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平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学困生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弱势群体,是最需要教师关心和呵护的,也是最需要教师尊重和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这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大多数学困生却被老师忽视或冷落,被同伴疏远,因此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心不足,学习动力不强,心理消极。可是他们何尝不希望自己能够像优等生那样得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的羡慕,成为家长的骄傲。他们心中也有一团“热火”等待老师来点燃,所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需要教师热情耐心的关怀与呵护,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进步,并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克服自卑心理,获得克服进步的勇气和自信,长此以往一定能够使“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优等生
教师既应该专教书,又应该教人做人。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对于“学困生”的情感更应加倍关注。作为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应有的道德,也是老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师,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爱是教师的灵魂。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把特别的爱给“学困生”,让他们的人生绚丽多彩。
一、情感教育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与“教”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情绪、激情、情感,影响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古语常言“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法码,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必然会将教师的要求化为行动。要与学困生做到真正沟通,也并否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但只要我们心里真正装着他们,做到全身心地关注他们,总有一天他们会感动的,并将其效应转化为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能否与学困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爱心,泰戈尔有句名言: “爱是种理解。”只有信任、理解学生,使师生达到情感的 “共鸣”,那么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得到满足,心灵就易沟通,这时,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倾吐真言,教师就可及时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还应学会巧妙评价学困生,这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的手段有两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语言评价可采用课堂即时性评价,让学困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也可采用作业上、卷面上写评价语;还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同时,我们也应十分注意非语言评价,做到恰如其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二、建立自尊,找回自信
人人都有自尊心,学困生当然也不例外。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被自卑感所掩盖,在一定时间、一定场合还会发生相应的作用,因此,在他们的心理活动上常常表现出矛盾的状态,甚至有时是不正常的。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一定要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去,了解他们平时的所想所做,精雕细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千万不能毛里毛糙的伤害他们的感情。我们要用心对待他们,要多些解少些训斥,多些谈心少些说教,对待学困生,我们特别要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不能总拿老眼光去看待他们,有了微小的进步,要给予肯定、信任、鼓励,使他们意识到老师对他们抱有希望,认为老师真心诚意帮助他们,使他们得到一点温暖,这样,师生关系就由紧张逐渐缓和,进而逐渐融洽,长此以往他们也会老师说心里话,这样老师就能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大大增强他们的自尊性和自信心。
三、心怀“期待”,促使学困生转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也决非一朝一夕能奏效的,他们的进步是阶段式的,往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我们决不能一得自矜,浅尝辄止。青少年学生都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型到定型,可塑性的年龄阶段,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加上受到不良的影响,是非曲直常常混淆不清,甚至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对他们的反复,教师须冷静对待,不能粗暴解决。教师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不能怕花力气,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应当对他们怀有“期待”。期待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困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激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教师要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期待与鼓励,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学困生来说,治本的方法是调动内驱力,增强自信心。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胜言教
古话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正说明了为人师表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有影响的。学生会把教师的一言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不仅要用言教,而且要用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带头不做,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加里宁曾经说过:“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心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行动是一种 “无声的命令”要想使学生真正心悦诚服,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更要做学困生的表率,这是最有力的说服教育,也是教好每个学生的一条重要规律。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规律所定。对学困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在鼓励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学困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转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就要始终坚持与学困生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的工作感化他们,为他们创造更加宽广的魅力舞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转化“学困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