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才能够进一步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从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置疑问以及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这几个方面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升;兴趣;数学教学;“有效引导”;优化策略
一、通过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设置一些妙趣横生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外部环境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事实上是很大的,如果可以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那么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整体水平入手,设置巧妙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但需要注意的,在现实基础上,不能和实际生活脱离,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那么这样的情景设置就会让学生觉得没有学习的必要,对学习效果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角”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个三角形或者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让学生去感受“角”的概念,并鼓励学生去教室里找与“角”有关的物品,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可以有效地作用于生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制作的方式来完善对“角”这一概念的认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获得相关知识,让整个课堂处于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对于提升课堂效果大有裨益。生活化教学策略,就是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开放性的情景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对比、猜想、验证,和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情况靠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探索精神,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巧妙地设置疑问
往往问题可以让人产生疑虑,然后引导人们进行接下来的思考,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索。在小学课堂中,教师要懂得利用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问题情景创设中,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重点将数学学习内容放置在一个有趣的环境当中。对于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着好玩、追求新鲜的心理特点。所以,在设计问题情景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注重选材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在问题中,学生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他们独立分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的课程设置,受到了陈旧观念和教育方式的限制,小学数学的教学大多都以应试为主,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通常都只注重重视成绩,然而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没有过多的考虑。大多小学数学教师所用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关于数学教学,没有深入地进行过针对性教学。当下的数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教师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四根长短不一的小长棒中任意选择三个来摆成三角形,一些组合可以,而一些组合则不可以。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可以,一些不可以呢?进而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的规律“两边的和如果等于或者小于第三边,就不会围城三角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规律,同时也会提升其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利用数学本身的美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抽象的数与直观的形象相连接,提升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通过从网上找的图片,让学生臣服于数学的这种精彩之中。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小学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行为,将课堂真正融入趣味性和探究性。不仅如此,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内容安排时,要秉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将课堂内容和课后练习安排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从多元化的视角了解学习内容,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以“你们见过的建筑都是什么形状的?”入手,然后再深入课堂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走入课堂。
结语
总而言之,实现对小学生的有效引导,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维持课堂秩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生本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利用有效引导的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敦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作者简介:胡频(1967-),女。汉族:四川泸州,讲师,大学本科,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数学。
参考文献:
[1]马连廷.试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6:103.
[2]吴玉国.学科学力:基于课程目标、内容与设计的自然生长——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6,13:56-59.
[3]刘展辉.论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特有的育人价值[J].亚太教育,201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