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创县域打包付费新机制

2017-01-12 15:24:03
中国卫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试点县医共体新机制

2016年,安徽省在已有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新增25个县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目前,县域医共体试点范围已覆盖参合人口2891.5万,占安徽省新农合总人数的56.3%。县域医共体整合县域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通过新农合资金打包付费,并建立与资金分配相挂钩的考核体系,形成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县域卫生运行新机制。

县域医共体是通过纵向合作、横向互补,打造的新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尊重意愿,双向选择基础上,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村卫生室,组建2个~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负责向辖区内居民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卫生服务。医共体内统一资源调配、统一成本核算、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资金分配,逐步统一采购药品耗材、统一内部用药范围、统一社会化后勤服务。

县域医共体形成后,实行新农合按人头总额预算,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试点地区新农合按照当年筹资标准的10%补足当年应存的风险金,剩余资金按照95%的预算给医共体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负责承担辖区新农合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等按规定的报销支出,参合病人在县外住院的费用报销、大病保险的报销也从医共体预算中支付。医共体之间和之外的县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以“购买服务”方式与之结算,不限制病人在县域内的就医自由。

针对县、乡、村三级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考核指标,结余资金在县、乡、村三级的分配比例,按各自的考核得分,分享各自相应的资金份额。新农合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捆”支付给医共体成员机构,经考核后按合理比例分配,实行资金统筹,利益共享,建立医与防的“同向激励”机制。在这样的激励和分配机制下,县域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围绕病人健康、诊疗需求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慢性病早期预防、临床治疗,实现医防无缝对接。

2016年上半年,安徽省首批15个试点县和第二批25个试点县的县外住院病人数分别同比减少了11.87%和8.20%,全省新农合病人县外住院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县内住院病人数分别同比提高了11.05%和12.13%,全省新农合病人县内住院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分别同比增长了12.08%和4.83%。与2015年同期相比,40个试点县住院总费用减少了6.38亿元,次均住院费用减少221元,新农合资金支出减少4.02亿元,农民个人负担减轻2.36亿元。在节约费用的同时,通过与非试点县比较,安徽省40个试点县实际补偿住院患者的费用较非试点县提高了6.34%。

猜你喜欢
试点县医共体新机制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4:26
32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公布
32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公布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6
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制约及推广
价值工程(2017年28期)2018-01-23 20:23:13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西部论丛(2017年6期)2017-11-14 11:05:26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00
重在建立新机制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52
新机制 新格局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