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社区卫生服务如何入手

2017-01-12 18:18尹德卢
中国卫生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医疗卫生

文/尹德卢 殷 涛

时下,供给侧改革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该怎样入手?

转变服务模式。一方面是全面推广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第一,打破传统的岗位设置壁垒,组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专科医生提供技术支持的高效能服务团队。明确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开展工作。第二,提升签约服务的“含金量”。根据签约对象的需求设计个性化的签约服务包;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第三,制定各方可接受的签约服务收费标准。第四,探索适宜的签约服务形式。建议推广“1+1+X”模式,即居民自愿签约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家二级医院,当二级医院处理有困难时,由二级医院专科医生转诊至任何一家三级医院优势专科。

另一方面,应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患者可通过电话网络预约、挂号窗口预约、自助挂号机器预约、首诊医生和家庭医生代为预约等形式,享受诊疗服务。对于已经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全部采取预约诊疗形式。在预约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探索分时段预约。

完善用药制度。一方面,参考大医院医保目录,扩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目录,增加社区用药品种。另一方面,调整大医院对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要求,促进大医院对基本药物的广泛使用。

在社区实行药品差别化报销政策。基本药物100%报销,非基本药物按照“成本效益递减”的原则逐步降低报销标准,促进基本药物使用。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持续用药的现状,延长社区一次性开药量。

改革医保政策。医保支付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建议放开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就诊的政策,允许参保人员根据健康需要,通过签约医生的转诊,到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医疗卫生服务。针对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实行差异化支付政策,如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等,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落地。

健全服务功能。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学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根据当地居民疾病谱和机构专长,组建发展特色专科,如康复、口腔、临终关怀、精神等,以此带动机构整体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病床、开展简易手术,以保证常规诊疗病种能够得到救治。

发挥中医药优势。通过社区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利用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开展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医诊疗、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康复及预防保健服务,打造社区中医药服务品牌。

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方向,鼓励社区卫生服务延伸至养老机构和居民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医护指导、药物配送等服务。

拓展社区护理服务。应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社区护理和居家护理服务模式,明确社区护理人员临床护理和非临床护理的双重职责定位。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家庭医生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论文摘要汇编
——家庭医生的体检经验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家庭医生能破解“看病难”吗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