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措施和方法

2017-01-12 20:11张文博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改革措施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张文博

【摘 要】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指以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结合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既注重学生的一般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又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和职业生存能力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面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业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适好心理态势,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到素质教育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关键词】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措施;人生规划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面对职业教育新形势,针对职校学生的新特点,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校素质教育,提高职校生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建立制度,还要付诸行动;既涉及到学校的管理,又涉及到课程的设置,还涉及到课堂教学和评价;既需要改革热情,又需要改革智慧,还需要在逆境中坚持改革的坚强毅力和意志。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塑师生角色

职业教育定位于职业素质教育,主要在于发展人在特定职业领域的专门能力。要让师生都认识到职业教育也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教育,打好文化知识基础,提高素质起点,发展个性特点,适应社会需求。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学是教的起点和依据,教是对学的引导和帮助,教学相长,这是我们优良的教学传统。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往往压制了学,教成为课堂的主宰,学成了教的附庸。这一状况急需改变。学生是教育关系的主体,应该成为学校的“主人”,包括教育制度设计、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等各个教育相关环节,都必须围绕着提高学生素质、保障学生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展开,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受教育者服务。要确立“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是成功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的教育观念,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包括尊重学生基础差和习惯差的现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现状为出发点,转变教学行为,要由注重知识客体向注重学生主体转变,建立“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不是空洞虚假的口号,而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丰富的教育资源。职业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与普通教育的共同点,更要强化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在引导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生源实际更加重视使受教育者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怎样通过课程改革,为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从而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创造条件,是职业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实施弹性选课。包括“学校的选”和“学生的选”两个层面。“学校的选”是指学校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科技进步和学校实际,选择能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选择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课程。“学生的选”是指学生在学校选的基础上,即学校规定的范围内,根据个人实际,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进度的选择。前者主要强调课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后者主要突出课程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发展需求,前者制约后者,并为后者创造条件。弹性选课是职业教育自我完善并得以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职业学校增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受教育者意识的体现。怎样通过选课机制,扩展为学生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的空间,是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实施学分制。学分制实质是对弹性选课的支持和保证,选修课形同虚设或选修范围甚小基础上的学分制,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根据生源学习基础差参不齐的特点,结合学生就业、升学的不同需要,为扩大选课范围创造条件,探索在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文化课、专业课学分之间的适度融通,以使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地得到发展,是职业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重要特色。

三、重视人生规划,指导学生进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是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实际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美好的憧憬,并通过具体措施的落实来实现对理想的追求。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避短”与“补短”之间的辩证关系。

职业理想是在分析自我和现实环境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阶段目标的攀登,不断地为远期目标付出努力来实现的。攀登的每一步都有可操作的具体的措施、标准和时间要求,都让学生既脚踏实地,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产生攀登下一个目标的欲望。职业生涯设计使职业理想成为学生通过努力既可望又可及的目标,使理想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幻想,使理想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理想教育实效的体现在于动力机制的形成,职业理想教育的实效,要通过按职业要求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机制形成来体现。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学校德育可操作性强的“抓手”,是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手段,是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应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的充分重视。

四、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确保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过分重视书面考试的评价作用,忽视了课堂观察、作业练习、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科学研究等各种综合性评价方式的作用。以往大多数的评价是学生的考试为终结性评价,而这正是大部分职校生的“软肋”,如果学校和老师再拿一片红的分数来说事,学生怎能不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要改变重结果的“单一评价”向重过程的“多元评价”转变。不能只根据期中期末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好坏,要重视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面向学生全体,针对学生现状,制定出能激发所有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多元评价方法。职业学校可以在深入推行学分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和技能竞赛,以学分奖励成绩优胜者,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养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结 语

“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面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业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适好心理态势,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到素质教育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

猜你喜欢
改革措施职业学校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