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2017-01-12 04:24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译语汉英英译

宋 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外国语系,郑州 450044)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公示语汉英翻译

宋 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外国语系,郑州 450044)

首先对公示语的概念、功能、语言特征进行阐述,继而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提出公示语英译的关键在于译者能否置身于翻译生态环境,全面考虑环境中的各个要素,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最终产出准确、规范、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语言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提升各大城市的文明形象和软实力。

“翻译适应选择论”;公示语;汉英翻译;“三维转换”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交流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投资、学习、工作、旅游,对他们而言,公示语是便捷有效的信息载体和交流工具,因此,准确、规范的公示语英译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在华外宾的生活,也直接展现了城市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开放程度、整体素质和国际化形象等。

一、公示语

公示语(public signs)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其图形信息[1]13。换言之,凡公示给公众、旅游者、海外宾客、驻华外籍人士、在外旅游经商的中国公民等,涉及食宿行游娱购行为与需求的基本公示文字信息,与标准图形标识配合使用的文字内容都在公示语研究范畴之内[2]99。

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公示语具有以下功能[3]38-40。

指示性——旨在向公众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指示、引导公众找到目的地,了解某部门的服务或工作范围,而没有限制、强制之意,不要求公众采取行动。例如,存包处Baggage Depository、自助银行Self-service Bank、外币兑换Foreign Exchange。

提示性——用提醒、警告的语气提示公众注意提示内容,而非要求他们采取行动,通常语言客气温和。例如,已消毒Sterilized、油漆未干Wet Paint,车位已满Occupied。

限制性——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对公众的行为提出限制、约束要求,使之采取相应行动。语言表达直接明了,而不会使其感到强硬、粗暴、无力。例如,站队等候Stand in Line、凭票入场Tickets Only、宾客止步Staff Only。

强制性——以直白、强硬、没有商量余地的方式要求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某种行动。例如,未经许可车辆不得驶入No Entry for Unauthorized Vehicles、未成年内严禁入内No Minors Allowed、禁止摆卖No Vendors。

作为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的结合体,并以呼唤功能为主的特殊文体,英语公示语简洁(concise)、规范(conventional)、统一(consistent)、醒目(conspicuous)、方便(convenient),并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2]100:语汇简单,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古语、俚语、术语等;大量使用祈使句和现在时态;仅使用实词、关键词和核心词汇,省略冠词、代词、助动词等虚词;大量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和结构简单、组合多样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采用国际通用或公众默认的缩略语;常伴随醒目的图形标志共同使用。作为社会语言环境、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公示语在规范社会行为、促进对外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2004年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哲学思想为基本原理,首次提出“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的理念、实质、过程、原则、方法、译文评价标准进行了全新视角的诠释和解读。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译者置于翻译活动的中心,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cyclical alternations of the translator’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4]42”;将翻译原则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其中翻译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是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4]39,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此外,胡庚申教授提出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在“多维度的适应与适应性选择(multi-dimensional adaptation and adaptive selection)”的原则下,译者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5]50。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置身于翻译生态环境,做到“多维”的适应和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才能创造出“整合适应选择度”(the degree of holistic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高的佳译。

三、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本文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分析汉语公示语的英译,并对实例进行解析诠释,以期进一步深化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升公示语英译质量,继而提升城市形象。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者应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语言维(即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和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语词汇有形态变化,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多为前重心,汉语多为后重心;英语多省略,汉语多重复等。因此,汉英公示语在语言表达层面也存在明显差别。公示语英译的目的是为中国境内的外国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从而实现公示语的指示、警示、限制、强制功能。因而,要在原文和译文之间有效实现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具备原语和译语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熟悉汉英公示语在结构和表达上的异同。在翻译时充分考虑整个翻译生态环境,全面掌握原文信息,对语言形式(即词汇、句法、修辞效果)、语言结构、语言表达合理地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使译文尽可能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行文规范和表达习惯,力求准确再现原文的语言信息,避免词不达意,或语义错误。

一些公示语的误译现象是因为译者没有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未在语言维上进行合适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例如,将“收费处”(Cashier)错译为“Charge Office”,将“一次性用品”(Disposable Articles)错译为“A Time Sex Thing”,将“暂停收款”(Closed)错译为“Stop Cashier”,将“小心碰头(Mind your Head)”错译为“Attention to Your Head”。这些译文看似与原文逐字对应,实则是未在语言维上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而导致的机械翻译,不能准确表达原公示语的信息。

汉语公示语倾向于用动词,叙述呈动态祈使。英语公示语更倾向于用名词和物称表达法,叙述呈静态陈述[6]60。对动态性较明显的汉语公示语“小心地滑”“水深危险,注意安全”“当心触电”进行英译时,译者若照搬原文的行文模式,将其逐字逐句译为“Slip Carefully”“Water is Deep, Notice your Safety”“Be Careful to Get an Electric Shock”的话,或词不达意,或译文冗长。可以将汉语动词结构转化为英语名词结构,依次译为“Caution: Wet Floor”“Danger: Deep Water”“Danger! High Voltage”。“Caution”和“Danger” 突出了公示语的提示功能,引起受众的高度关注和警惕,“Wet Floor”“Deep Water”“High Voltage”说明了警示的危险因素。这里简明扼要、信息充分的译文体现出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恰当考虑和语言维上充分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同理,也可将汉语动词结构转化为英语介词结构,或者将其直接省略。如将“暂停使用”译为“Not in Use”,将“凭票入场”译为“Ticket Only”。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包括历史传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等)交流传递的过程[4]176。可见,文化语境是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上和内容上往往存在差异。为了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注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还需要关注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注重原语和译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使译文适应译语所属的文化系统。

就公示语英译而言,为了避免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意义和信息沟通上的误解,译者必须具备文化意识,对原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尤其是思维方式、心理、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高度敏感,在翻译过程中综合考量原语和译语所处的不同文化环境,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实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避免文化冲突。

例如,公交车和地铁上的公示语“老弱病残孕专座”被译为“Seats Reserved for the Old, Weak, Sick, Disabled and Pregnant”。译文在语言维上忠实原文,而在文化维上有悖于西方文化对“old”的认知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中“老”不仅意指年岁大,还具有阅历丰富、有威望、受尊崇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old”有老而无用、风烛残年之意。显然,译者未准确把握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译语文化因素,更未实现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若借用英文公示语将译文改为“Courtesy Seats”,则更符合受众的语言方式和文化习惯,更易为其所接受。

又如,我国一些公共场所标示有“禁止大声喧哗”之类的公示语。若将其译为“Noises are Prohibited”“Don’t Make a Noise”“Please Keep Quiet”或“Thank You for Keeping Quiet”,在语言维上译文均正确无误,而在文化维上,前两则译文显得生硬粗暴、强制性较强,给受众以被呵斥之感;而后两个译文充分考虑到了英语语言文化中强调个人、民主的价值观,较委婉柔和,在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更易使受众欣然接受,“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换外,还需将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注重原文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4]137-138。公示语的交际意图在于通过文字图片将指示、提示、限制、强制的信息传递给受众,因此其英译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就是译文对于受众而言是否具有与原文同样的交际效果,即译文读者能否理解和接受译文形式与内容的整体效果,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的交际效果。

中国文化注重形象思维,公示语措辞较为含蓄委婉,常使用骈文对仗与诗化修辞,以达到音韵美、视觉美和意象美等修辞效果;西方文化注重逻辑思维,公示语措辞简约明了,力求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本质的信息内容,获得最佳效果。例如,旨在呼吁大家呵护草坪的中文公示语多为诗化表述:“小草微微笑,请您走便道”“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保护绿地,留住绿意”等,这些表述符合中文读者追求形式美的审美需求,且具有提示的交际功能。若完全按照原文形式和内容将其译为“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 Please Walk on the Pavement”“Little Grass Has Life, Please Watch Your Step”“Preserve Green Grass and Retain Green Color”,译文在语言维上看似达到了字面意义“对等”,实则还是逐字逐句的翻译,个别地方还存在机械翻译(如smiling slightly);而在交际维上,上述译文并非“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而为冗长的“过度翻译”,不具备英文公示语语言简洁、语义明了的特征,更丧失了原文提示的交际效果,无法起到警示效果。若将其译为“I Greet You with a Smile and You Should Behave with a Style”,译文照顾到了原文的语言形式,尽可能还原了原文的音韵美,然而对提示交际意图的转达稍显不足。若译者置身于翻译生态环境中,综合考虑原文信息及其交际效果、英美国家的直线思维模式、译文受众的心理期待等因素,根据译语的语言规范和交际原则将原语信息进行调整、重组、改写,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或“Thank You for Keeping off the Grass”,则言简意赅,且能够直接有效地传递原文信息,起到应有的提示、感召的交际效果。而转换角度,将其译为“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则既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形象和文化内涵,又以亲切、含蓄的方式于不经意间激起受众的怜惜之心,实现呵护草坪的交际意图,具有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四)各维度的有机融合和综合考量

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是译者置身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行为。而公示语的英译,不是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单独体现,而是三个层面相互交织、互联互动的整体。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综合考虑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还应做到各维度的有机融合和综合考量,即熟知汉英公示语的语言特点、承载信息、功能意义,了解两种语言系统的文化、交际差异,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上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使译文所承载的信息、文化内涵、交际效果和原文所传达的保持一致,达到最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例如,鉴于酒驾的严重危害,我国已将其入罪。在高速公路和快速路上“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是常见的交通警示公示语,此公示语直接了当,语气庄重严肃,并使用修辞手段,将“一滴酒”和“两行泪”进行对比,加强了语篇的呼唤功能,劝诫司机不要酒后驾车。此公示语有着不同的译文。译文“Don’t Drive while Drinking.”(意为“不要一边喝酒,一边开车”)在语言维上所表达的信息与原文大相径庭,交际效果更无从谈起;译文“One Drink of Alcohol on the Part of the Driver Can Result in Two Lines of Tears for His Family.”在语言维上与原文逐字逐句对应,“result in”更阐释了“一滴酒”和“两行泪”的因果关系。而在交际维上此译文过长,不利于在高速公路或快速路行驶的司机逐词逐句阅读并推导其警示的交际功能;译文“Drink and Drive Cost Your Life.”在语言维上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原文语义,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语篇特征,且具有音韵美(drink和drive押头韵)。在交际维上,词汇补偿的具体化手段将“一滴酒”和“司机”转换为具体的drink和drive的行为,较准确地表达了喝酒与驾车的行为关联。词汇补偿的概括化手段将“亲人两行泪”转化为“Cost Your Life”,在蕴含酒驾者和亲人悲伤语义的同时,更强化了“酒驾致人亡”的严重后果,更好地传达了其警示功能[7]73。而笔者认为,译文“You Drink, You Drive, You Die.”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进行了更好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具有更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首先,在语言维上译文使用了简短的主谓句式,运用了排比(parallelism)和渐进(climax)的修辞手法,准确传递了原文“酒驾害人害己”的语义,语气简洁有力、庄重严肃,符合英文公示语的文体特征。其次,在交际维上译文通过三个短句、六个单词缩短了受众的阅读时间,单词“Die”的使用传达出更为强烈的劝阻、警示的交际功能。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化维上译文运用了仿拟(parody)的修辞手段,以西方人所熟知的、凯撒大帝的豪情壮语“I Came, I Saw, I Conquered.”为蓝本,根据新的语境进行创造性的仿照、模拟,推陈出新创造出的译文表现力极强,给译语受众以似曾相识而又出乎意料之感,使之牢记酒驾的危害,印象深刻。

四、结语

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理论,笔者认为公示语英译的关键在于译者能否置身于翻译生态环境,全面考虑环境中的各个要素,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最终产出准确、规范、“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从而促进我国国际语言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提升各大城市的文明形象和软实力。

[1]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宋瑶.公示语的特征及其汉译英中的误译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3(2).

[3]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1).[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6]刘晓静.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7] 于增环. 论公示语生态翻译补偿[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责任编辑 谢春红)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the Prospective of“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Theory

SONG Yao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by facilita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fter elaborating the definitions, functions,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public signs,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theory,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ranslation. Moreover, the auther proposes that in the course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translators are required to be guided by the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theory, as well as conduct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i.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ve dimensions, so that the quality of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can be improved,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can be better, and the nation’s international image can be enhanced.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theory; public signs; C-E translation;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2017-03-19

宋瑶(198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国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3.021

H059

A

1008-3715(2017)03-0108-04

猜你喜欢
译语汉英英译
摘要英译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浅谈“说”的翻译技巧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五)
汽车德汉英图解词典(一)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