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机制设计理论大师
——记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
●本刊编辑部
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永远笑意盈盈。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埃里克·马斯金总是如此谦逊示人。然而,在经济学“江湖”上,他却有着与其谦逊温和的外表并不相符的响当当的名头——“当今国际上最受尊敬的经济学大师之一”、“经济学教父”。
埃里克·马斯金,现任哈佛大学经济系讲席教授,1950年12月生于纽约,1976年于哈佛大学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并参与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研究项目。1977年回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任教8年,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16年,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2年,2012年重返哈佛任教。曾出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会长,并在中国的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担任名誉教授。因其在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学术贡献,与莱昂尼德·赫维奇、罗杰·迈尔森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荣誉。马斯金在机制设计、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激励理论以及信息理论等经济学诸多重要领域有着卓著贡献,并培养了大批经济学精英。本期大家即走近埃里克·马斯金,了解这位机制设计理论大师的谦逊人生。
“我极其幸运地在机制设计理论刚刚开始走向繁荣的时候进入了该领域,更为重要的是,我拥有许多不寻常的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学生、同事和朋友”,得奖后的马斯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恐怕非“幸运”莫属。
马斯金和他的中国学生
到中央财经大学讲学
生于1950年的美国,马斯金本身就成长于一个相对安宁的和平年代,高中时便已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彼时的微积分老师向他展现了一个有着令人惊叹之美的数学世界,让他毫不犹豫地在读大学时选择了哈佛大学的数学专业。他对这门学科的热爱见诸于他的回忆与讲述中——
“纯粹的数学具有精确性、严密性,有时也很迷人,而且能够说明一些具有实际社会意义的问题——它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综合。”
这是马斯金在肯尼斯·阿罗的信息经济学课程上接触到莱昂尼德·赫维奇在机制设计领域的研究时产生的对数学这一学科的更深层认识。带着对这一学科的喜爱和痴迷,马斯金在哈佛大学拿到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又进一步攻读了应用数学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正是阿罗教授、1972年的诺奖得主。阿罗对于时间分配的慷慨大度以及跟学生一对一交流的悉心指导都让马斯金获益匪浅,而哈佛灵活的教学体制也让读数学专业的他学习了非常多的经济学课程,并在此间结识了后来的共同获奖者罗杰·迈尔森,这都成为马斯金在哈佛求学时无比珍贵的收获,开启了他的“黄金年代”,而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职期间,优秀的教员同事和出色的学生以及良好的学术氛围都让马斯金感慨这里无疑是他第一份教学工作的最优选择,从他自传中对当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教研经历不吝笔墨的描写中可见一斑——
“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仍然很小,因此大多数教员每天都围在员工俱乐部唯一一张大桌子上吃午饭,而这个时间一直是充满乐趣的——在任何既定的一天,保罗·萨缪尔森或是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可能会对像我这样的着迷的老员工听众侃侃而谈。但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收获最多的则是通过教学以及与彼得·戴蒙德一起工作,在我任教经济系期间,他对我就像一个大哥哥……”在麻省理工学院期间如此“大牌”的同事“朋友圈”对马斯金的经济学研究“润物细无声”,而他指导的学生后来也成为个中翘楚,其中就包括博弈领域的两位领军人物让·梯若尔(2014年诺奖得主)和朱·弗登博格,在两人合著的经典教科书《博弈论》的开篇,率先致谢共同的老师马斯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985年,马斯金选择重返哈佛大学,在这里,依然有着属于他的黄金朋友圈和优秀的学生。杰出的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内、阿马蒂亚·森是他很好的同事和朋友,前者让马斯金了解了计划经济相关知识,并共同指导了来自中国的博士生——钱颖一、许成钢等,后者则让马斯金学习了社会选择理论的精妙之处,并共同教授相关课程。此后,科学的圣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为马斯金的又一选择,他于此听到自己获得诺奖消息时的住处正是爱因斯坦曾经的寓所……从“黄金年代”走来的马斯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一步步走近诺奖殿堂,终究铸就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以及让世人铭记的辉煌。
“能够获奖我感到非常意外,这好像是中了六合彩”,当马斯金得知自己获奖消息时激动万分地说道。这位低调的学者把奖金捐献给了帮助残疾人的基金会,正是他和妻子认为的“如果买彩票中奖后的做法。”
的确,他视诺奖为巨大的幸运,不管获奖前后,他都以兴趣为生、治学为乐,“在一个诸多人不喜欢自己职业的世界上,我非常幸运地从事我所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努力。”当然他也会幽默地说道:“感谢诺贝尔奖让我在这一天享受到了像美国‘猫王’一样的受到人们喜爱的待遇。”
2007年,时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唯一常驻经济学家的马斯金与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莱昂尼德·赫维奇、芝加哥大学教授罗杰·迈尔森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对“机制设计理论”的奠基之功。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年的声明指出:“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何种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帮助人们确定有效的贸易机制、政策手段和决策过程。借助该理论,可以确定最佳和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
尽管马斯金是数学专业出身,治学向来严谨,但他也极其擅长用浅显的例子向公众解释他们因之获奖的“机制设计理论”究竟为何。比如,他常用母亲如何为两个孩子分蛋糕的事例来让人们理解运用最简单的机制设计理论。“若蛋糕由母亲来分配,无论怎么分,都很难做到绝对平均,很可能导致其中一个孩子满意而另一个生气。为此,最好的解决机制是:蛋糕由其中一个小孩分,而另一个拥有优先选择哪一块的权利,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了”,马斯金总是生动地讲道,“当然,实际运用中决策者所碰到的问题要比切蛋糕的例子棘手得多。”但是马斯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例子传达“机制设计理论”的关键特征,即机制设计者事先并不知道何为最优结果,必须通过机制间接推进。
实际上,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表述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的焦点即为“在自由选择、自由交换、信息不对称和分散决策的条件下,我们能否设计、怎样设计一个机制来达到既定的目标”,事实上是人们所熟知的博弈理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综合应用。起初的机制设计只是从中央计划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马斯金的研究超越这一观点,鲜明地提出“我们不需要一个中央计划者命令人们去怎么做,而是设计好一个机制,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事情,在这个机制的引导下行动”。这也反映了机制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即参与者有其自己的目标且并不关心机制设计者的目标,因此,在马斯金的观点中,机制设计必须是激励相容的,即要使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一致。
追溯起来,马斯金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彼时,他的很多研究工作专注于执行理论的研究,这一理论的核心体现在当一个人能制定程序规则时能确保社会可以从一系列选项中作出最优选择。马斯金的这一开创性研究影响了后来诸多执行理论的著述,成为机制设计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1977年,他完成论文“纳什均衡与福利最优化”,记载了他相关研究成果的完整细节,这篇论文当时并未发表,因为他本人认为似乎意义不大,但二十多年后这篇文章的正式发表则彪炳了机制设计理论重要的里程碑,论文中提出的“马斯金对策”广为流传。而将博弈论引入机制设计理论也成为马斯金最为突出的贡献。
机制设计理论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制度经济学、最佳税收制度设计、公共品提供、市场设计、专利制度设计、对垄断企业的管制等领域意义重大,在马斯金看来,机制设计理论的相关问题实际上遍布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约、防范金融危机的金融监管政策设计等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外,马斯金在重复博弈、政治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等方面也做出重要贡献。
“所有我们这个时代的大的社会问题,或多或少都涉及经济上的微妙性和复杂性。经济学家可以帮助厘清、解开一些问题。我希望至少有一些经济学家愿意承担这一使命”,在一次采访中马斯金曾谈及经济学家的社会责任,他认可经济学家应担当的社会角色,但他更看重经济学家在理论研究上的推进之责。这位发表过上百篇极具影响力论文的经济学家几十年埋首默默工作,甚至在获得诺奖的第二天仍早早来到办公室进行研究,被称为埋头苦干的“教父”。因为在马斯金看来,经济学家的首要职责是推进知识的前沿,即使经济学家的研究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价值,也必须用深入的分析来说话。
在哈佛大学经济学院,一直有很多出色的中国留学生让马斯金印象深刻,而他自己带过的五位中国博士生——钱颖一、许成钢、白重恩、李稻葵、王一江——更是马斯金时常挂在嘴边的骄傲。他曾在自传中用“非同寻常的聪明”来形容自己的中国学生,在收到这五位中国高足给他的获奖贺信后他回复到“正像我在其他场合所讲,有你们作为我的学生是我一生中的极大亮点,所以你们的祝贺对我来说意味着很多。”
无需赘言这五位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分量,有媒体甚至曾以《马斯金深度影响央行政策三弟子出任货币委员》为题说明马斯金的中国影响力——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新任委员白重恩、刚刚卸任的经济金融专家钱颖一、2012年3月卸任的委员李稻葵都曾师从马斯金,而该委员会作为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其委员构成往往被视为决定中国货币政策的关键人物。
李稻葵曾表示,他之所以师从马斯金,正是看到机制设计理论对于中国改革的广阔空间。而马斯金与钱颖一、许成钢不仅有师生之谊,还与其有过学术上的合作——研究中国政府与前苏联政府的架构并致力于解释中国的成功和前苏联的失败。王一江从博弈论解释中国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博士论文也是在马斯金的严格且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指导之下完成。而任何一位中国学子谈及马斯金教学研究都会给他贴上“最严导师”的标签。“我非常严格是因为我希望学生们能够达到最高的标准,能够在经济研究领域取得成功,因此严格精准是无可替代的。要实现这些价值的唯一方法就是当学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提出来,这是对他们好”,马斯金如此解释自己的为师标准。
当然他对中国学生的独特气质是十分欣赏的——“他们不仅追求深邃的理论,也关注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而其他国家的学生大都将这两者分得很开,不会同时关注这两点”。马斯金对中国学生特点的总结也是在世界级经济学大师中少有的评价。马斯金关心中国学生和中国教育,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他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14年中国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同时他也指出中国应努力改善收入分配体制,建立更强大的社会保障网,并在教育培训等领域建立一套机制鼓励各方进行投资,解决不平等问题……
在哈佛大学,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即任何复杂的想不清楚的问题去找马斯金,他都能绕着弯思考明白解释清楚,正如王一江对马斯金的评价“就像在杂草丛生的地带,他总能找出一条路,走出混乱,这是他的名声”。而今,这位热爱中国且有着众多中国弟子的机制设计理论大师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他的思想和学问也经由他满天下的桃李影响着更多人。■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