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下的初中化学

2017-01-12 19:32伍三林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情境初中化学设置

伍三林

摘要:教学情景的设置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要素构成一个化学体系,成功的教学情景能使得教学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体现了化学教学的价值,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设置

教学情景的设置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要素构成一个化学体系,成功的教学情景能使得教学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体现了化学教学的价值,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 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化学问题。

二、创设直观情境,帮助理解

加拿大著名的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现代多媒体技术,主要包括录音、投影、幻灯、视频、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能把化学中的微观结构、不易实现的实验、不易观察的实验现 象等以生动的动画、图片、文字以及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展现在屏幕上,实现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更真实、生动、形象地理解教材,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同学们由实验已经知道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并且得到白色固体,但是,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呢?同学们此时急切想知道白色固体会是什么?教师乘此机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了flash动画,模拟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化学反应: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而生成了难解离的物质——水,同时,钠离子和氯离子仍然存在于溶液中,水分蒸发后,氯化钠成晶体析出。通过多媒体动画创设的直观情境和对此过程认真的思考,学生不仅明白了白色固体就是氯化钠,而且也帮助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实质。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中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多媒体动画的微观模拟中迎刃而解了。因此,多媒体教学创设的直观情境,帮助学生对微观知识加深了理解。

三、设置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问题探究的过程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师生共同参与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力求通过问题的引导和情境的渲染,让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究过程,掌握化学知识,获取能力发展,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不仅能引导学生在质疑、探疑、释疑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能使学生树立起科学探究精神。在讲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反应时,先让学生回想燃烧的定义,然后提出“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不少的学生是“一定要有氧气参加”的答案,但当学生眼见到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后,这“出乎意料”的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缘由,对这一知识的认定恐怕使学生终生难忘。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十毫升水和十毫升的酒精混合体积小于 20 毫升”等等现象。

四、利用调查与实践创设情境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利用调查与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结合点,感受到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案例:水的污染和防治

创设情境:在学习“ 水的污染和防治”这一课题时, 联系我们学校门前的河流已受到污染, 上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调查任务(强调注意安全),河流的水为什么会被污染?污染的河水水面为什么水草茂密?水下鱼虾生长如何?水的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面对水的污染我们能做些什么?让学生带着要“ 探究” 清楚这些问题的态度, 学习“ 水的污染和防治” 的全部过程, 在上本节课时同学们都能积极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深切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内容,同时, 又加深了学生对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理解。

五、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乐趣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例如:在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理论后,用下述化学史料创设情境进行知识反馈。两位科学家的“争论”: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容器内燃烧金属锡,发现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 应前后质量不守恒。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容器内燃烧金属锡,发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然后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初波义耳没有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结合已掌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进行思考,得出答案。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然后继续介绍史实: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利用天平精确的实验得 到了同样的结论。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也证明:参加化学反 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之和。1777 年后这个重要定律才获得世界公认。上述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情境,不仅 对所学知识作了适时反馈,同时也向学生介绍了质量守恒定律理论的形成是科学家长期不断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体味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教学情境初中化学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