题中英开始谈判,刚开始,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判时盛气凌人,表示可以把香港的主权还给中国,但管理权还是中国的,但是邓小平却不慌不忙,口气异常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是打仗是不怕死的”,这句话让撒切尔夫人愣了很长一段时间,退场的时候,还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跌了一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邓小平一句话吓倒铁娘子”。
三、“乐在其中,学有所获”是“快乐课堂”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于让学生通过快乐课堂“乐在其中,学有所获”。
第一、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收集一些和教材有关的近期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如: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生命健康权”时,我准备矿难、食品安全等事件,从中选取一些材料,作为导学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看,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生命、健康”的讨论上来,那种讨论的激烈程度真是无法形容,最后我根据教材需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信息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分析教材的能力。所以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
第二、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有潜力、有独创性,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第三、“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⑴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引导不好,会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而无法把持住课堂,结果 “百花齐放”的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⑵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教学所要用的素材准备充足。⑶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如知识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恰如其分的幽默和较强的责任心。
第四、在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⑴切记把握好“快乐”教学的适度,如果“快乐”无度,结果绝对导致教学失控。⑵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⑶注意“快乐”后的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
总之,教师要全力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在乐中教,生在乐中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中学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是非观。
参考文献:
[1]李玉玲:《发乎情,悟于感—谈思想政治课堂的情感教学》 《新课程学习》 2010年8月28日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5
[3]黄通能:浅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