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文学译介模式研究:以《青铜葵花》为例

2017-01-12 02:10孙宁宁
关键词:译介曹文轩葵花

孙宁宁,李 晖

(1. 河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国儿童文学译介模式研究:以《青铜葵花》为例

孙宁宁1,李 晖2

(1. 河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曹文轩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青铜葵花》于2016年荣膺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曹文轩作品成功“走出去”,对外译介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成功范例,《青铜葵花》的译介模式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选择英国著名的童书出版商沃克出版社作为版权输出伙伴,以资深汉学家汪海岚(Helen Wang)为该书的翻译,由沃克出版社和版权合作方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由此提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译介的一般模式:选择高知名度、专业的海外出版机构,选择资深海外汉学家作为译者,版权合作方对作品进行积极全面的宣传推广。

曹文轩;《青铜葵花》;英译本;译介模式;中国儿童文学

引 言

2016年4月,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宣布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殊荣,也是继2012年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文学被世界认可的又一个鼓舞人心的标志。曹文轩的作品已经输出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韩、希腊、瑞典等多种语言。在曹文轩作品成功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作品的对外译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译介桥梁,中国本土儿童文学作品得以呈现在世界读者的面前,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于2005年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自出版以来,备受国内读者喜爱,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将《青铜葵花》[1]作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向海外的主打作品。《青铜葵花》英译本是在英国译介的,于2015年4月正式出版发行。根据英国出版社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10月底,这本书[2]在出版后的半年销售量已经达到1600多册。小说在英国面世后,受到西方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在读者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青铜葵花》英译本不仅获得了2015年英国笔会奖,还拿到了2017年“麦石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奖”(Marsh Translation Award)。从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在欧美的译介历史来看,以上成绩十分令人鼓舞。小说的英译本打开了当今强势语言的阅读市场,对于曹文轩获得国际认可功不可没。对《青铜葵花》英译本译介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探索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有效路径,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快速、持续地译介到海外提供借鉴。

一、 《青铜葵花》的译介背景

一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版图上的发言权更多地还停留在引进意义上,输出意义的走向世界之旅仍任重道远”[3]。21世纪初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将我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推入国际文化市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原新闻出版总署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从而拉开了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序幕。”[4]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鼓励下,国内出版社纷纷开始向海外输出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2005到2015这十年是我国少儿出版业与世界接轨、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儿童文学出版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中,中国少儿出版人频繁活跃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书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国际书展上,与国际出版界积极的互动,致力于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对外推广。“在针对从事少儿出版工作的海外专业人士的问卷调查中,有63%的受访者对引进中国出版的少儿图书有兴趣。其中,他们最感兴趣的三个门类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38%)、中国历史 (27%)、中国当代作家描写的有关中国孩子的故事(20%)。”[5]中国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曹文轩的纯美文学,秦文君、杨红樱、伍美珍等的校园文学,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作为中国原创儿童小说的代表被陆续译介到海外。“近十余年来,曹文轩作为国内最重要的童书畅销作家之一,成了中国儿童文学对外翻译和传播的重要作家对象。”[6]

《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优美的语言,诗意的表达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儿童以及成人读者的心。自2005年出版以来,这部小说已经在国内印刷了上百次。《青铜葵花》英文版版权推广是从 2011年9月开始的,在此之前这部小说已经出版了韩文版、法文版和越南文版。2008年,《青铜葵花》法文版由法国比基艾出版社出版,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2011年,法国最大的图书俱乐部France Loisirs,也是西方最大的邮购俱乐部之一,选中《青铜葵花》进行再版。该俱乐部为其成员提供的图书,均是从图书市场中挑选的取得成功的新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法国图书俱乐部的版权合作,引起了国外出版社、版权代理商对小说的关注。法文版的成功令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备受鼓舞,他们对这部小说走向西方主流阅读市场充满信心。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版权经理找到了国内著名的海外版权经理人、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委托其代理《青铜葵花》英文版的版权。经理人最早联系了美国的代理商,但美国代理商并不看好小说的市场前景,最终婉拒了代理。美国英文版的推广失败原因在于美国的本土读者对于翻译文学作品,尤其是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不太感兴趣,他们更愿意阅读本土作家的作品。美国出版社出于收益的考虑,“喜欢宣传美国大牌作家的新作,而不愿意推出翻译文学”[7]。在美国遭遇失败后,姜汉忠决定集中精力推广英国英文版。经过半年的接洽,英国的沃克出版公司在阅读了小说的法文版后,愿意出版英文版,但前提条件是翻译费用需要中国对外推广办公室资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沃克出版公司与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签订了英文版的出版合同。由此可见,在版权推介的过程中,“如果一部作品先将法文版版权卖掉并有法文版出版,那对英文版的推广将会起到促进作用”[8]。

二、 《青铜葵花》英译本的翻译过程

(一) 译者的选择

翻译文学是通过译介主体的翻译推广,得以在异域文化中传播。“译介主体既可以是新闻出版署、出版社等组织机构也可以是个体译者”[9]。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由于儿童文学作品的边缘地位,政府部门和出版社在中国儿童文学海外推广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目前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主要是与海外的出版社采取版权合作的形式。作品在版权输出之后,合作出版社负责作品的翻译出版和宣传推广。在这种合作方式下,作品的译介主体包括出版社和译者。为一部作品选择合适的译者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翻译是作品传播的基础。随着中国文学作品不断地走向海外,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出版界和翻译界越来越认识到“国外翻译家有着国内翻译家较难企及的优势”[10],中国文学作品要依靠海外汉学家的翻译适应异域的水土。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翻译了莫言的作品,让莫言登上了世界文学殿堂最高的领奖台,让他的作品蜚声海外。

《青铜葵花》的译者是英国著名汉学家汪海岚(Helen Wang)。她居住于伦敦,是大英博物馆东亚钱币研究员,主要从事丝绸之路货币研究。汪海岚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中文并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在中国留学,后来嫁给了一位旅居英国的中国学者。她是一位多产的中国当代文学和少儿文学翻译家,翻译的作品包括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沈石溪等人的长短篇小说以及当代作家鲁敏、马原、叶兆言、张辛欣、范小青、李静睿等人的短篇小说或散文。她还是Paper Republic(纸托邦,一个将中国文学译介给英语读者的翻译网站)网站的主要发稿人之一,也是该网站Read Paper Republic(纸托邦“短读计划”)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同时她也与中英译者Nicky Harman共同主持“China Fiction Book Club UK”(中国小说俱乐部)推特平台“@cfbcuk”。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翻译和海外传播,从而让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能够进入英语读者的阅读视线。在翻译《青铜葵花》之前,汪海岚翻译了沈石溪的儿童动物小说《红豺》以及张辛欣的儿童绘本《拍花子与俏女孩》。这两部作品的翻译显示出她在中国儿童文学英译方面的出众能力。汪海岚译笔流畅,语言典雅,翻译的文字具有很高的文学性。英国的童书出版社沃克出版公司在拿到《青铜葵花》的版权之后便邀请汪海岚进行翻译。

国内的出版界一直以来似乎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儿童图书容易翻译,并不需要太高的翻译水平。相对于成人图书,少儿图书的翻译虽然相对简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少儿图书的翻译在可读性和艺术性方面的要求也更高。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淳美著称,他擅长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营造美的意境。《青铜葵花》中的语言表达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景色的描绘充满了画面感。作为一名女性译者,汪海岚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解读原作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的意境,用另一种优美的语言把同样的意境呈现出来。

小说开篇,女孩葵花跟随父亲来到大麦地的干校,没有朋友,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原作是这样描述的: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1]2。

She was alone, like a solitary bird in a vast blue sky with nothing for company but the sound of its own beating wings. In a sky that stretches on for ever, broken occasionally by a cloud or two, but otherwise huge and unblemished, like a perfect turquoise gemstone. At moments of extreme loneliness the bird cries out, but its cry only makes the sky seem even emptier[2]6-7.

原文的表达中,葵花的孤独直抵人心,而汪海岚的翻译营造出了相似的意境,文字同样很打动人。译者出色的文字功底和女性译者对情感的准确把握让译文的表达不逊于原文,使英语世界的读者能够领略到小说的美。

(二) 归化的翻译策略

汪海岚拿到中文版《青铜葵花》后,也被这个发生在中国文革时期描写苦难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手翻译之前,她还邀请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起阅读,通过他们的反馈来斟酌采取何种翻译策略。为了能将《青铜葵花》这样一个发生在中国文革时期的儿童故事移植到英国,让英国读者无障碍地感受到小说的文学魅力,汪海岚顶着出版社的压力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沃克出版社将《青铜葵花》作为其系列丛书“世界的声音——全球最美小说”中代表东方的作品之一。因此,出版社在翻译之前一再强调要完全按照中文的表达进行翻译,不要做改动,保留原文的东方风格,体现其系列丛书的特色。汪海岚考虑到两种语言的差异和读者的接受度,与出版社不断沟通,最终出版社同意她加入更多自己的风格和创造力。在译本出版之后,汪海岚接受纸托邦(Paper Republic)网站采访时表示,译者主要的角色就是将故事用英语传递出来,保持原作的风格,但不拘泥于原作的形式。归化的翻译策略,增强了译本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英语讲究开门见山,借助从句及其它句法手段加以解释说明,整个叙述逻辑严密,滴水不漏。汉语往往按时间和逻辑顺序展开,借助动词一项项展开,使整个叙述明快简练,清晰明了。汪海岚通过语言的异化处理,将形式松散的汉语转化为结构严谨的英语,同时保留了文字所表达的神韵。她的译文既考虑到了英语读者的接受,又保持了小说的原汁原味。比如在小说第三章开头有这样一段:

祖祖辈辈都从事劳动的大麦地人,怎么也搞不明白这些城里人的心事:为什么不好好的、舒舒服服地待在城里,却跑到这荒凉地界上来找苦吃?劳动有什么好呢?大麦地人,祖祖辈辈都劳动,可还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想劳动,只是无奈,才把这一生缚在这土地上[1]42。

The people of Damaidi, who had been doing it - for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couldn’t understand this. Why didn’t these city people stay where it was nice and comfortable instead of moving to this bleak wilderness where life was hard? What was the attraction of physical labour? The villagers had no choice; their lives were bound to this land[2]65.

在上面的原文节选部分中,“大麦地人,祖祖辈辈都劳动,可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想劳动……”这样描写性叙述在译文中被处理成英语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第一句话开头的主语“祖祖辈辈都从事劳动的大麦地人”合并在一起。译文改变了原文的表达顺序,更加符合英语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特点,让读者能够流畅地阅读小说。

再比如原文第九章中描写青铜和葵花躲在芦苇荡中的情景,是这样写的:

兄妹俩紧紧地挨着,坐在芦苇深处的一个水泊边。

他们在不安地听着外面的动静[1]226。

They sat side by side, at the edge of a pool deep in the reeds, listening anxiously to the sound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arsh[2]357.

原文中作者把两句话分成了两个段落,在汉语中这样的表达有层次感,文字的编排透露出人物情绪的推进,非常有感染力。如果按照汉语的表达直译成英语,就会觉得重复累赘,不够简洁明了。因此译者翻译时用英语的状语从句将两句话变成一句话,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同样传达了原作的意境。

此外,汪海岚的译文对原文中很多重复的文字描述进行了简化。汉语中经常采用重复的语言形式和细腻的文字描述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与心理活动,而英语更倾向于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留白的形式让读者构想小说的画面。如原作第九章中村长说的一段话:

谁还不知道,这闺女走了,你们心里会有多难受吗?知道,都知道,人家也知道[1]232。

Everyone knows how painful it would be for you if she went. Everyone knows that[2]367.

原文中的四个“知道”很有力量,在译文中被简化为两个,虽然数量少了,但简洁的英语表达也同样有力量。在英汉两种不同的文字中,村长流露的感情是一样的。

通过对语言表达的改写,译文读起来流畅生动,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知名购书网站亚马逊和位于英国的全球在线书商bookdepository.com网站上读者高度评价了汪海岚的译文,重点提到的就是语言的优美。译文的质量对于翻译文学作品至关重要,对于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来说,译者与原作者肩负着同样的职责,要为儿童提供最好的文学滋养。

(三) 文化地域特色词汇的处理

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大多是以他童年生活的乡村为背景,《青铜葵花》也不例外。《青铜葵花》中葵花和青铜一家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这是一个坐落于中国南方水乡的村庄。小说中很多对风土人情和动植物的描写都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这些特色对于有共同文化背景的中国读者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容易,对于英语读者却常常是一头雾水。曹文轩的家乡江苏盐城是东海边的一个鱼米之乡,小说中的地名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翻译。译文中“大麦地”这样的村庄名译为“Damaidi, which means the barley lands”,译者通过拼音加注的形式进行翻译,帮助读者理解地名的含义。还有原文第八章中奶奶要去邻县东海摘棉花,地名“东海”译为“Donghai, near the sea”。译文通过注释的形式表达与原文相同的意象,为下文做铺垫。

除了地名具有地域特色,小说里还出现了很多水乡特有的动植物。这些生长在中国南方水乡很常见的动植物到了英文里就会产生与原作不一样的意象,阻碍读者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汪海岚对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表达采用了改写和直译加注释的处理方法,帮助英国读者跨越地域文化的差异。

如原作第三章中描写哥哥青铜时常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专心做一件事情,有这样一句:“他会用半天的时间看着清澈的水底:那里,一只河蚌在用令人觉察不出的速度爬行着。”[1]45

原文中的河蚌在中国水网交错的乡村是很常见的,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而在汪海岚的对应译文中,河蚌被调整为“crab”,表面看似乎是译错了,但却是合理的: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像河蚌这样生长在淡水中的贝类在英国并不常见,英国读者对于河蚌在水中的爬行没有概念。而螃蟹是海边常见的水生动物,也是一道美食。译文用目标读者熟悉的意象“螃蟹”来替代河蚌,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情景。译者不拘泥于原文,通过变通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原作想传达的意境。

原文中有些地域特色词很难在英语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意象,译者就采取了直译加注的处理方式。

如原作中第六章中对茨菰的描写:

现在还有一亩地的茨菰。这些日子,爸爸会时不时地去田边转转。他不想现在就刨,他要留到快过年时再刨。这里人家过年,有些东西是必吃的食物,比如芋头,比如水芹菜,再比如这茨菰[1]127。

茨菰也是中国南方的一种特色水生植物,对英国读者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一种植物。因此译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加了一段注释:

Arrowhead leaves were shaped like arrowheads, but it was really the corms that were special. They were tubes that grew in the mud but, when washed, looked as round and white and smooth as mushrooms[2]199-200.

译文中的这一段注释详细地描述了茨菰的外形和生长环境,并且用英语读者熟悉的蘑菇来对比茨菰可食用的球根。译者通过直译加注的方式让读者了解茨菰这一异域植物,同时也是为下文葵花看守茨菰田时,田里的茨菰被嘎鱼家鸭群钻进土里吃掉的情节发展进行铺垫,否则读者就无法想象出鸭子吃掉茨菰的场景。

汪海岚关注本土读者的理解能力,通过各种调适手段,增加了译本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正是她创造性的翻译,《青铜葵花》小说里“纯粹的中国儿童生活的故事,纯美的中国田园生活的景象,纯净的中华民族的文学语言,纯洁的中国式的朴实善良”[11]才得以展现在英语读者的面前,让每一个阅读小说的人都为之动容。

三、 《青铜葵花》英译本的出版推广

翻译文学作品一般都是通过出版社的出版发行进入读者的视线,这里的出版社既包括国内的出版社也包括海外的出版社。中国文学走出去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采取国内出版社翻译出版,再推广到海外去的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和出版社都付出了很大的心力,但最终的译介效果不佳。“‘熊猫丛书’和我国历史上首次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中国文化典籍‘大中华文库’项目都是由国内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最后都黯然收场。”[12]近年来,随着出版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意识到要想打开海外图书市场,必须要与海外出版社进行版权合作。通过版权输出,由海外出版社负责作品的翻译出版和宣传推广。如果能够选择与海外知名的出版社合作,那更能提升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相对于国外的出版社,本土读者更信赖本地知名出版社出版推荐的作品。

2012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与英国资深童书出版社——沃克出版公司(Walker Books)签订了《青铜葵花》的全球英文版授权书。沃克出版公司创建于1978年,是英国一家专注于儿童书籍的独立出版社,每年童书的出版量高达300种。在英国几乎每个孩子都拥有一本沃克公司出版的书。国内风靡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就是出自沃克出版社。沃克出版社将《青铜葵花》纳入其“世界的声音——全球最美小说系列”(“World voices- finest fiction from around the globe”)进行宣传推广,并邀请2010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欧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卫·阿尔蒙德(David Almond)撰写推荐词。英文版《青铜葵花》中西合璧,配以中国元素的插画和国际化的包装,既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符合英语读者的审美和阅读需求,在英国获得了多方好评。

除了国外出版社的推介,国内出版商对译本也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参加国际书展以及在国外书店进行展销,提高作品的知名度。《青铜葵花》英文版在英国出版之后就作为唯一一本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原创长篇小说在“2015伦敦中国图书节”上亮相,并在英国各大书店展销。2015年11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上海国际童书展舞台区举办了“青铜葵花,英伦绽放——《青铜葵花》英文版读者见面会”,邀请了国际安徒生奖2012年、2014年评委会主席玛利亚·耶稣·基尔女士,英国沃克出版公司版权负责人Caroline Muir女士,英国伦敦书展特约媒体代表等嘉宾出席活动,对作品进行宣传。2016年4月,在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之后,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16伦敦国际书展上展出了曹文轩全系列的儿童文学精品,重点推介了英文版《青铜葵花》。2016年8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办曹文轩作品版权推介及新作研讨会,议题为“中国故事,人类主题——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作品的故乡与远方”。通过出版社不断的宣传推广,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被越来越多的海外读者所熟悉,他的代表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四、 中国儿童文学如何“走出去”

“儿童文学被认为是最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是最容易‘走出去’的文化产品”[13], 但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一直以来却不尽如人意。《青铜葵花》译介的成功和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给中国儿童文学输出吹来了春风。从《青铜葵花》英译本的译介模式可以看出,优秀的作品是“走出去”的前提。“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故事,而且这个好的故事已经在本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那么走出去一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14]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世界的目光也开始转向这个东方的神秘国度,但我们的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翻译出版物在英语国家的总出版物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低,反映出来的正是英语世界对待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文学、文化的那种强势文化国家的心态和立场。”[10]中国文化的弱势地位要求中国文学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译入语语言文化的需求,采取合适的译介策略。

首先,在选材上要考虑国外受众的接受度,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上找到共通点,对外译介可读性和可译性较强的作品。儿童文学的受众主要是儿童,相对于成人读者已成形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儿童读者更具有兼容性和可塑性。“儿童阅读是以故事为吸引眼球的核心,真正好的故事能让来自不同文化的儿童本能地去欣赏它”[14]。因此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要重点推介那些经得起翻译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背景是中国的,但表达的内涵是全人类共通的。中国文学“走出去”还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只有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具备被强势文化接受的可能性。海外很多读者都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兴趣,很多国外的孩子也在学习中文,但对他们来说,在他们本土的图书市场上,找到中意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国的儿童文学与世界之间还横亘着巨大的空间和时间障碍。我国的出版界和翻译界要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与沟通,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广我国的儿童文学。

其次,儿童文学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喜怒哀乐感情丰富,因此译者需要有儿童本位的思维方式,能够还原作品的童真童趣。一个真正好的儿童文学译者要有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了解中国儿童文学和世界儿童文学,还要葆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的译者才能让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世界的舞台上走得更远。从长远来看,优秀的译者可以是海外的汉学家,也可以是我国本土的翻译家。但在现阶段,由于中国文化的弱势地位,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想走进西方读者的世界主要依靠西方汉学家的翻译,通过他们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地改写和异化处理,使原作更加贴近西方读者的生活。对于儿童文学来说,适当的改写并不影响作品的文学内涵,而异化的翻译策略能够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进入译入语文化。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译介主体葛浩文等人的创造性翻译,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也得益于译者高水平的翻译,才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打动海外读者和评委的心。

最后,中国出版社在儿童文学海外推广过程中,采取版权转让的形式可以大大提高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效率。海外的出版社了解当地的图书市场,熟悉读者的阅读喜好,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图书的包装宣传。尤其要加强与海外知名童书出版社的合作,利用它们的口碑和影响力来培养读者,打开市场。出版社的品牌效应是儿童图书质量的保证,海外专业的童书出版机构能够为中国儿童文学对外推广提供良好的平台。儿童文学阅读对象具有特殊性,因此童书的包装宣传也要有针对性。2005年,曹文轩另一部在国内备受好评的儿童小说《草房子》由美国长河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社将小说纳入“文化中国”系列丛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代表作品。小说的翻译出版没有突出其儿童文学的特色,没有找准目标读者,没有从童书的角度进行推广宣传。最终《草房子》英译本在美国隐没在众多的中国文化丛书中,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十年后,同样是曹文轩的作品,经过英国沃克出版社的专业推广,《青铜葵花》温暖地开放在英语读者的心里,给他们带来东方的感动。

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世界儿童文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推广任重道远,只有顺应时代,找准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的契合点,中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也能在世界儿童文学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1] 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2] Cao Wenxuan. Bronze and Sunflower [M].London: Walker Books Ltd., 2015.

[3] 童眼.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之路[J].出版广角,2011(6):32-34.

[4] 高建红.中国图书“走出去”需要更多优秀的版权经理人[J].出版广角,2016(17):32-35.

[5] 中国儿童图书走出去问卷调查和中外童书文化差异分析[J].出版广角,2009(6):20-26.

[6] 赵霞.曹文轩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进程[J].当代作家评论,2016(3):80-86.

[7] 花萌,白睿文.多方努力,共促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阅读——翻译家白睿文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7(1):79-84.

[8] 姜汉忠.《青铜葵花》英国英文版代理记忆[J].博览群书,2016(2):110-114.

[9] 鲍晓英.“中学西传”之译介模式研究——以寒山诗在美国的成功译介为例[J].外国语,2014(1):65-71.

[10] 谢天振.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实质[J].中国比较文学,2014(1):1-10.

[11] 宋建.讲述属于全人类的地道中国故事[N].三亚日报,2016-04-06(8).

[1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出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 :82-87.

[13] 潘启雯.寻找中国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文化密码[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07-15(9).

[14] 朱璐.儿童文学图书“走出去”的现状、障碍和解决之道[J].编辑之友,2011(8):6-12.

2017 - 06 - 12

孙宁宁(1967—),女,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李 晖(1981—),女,河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I046

A

1009-105X(2017)04-0075-06

猜你喜欢
译介曹文轩葵花
亲近厚实大地,疗愈澄澈童心
两袖清风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葵花王冠
重视新时期中国图书情报学的译介事业
葵花之门
葵花 外一首
葵花点穴手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曹文轩的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