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芸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23)
翻译应用理论与应用翻译实践
——以新闻翻译为例
史 芸
(上海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23)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翻译所涉行业的逐渐增多,翻译理论复杂化及实践多样性的趋势日益显现,但学界对翻译核心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同时,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加快,翻译已关乎国家发展战略。因此,切实解决翻译体系内的问题成为重点。作为核心范畴之一,厘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成为当下任何一个翻译分支学科的首要任务。本文拟从翻译应用理论与应用翻译实践之辩着手,以新闻翻译为例,探究翻译应用理论与应用翻译实践的契合。
翻译应用;理论;应用翻译;实践;新闻翻译
随着中国逐渐走上国际舞台,翻译作为衔接中外的桥梁,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翻译不再仅被视为语言学或文学的附属学科,而是承担了输出文化、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的艰巨任务,时刻面临挑战。同时,翻译学科也不断进行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我国在十八大期间制定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部署,以合作共赢为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紧跟国策,翻译在推进双边经济贸易合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翻译已从单纯的学科理论建设上升至理论与实践相契合,并同步发展。
现今学界翻译研究总体呈现派系分立,且各翻译学科分支之间互相难以融合,交叉性弱。同时,陆续有新的翻译派别体系建立,甚至有些新概念在提出伊始便模糊不清,属性不明,导致后期翻译研究难以为继,因此,当下翻译研究仍需牢牢抓住翻译本质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时代发展对翻译进行共时性研究。
结合当下翻译学的发展,本文拟从翻译应用理论与应用翻译实践入手,探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当今学界应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既要做到应用正确的翻译理论指导实践,也要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以便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从早期的佛经翻译至现在的各种翻译活动,学界孜孜以求的问题一直是何为翻译,各种翻译定义鳞次栉比,如:翻译是忠实通顺地将一种语言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等诸如此类的定义。就其本质而言,翻译指涉信息在两种语言中的等值转换。当翻译被应用于具体翻译实例中进行考察时,便成为语言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各自介质的转换传达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信息的活动[1]19。
(一)翻译应用理论的涵义
一般而言,对翻译本质的探究始源于翻译活动的开始。当译者试图通过某种手段在两种语言中传递等值信息时,翻译便由此而生。在此过程中,译者归纳总结翻译技巧与策略,便于指导翻译实践,以期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随着翻译研究的深入,加之学者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加深,翻译研究不仅仅只是在语言层面进行思辨,其所涉文化、社会等因素均需考虑在内。
本文认为随着翻译活动愈趋复杂化,各类翻译活动的重心难以把握,同时对翻译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也相应变得困难,甚至有直接生搬硬套某一理论用以解释翻译实践的现象。依据当下翻译活动现状及对学者对翻译核心术语的重新思考,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强调翻译应用理论的概念。
纵观翻译史可知,翻译研究来源于应用中的实践,并在应用中得出理论。故而,翻译应用可兼指翻译理论的应用及以应用为目的的翻译实践,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而翻译应用理论指旨在以应用为导向的翻译理论,并以服务实践为导向。穆雷和邹兵在思考翻译理论现状及问题时,将翻译理论划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认为基础研究对应用研究的成果进行修正,从而使其间接地应用于翻译实践,而应用研究多来源于翻译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1]20。当下翻译研究的趋势多为应用型研究,即研究各种类型的翻译实践并进行理论完善,故而本文认为翻译应用理论的明确有助于把握翻译研究的重心,在翻译实践中树立标杆,以防翻译研究偏离重心,同时更好地理解翻译与应用的结合,并在理论与实践中保持平衡。
不同于具有普适性的基础翻译理论,以应用为导向的翻译应用理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产生就是为了某种特定的应用性,如随着字幕翻译的兴起,学界开启了对字幕翻译的研究,旨在应用于该类翻译的实践。此外,由于翻译活动所涉范围甚广,翻译文本体裁也从文学文本拓展至如新闻、广告、影视等各种应用型文本,翻译应用理论也可为应用型翻译提供理论支撑。
(二)翻译应用理论的特征
承载着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的目的,翻译应用理论表现出以下特点:
1.针对性。当对某种翻译活动的研究上升至理论层面时,其理论则表现出特殊的针对性,如针对新闻翻译,其应用理论便专门探讨新闻翻译的策略、原则与技巧等,故而该翻译应用理论并不适用于政府公文、广告等的翻译。
2.派生性。尽管翻译应用理论因其应用目的不同具有针对性,但翻译应用理论的生成是由基础理论派生而来,其翻译理论形成宗旨也同基础理论一样,旨在为信息传达提供理论框架。翻译应用理论体系在基础理论的架构基础上进行衍生。如基础翻译理论是对翻译基本问题进行探究,而应用理论体系则在基础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深化研究,如探究具体翻译策略方法。
3.离散性。由于翻译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翻译所涉文体种类增多,以基础翻译理论为中心点,由此构建的翻译应用理论呈现发散式。且随着翻译研究与社会活动联系愈加紧密,翻译应用理论分支也更加细化,如随着国内外加强文化交流,贸易互通有无,便产生了如商务合同、法律文书等翻译,故而翻译应用理论呈发散式发展。但也因此使得翻译应用理论呈现离散分布,各分支理论之间互融性不强,交叉度不高。
(一)应用翻译的涵义
随着翻译活动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愈渐紧密,翻译对象的范围逐渐延伸至文学文本以外的其他文本类型,结合传统翻译理论,应用翻译研究便应运而生。但鉴于翻译活动所涉文本、体裁、主题过于宽泛及多样,学界对应用翻译的认识不尽相同。1972年J. Holmes首次建立翻译研究框架体系,将翻译分为纯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后者包括译者培训、翻译辅助手段及翻译批评,但Holmes并未对应用翻译研究展开深入讨论。众所周知,应用翻译并不仅限于以上三种分类,更多与翻译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应被纳入应用翻译研究体系中。此外,学界对何为应用翻译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应用翻译不仅仅是翻译的实际应用,而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2]1”,特别区别于传达有较强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文学翻译[3]57。应用翻译包括“科技、经贸、法律、媒体、旅游、广告等,以区别于文学、政治、外交、社科等翻译[4]1”。韩子满认为除文学翻译之外所有以信息传达为主的文本翻译均应被纳入应用翻译之内[5]48-51,因此,传递信息与非文学性是定义应用翻译的核心关键,翻译目的及翻译文本类型是应用翻译研究应予以考虑的两大因素。
(二)应用翻译的生成
不同于纯理论的建构,应用翻译的产生来源于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翻译被视为两种语言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通过翻译,意义的传达成为可能。随着翻译文本的多元化,学界开始提出翻译文体研究的概念,即结合文体学与翻译学,探究不同文体下的翻译等,如诗歌、散文、政治文体等的翻译研究。但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翻译研究的发展不仅仅只体现在文体方面的差异上,翻译已经渗入各行各业,如广告、科技、经贸等行业。因此,当前急需根据翻译的发展更新翻译术语,进一步完善翻译研究体系。相对文体翻译,应用翻译的提法更加确切,范围更广,涉及翻译功能、翻译方式、翻译载体、翻译流程、翻译技术、翻译标准、译者素养等方面[6]1。基于Holmes的翻译研究框架体系,方梦之拓展并细化了应用翻译研究的分支体系,将其划分为6个部分,包括一般理论研究、文类研究、术语与术语库研究、本地化研究、翻译技术研究和翻译管理研究[6]1。
鉴于应用翻译将翻译与应用紧密结合,探究翻译研究的支点便落于学术与市场上。隶属于翻译学科的应用翻译研究在自身发展时离不开理论支撑,既要符合传统翻译理论,又要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学科需要创新独特的应用翻译理论以便为实践服务。此外,应用翻译研究的发展也离不开其对市场的依附[7]72。在当下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翻译的社会功能逐渐显现,并依据市场的需求调节翻译活动,市场是其得以发展的重要载体。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对口译的需求逐渐增多,大型公司在重要商务合作会议中均需要专门聘请口译专业的学生进行同声传译,大大促进了口译行业的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口译课程,加强学生口译方面的训练,以便为市场输送专门型口译人才。同时,译界的专家学者也不断总结应用翻译教学经验,编写教材,更好地为应用翻译研究服务。
(三)应用翻译的表征
通过梳理国内应用翻译研究30年的成果,方梦之提出应用翻译研究总体体现出反应时代发展脉络、多角度研究和多途径研究的特点[8]22-27。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应用翻译必须时刻关注其翻译对象及翻译客体的变化,同时借鉴各学科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应用翻译渐成体系之后,翻译研究表现出以下特征:
翻译对象多样化。应用翻译之所以能形成体系,这与应用翻译所涉各种翻译对象有关。传统翻译研究只关注文学文本的翻译,但自从翻译的社会性凸显,并与各行各业紧密相关,翻译对象就不再仅囿于文学了,政治、金融、科技、教育等各行各业均可见翻译的身影,因此翻译对象呈现多样性,并随着翻译所涉范围的扩大将持续拓展文本的类型。
翻译理论的系统化。随着应用翻译实践的发展,对理论的需求迫使学者思考如何归纳总结实践中的规律,在基本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应用翻译研究理论,如方梦之的应用翻译理论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并对各自的下属分类进行探究,而同时学者对各种类型文本进行的理论探究均可纳入上述三个层面,如林克难根据“信达雅”的翻译策略提出了适用于应用翻译实践的“看、易、写”的翻译思想,这可归属于中观理论层面的翻译研究[9]10-12。
翻译资源的集约化。传统而言,文学文本译后以纸质形式保存以便出版或留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本类别的特殊性,以文本形式保存的翻译材料需进行电子化处理,并按文本类别进行分类归档,建立语料库。此种方法有效整合资源,并为之后应用翻译研究提供研究材料。结合诸如AntConc、ParaConc等语料库研究软件,对多译本进行分析处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应用翻译的发展,在进行应用翻译实践时便有法可存、有据可依。微观理论层面的翻译策略、技巧与方法便可用于指导应用翻译实践。
当应用(application)与翻译结合时,产生的并非仅仅是新的术语概念,相应生发出一系列与翻译有关但又与纯翻译有异的体系。翻译应用理论是与翻译基础理论相对而言,专门为应用而生的理论,而应用翻译实践则是位于应用翻译研究体系下的分支,二者各有独特的释义与表征,其辩证关系表现如下:
就其概念本质而言,翻译应用理论特指以应用为目的的翻译理论,其产生旨在应用。相反,应用翻译实践强调应用型文体的翻译活动,着眼点在翻译活动的实践性。此外,尽管应用翻译自成体系,有自身的针对性的理论作指导,但就二者的范围来说,翻译应用理论要远远大于应用翻译理论。翻译应用理论的产生旨在应用,而应用翻译理论却是为特定文本类型服务的理论,因此翻译应用理论可适用于文学翻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应用翻译研究,而应用翻译研究下的理论只能用于指导应用翻译实践。
就其来源而言,翻译应用理论主要来自基础理论的派生,辅以实践得来的理论,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围绕具体应用问题进行建构,相较之下,应用翻译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得以发展和提升。就二者与实践的关系而言,翻译应用理论为实践而生,而应用翻译实践的手段即为实践,通过实践进行应用翻译的研究与活动。翻译应用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策略、方法等,而应用翻译实践则在应用型文本的翻译活动中促进翻译应用理论的补充与完善,同时受到翻译应用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的双重指导,其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与时代的进步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平台。较之以往的翻译对象有限、翻译工具不足、译员水平不一等情况,翻译逐渐实现客体多样化、理论系统化、工具简易化、操作简单化。新媒体的产生及国际间互动的增强使得新闻成为快速互动的方式之一,相应地新闻翻译成为翻译热点,同时新闻翻译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译者必须以审慎的态度从事新闻翻译。如前所述,翻译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而翻译应用理论的产生旨在为应用实践服务,因此结合新闻的文体特征,本文试图探究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
(一)新闻的特点
作为典型的应用型文本,新闻主要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并以真实性、时效性为广大民众接受。作为获取国内或国际最新前沿动态的最快途径,新闻在文体方面与普通文体大不相同,其语言具有用词简洁、术语泛化、句法洗练、多用引语、多用修辞格等特点[3]288-292。本文研究对象为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新闻,新闻来源于中国日报双语对照板块。众所周知,从美国大选至上台执政,特朗普一直备受国内外民众的关注,各种媒体平台分别对总统的动态进行持续报道,《中国日报》作为中国权威机构发行的报纸,其真实性、可靠性不言而喻,同时双语板块选取的新闻素材基本来自国外权威报纸机构,如BBC等。
(二)交际翻译理论
旨在应用于实践而产出的翻译理论的价值实现体现在具体指导翻译实践中。不同于传统直译与意译之辩,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参考准则。交际翻译尽可能地使目的语读者中产生的效果与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同,而语义翻译则力争表现原文的语义,译文也要尽可能地接近原文的语义和语法结构。相对语义翻译的过度翻译(overtranslate),交际翻译更加通顺简便、清楚直接,也更符合特定语域[10]39。语义翻译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11]1-2,但具体采用何种方法需要考虑多重因素。从文体层面来看,大部分非文学文章、新闻、信息型文章和书籍、报告、科技型文章、广告等适合使用交际翻译法。新闻旨在传递信息,同时本文所选的双语新闻的目标读者一般为学习型读者,通过英汉对照可进行新闻翻译学习,因此,信息型文本、中国读者和提供资讯及学习材料这三个因素决定了交际翻译对本文所选研究对象的适用性。一方面,有关特朗普的新闻是国内民众近来的关注热点,但囿于读者外文水平层次不一,《中国日报》精选国外主流报纸新闻并加以翻译,便于及时传达资讯。另一方面,由于翻译涉及文化、语言、思维等各方面,要达到准确传达信息,使读者达到与原语读者具有同样的效果,译者在新闻翻译中应审慎处理。
(三)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翻译研究
《中国日报》双语对照版新闻,原文一般来源于国外权威报纸机构,而中文版是由固定翻译团队所译,可基本保证译文的风格一致。通过对比研究,本文试图从标题、词汇及句子层面探究交际翻译对新闻翻译的指导。
1.新闻标题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及主体。作为导入部分的新闻标题以简练醒目的文字概括新闻大意,且英文新闻倾向于使用短语结构作为标题,抑或用新闻的第一句作为标题,因此标题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兴趣。
例1: Donald Trump is reportedly experiencing “cabin fever” after his first month in the White House.
特朗普患上“幽居病”
对比原文与译文可知,二者在句子长度上相差甚远。译者在翻译时省略原文中多处信息,仅留下几个关键词翻译,这种翻译是为了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短小精悍的标题更能吸引读者去探究何为“幽居病”,继续关注新闻主体。
例2:Trump’s baffling Sweden comment came from a Fox News segment
特朗普再度信口开河 这次惹怒的是瑞典
原文是一句完整的句子,翻译成中文时使用了两个并列句子,这不仅符合中文新闻标题的习惯,增加了信息量,同时也表明了该条信息的重点。原文标题陈述事实,而相应的中文标题添加了后半句,旨在表明由此次事件引发的后果。众所周知,自美国大选开始,美国总统特朗普因在公开场合发表犀利的言论饱受争议。此外,从“baffle”一词可看出原文对特朗普的态度,“信口开河”也指某人说话无凭无据,随意瞎编,二者可构成信息的对等,而增译的部分则为了强调该事件产生的后果。
从以上译例可知,为了达到原文与译文对读者的效果等同,译者在进行标题翻译时,以交际翻译为准,更大范围地对原文进行调整,翻译时自由度更高,以便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2.词汇翻译
鉴于中英文语言的差异,翻译时很难做到完全对等,因此翻译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某些词汇进行特殊处理,或者通过增译或减译达到译文通顺。
例3:The President is apparently getting headaches and feeling frustrated that he cannot spend evenings dining at restaurants.
特朗普似乎感到头疼和压抑,他无法在晚上出去吃馆子了。
以上例句中如若将“spend evenings dining at restaurants”按照语义翻译应译为“花时间在饭店吃饭”,直接传达句法及语义信息,但译文中“吃馆子”即为出去吃饭之意,是地道的中文表达,此种译法过滤掉冗余信息,以简便的方式表达出原文意思,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例4:But while that handshake was fairly unremarkable, Mr Trudeau’s expression before taking Mr Trump’s hand provided an unmissable opportunity for Twitter’s army of indefatigable mickey-takers.
这次握手十分平常,但是对无数坚持恶搞的推特网友来说,特朗普伸出手后特鲁多的表情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梗。
“梗”是现代汉语最新流行的网络语,而“opportunity”意为“机会”,二者的对应体现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变通处理。为了使两种语言传达效果等同,译者通过变译将原文中的某些词汇变成目的语最通俗适宜的表达。
相似的例句还有“Trump lounges around the WH in a bathrobe”被译为“特朗普在白宫穿着浴袍葛优瘫”。据此可知,在翻译时根据翻译目的和读者的不同,译者在进行词汇处理时,通过增译、减译、变译等手法进行翻译。
3.句子结构
对两种语言句子特征的整体把握有助于译者在遣词造句中构建概念框架。在句子构成方面,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汉语是典型的前缀式语言,而后缀式的英语常以附加从句的形式添加信息成分,因此,译者应根据两种语言的特征进行转换。
例5:Trump’s original comments, made at a rally in Melbourne, Florida, seemed to suggest a security incident involving immigrants in Sweden on Friday on par with terrorist attacks in Germany and France.
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墨尔本市的一场集会上发表了这番言论。他的原话似乎在暗示瑞典17日发生了与移民问题有关的安全事件,其程度堪比德国和法国的恐怖袭击。
译文将原文松散的结构重组,变成意思完整的两个句子。译者厘清信息成分的重要性等级后,将原文中插入语成分提出组成单句,便于信息分层,有助于目的语读者阅读。类似的例句在新闻翻译中比较常见:
例6:Mr Ross represented Donald Trump when he found himself in financial trouble during the mismanagement of three of his failed Atlantic City casinos in the 1980s.
20世纪80年代,特朗普因大西洋城三家赌场管理不善陷入财政困境,罗斯曾协助他东山再起。
通过分析有关特朗普的新闻翻译,本文认为译者在保证信息准确传达的基础上,可对词汇、句式进行微量调整,以达到服务英语学习者的目的。加之,从中国日报双语板块的新闻可知,有关特朗普个人的新闻类型偏向软新闻,如“特朗普患上‘幽居症’”“特朗普V特鲁多美加首脑过招特朗普完败”,因此此类新闻翻译时可调度较大,并不需要像政论翻译那样准确无误。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译者为了达到与原文读者的等同效果,对翻译客体进行特殊处理,从新闻标题至句子结构的调整均体现了交际翻译理论的适用性。但鉴于本文选材及分析的特殊性,本文论证了交际翻译理论对新闻翻译的指导,但并不意味着新闻翻译只能用交际翻译理论,也并不意味着交际翻译排斥直译。甚至可说,在任何翻译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并存,二者只是先后顺序的问题。
不同于翻译基础理论,翻译应用理论是旨在以应用为目的构建的翻译理论,应用于具体翻译实践中,如对翻译本质探讨的理论归属于基础翻译研究,而对翻译策略及方法的研究可归属于翻译应用研究。与应用(文体)翻译理论相比,翻译应用理论所涉范围更广,而应用翻译实践则是不同类型文本进行实践的翻译活动。针对翻译活动的复杂性,翻译理论的多重功能逐渐显现:1.提供理解翻译现象和活动的概念框架;2.提供描述与解释翻译现象和活动的思维方式;3.提供认识翻译现象和活动的价值观念[1]19。在应用翻译实践中,翻译应用理论对其影响是有形与无形并存的,不仅为其提供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方法,并让译者从已有理论体系中整体把握翻译活动。本文以翻译应用理论中的交际翻译理论研究有关特朗普的新闻翻译,研究表明应用翻译实践中理论的不可或缺性,因此在当下应用翻译学科体系中需不断对翻译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促进应用翻译学科体系的完善。
[1]穆雷,邹兵. 翻译的定义及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思考[J].中国翻译,2015(5).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原理、策略与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4]林戊荪.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及翻译理论:写在2003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召开之前[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5]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
[6]方梦之.应用(文体)翻译学的内部体系[J].上海翻译,2014(2).
[7]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的新起点[J].上海翻译,2013(3).
[8]方梦之.应用翻译研究30年(1980-2010)[J].上海翻译,2012(2).
[9]林克难.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2003(3).
[10]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11]原虹.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3(2).
(责任编辑 谢春红)
On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Translation——With a Case Study of News Translation
SHI Y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3,China)
With increasing of market demands and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of transla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there is a great tendency to call for more complex theory and more diversified practice.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core issue of translation has never been stopped. Moreover, translation has been connected with our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Hence, it is of most importance to deal with issues in translation disciplines. As a pair of core categ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raised extra attention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which should be clarified.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of 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translation with a case study of news translation.
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 theory;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news translation
2017-04-20
史芸(1990—),女,安徽阜阳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翻译。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3.020
H059
A
1008-3715(2017)03-0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