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改革、金融监管与反腐败

2017-01-12 02:10
关键词:投机罗斯福华尔街

杨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中国股市改革、金融监管与反腐败

杨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2017年以来全球各国都关心特朗普政府的金融政策走向,美国主流媒体宣称特朗普政府将会放松金融监管,这种别有用心的舆论目的是掩盖围绕着美国金融改革方向出现的激烈斗争,削弱美国恢复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强大社会潮流,阻挠遏制华尔街投机贪婪的新金融改革思潮的传播和扩散。特朗普认为多德·富兰克法规并未有效监管华尔街的大银行,却给中小银行制造了经营困难并且难以为中小企业服务,因此,他主张废除多德·富兰克法规并拆分华尔街大银行,恢复监管代价低而卓有成效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也就是恢复罗斯福监管模式。但美国的绝大多数股票从一开始就掌握在少数富豪手中,即使罗斯福创造了没有泡沫的大牛市也难以让千百万民众真正富裕起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美国推荐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天然遇到了阻碍,央行、商业银行信贷难以名正言顺流入投机领域,但是,随着深化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强调发展第三产业,华尔街倡导的金融自由化正向中国日益渗透。中国应该利用美国金融改革风向转变的有利时机,勇于超越西方的股市模式和市场理论,尽快正式制定出本土版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样中国就能依法预防腐败行为,就能根治股市灾害并维护股民、储户的财产安全,就能合理合法地拒绝美国施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中国将国企、私企扩大全民属性、职工属性的产权改革,与股市改革借鉴罗斯福监管法规消除投机泡沫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超越罗斯福时代的社会主义股市模式。

股市改革;西方经济学;金融监管;反腐败

2017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围绕着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主题,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议明确要求“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且将其提高到“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高度。习近平主席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多项任务,包括加强金融监管、妥善处置风险点并加强反腐败、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等[1]。

近年来,中央政治局还曾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举行过集体学习。习近平主席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

本文尝试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发展马克思论述生产过剩危机的理论,探讨新形势下的金融安全问题,提出了论述泡沫经济的新市场失灵理论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论述了为何美国会出现恢复罗斯福金融改革的新动向,中国应该如何借鉴美国金融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股市模式,促进共同富裕并争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一、 特朗普执政后美国股市改革的新动向

2017年以来全球各国都关心特朗普政府的金融政策走向,美国主流媒体几乎众口一词地称特朗普政府将会放松金融监管,特别是借特朗普政府宣布取消多德·富兰克法规大造舆论,宣称多德·富兰克法规是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规,特朗普取消这一法规就标志着美国金融改革方向是去监管化。

笔者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美国主流媒体宣扬这种舆论是别有用心,目的是掩盖围绕着美国金融改革方向出现的激烈斗争,削弱美国恢复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强大社会潮流,阻挠遏制华尔街投机贪婪的新金融改革思潮的传播、扩散*此处参见杨斌:《特朗普获胜后的出人预料全球金融大变局》, 2016-11-27 ,来自杨斌的微信公众号: 杨斌谈天下http://mp.weixin.qq.com/s/FK2h3RqYiAmEMoevtbg6Ig.。

2017年5月2日特朗普发表的谈话证实了这一判断,他对媒体明确说准备履行竞选时的承诺,恢复罗斯福金融改革,其中关键措施是恢复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禁止商业银行提供投机性信贷并且拆分华尔街的大银行。华尔街攻击恢复罗斯福法规是恢复过时的旧体制,特朗普的看法显然与受到华尔街操控的主流媒体截然不同,他称这乃是顺应时代潮流恢复深得民心的罗斯福金融改革[3]。

有人认为特朗普任命高盛的前高管担任财政部长意味着妥协,因而不会履行竞选时的承诺并恢复罗斯福的金融法规。笔者认为,特朗普代表着受到华尔街压制的实体经济财团,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矛盾是无法通过金钱收买来调和的,就像华尔街不愿意并且无法用金钱收买广大民众一样。特朗普可能在国际、外交领域屈服于建制派的压力,但是,恢复保护实体经济的罗斯福监管法规正是其关键利益所在,因此,他不会在维护实体经济财团利益上向华尔街屈服、妥协。

可以说,观察特朗普当选后金融改革的真正关键,不是看根本不起什么作用的多德·富兰克法案,而是观察美国是否恢复罗斯福金融监管法规的动向。2017年美国众多的州和民间社团积极呼吁恢复罗斯福金融改革,相继通过支持恢复罗斯福监管法规的决议、声明,还有特朗普政府高官也反复发表支持民间潮流的声明,都表明美国社会各界恢复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声势日益高涨。

当前,特朗普亲自重申准备恢复罗斯福的金融监管法规,提醒中国经济界应该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动向,因为,罗斯福金融改革的思路与金融自由化截然相反。历史实践证明,实施多德·富兰克法案后,多年来金融衍生品泡沫出现惊人膨胀,饱受批评的华尔街大银行的规模非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频繁违法、酿造危机的大银行高管没有一个被捕入狱,这些事实都说明美国多年来的加强金融监管不过是花架子,目的是利用繁琐冗长的法规条例掩人耳目、欺骗舆论,确保华尔街的大银行依然能够获得投机暴利。

相比之下,罗斯福的金融改革才是货真价实的加强监管和反腐败,历史上曾经让众多的华尔街高管饱尝牢狱之灾,即使在里根政府削弱罗斯福金融监管法规的情况下,也曾经让数百名导致储蓄信贷银行破产的银行高管被捕入狱。因此,华尔街高管回想起罗斯福监管法案至今仍然谈虎色变,美国民众饱受华尔街掠夺后强烈呼吁恢复罗斯福的金融法规,美国主流媒体为维护华尔街利益却故意对此避而不谈。

特朗普认为多德·富兰克法案并未有效监管华尔街的大银行,却给中小银行制造了经营困难并且难以为中小企业服务,因此,他才主张废除多德·富兰克法规并拆分华尔街大银行,恢复监管代价低而卓有成效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样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又被实践证明卓有成效,彻底切断投机的融资源头后就不必过多担心繁文缛节了。

由于华尔街控制的主流媒体竭力隐瞒、阻挠这一社会潮流,关于特朗普政府放松金融监管的报道充斥了各种财经媒体,美国恢复令华尔街心惊胆战的罗斯福金融法规的社会潮流被有意忽略。中国的财经媒体过于依赖西方主流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分析,妨碍了经济金融界深入认识当前美国金融模式面临的深刻危机,以及美国社会各界与华尔街围绕着金融改革展开的激烈博弈。

二、 罗斯福股市监管模式优越于金融自由化时期

当前中国正落实中央精神加强金融监管和反腐败的力度,关键就是尽快制定本土版的罗斯福金融监管法规,这样才能抓住改革的关键确保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抑制资产泡沫的政策方针,才能阻止金融大鳄和野蛮人利用杠杆操纵市场的手段,才能有效消除资产泡沫带来的强烈腐败诱惑和违法犯罪动机,才能有效维护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才能更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百姓财富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的观点认为维护金融安全的出路是深化改革,应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改革经验。但是,有必要区分美国金融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历史实践证明罗斯福制定的1933年银行监管法规,乃是名副其实的现代金融监管制度的奠基石,曾经成功克服了大萧条并维护资本市场繁荣长达半个多世纪,而1999年废除罗斯福监管法规后制定的种种替代法规,乃是恢复大萧条前夕灾难性金融模式的返古复辟,导致美国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至今难以自拔。中国深化改革必须借鉴罗斯福金融改革的真正成功经验,并且汲取当前美欧金融自由化模式导致危机频发的失败教训。

当年罗斯福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监管法规,正是为了应对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的大萧条,还有银行提供股市融资引发的储户挤兑存款恐慌。该法案釜底抽薪切断了金融投机的各种直接、间接融资渠道,迫使投机者无法获得信贷,只能用自有资本承担风险,成功消除了各种资产泡沫并有效缓解了大萧条,伴随着美国平安度过了惊心动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岁月,催生了战后经济平稳增长的黄金时期,后来里根的金融自由化虽然不断削弱罗斯福金融监管法规,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仍然庇护着美国在经济麻烦不断中避免大的金融危机,直到华尔街用贿赂促使美国国会忘却了罗斯福改革的功绩,1999年在克林顿执政时彻底废除了罗斯福的这一监管法规。

美国政客、公众没有想到抛弃了罗斯福的金融监管法规,美联储、商业银行的天量信贷流向了股市等各种投机,无止境贪婪迅速催生了惊人的各种资产泡沫膨胀,短短数年就爆发了网络股市泡沫、次贷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大萧条阴影下人们正呼唤着重新启用罗斯福监管法规,不管华尔街将会如何咒骂、愤怒和使尽浑身解数,也不管美国政坛上将会如何上演激烈的利益争斗,最终都将难以阻挡罗斯福改革回归的新历史潮流。

1920年代,由于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投机工具创新,以及美联储、商业银行的天量信贷流入股市投机,股市泡沫达到了足以冲击国民经济的庞大规模,导致了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的大萧条。罗斯福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等法案,并非是区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经营范围的技术性法规,而是釜底抽薪切断资源从实体经济流向虚拟投机的渠道,禁止美联储、商业银行为各种投机提供信贷和票据贴现,禁止证券公司自营投机炒作而只准收取中介费,禁止大多数金融衍生品而仅仅保留少数大宗商品期货,严禁期货投机规模超过避险需求变成赌博,通过遏制华尔街贪欲膨胀来有效防止大萧条的严刑峻法。在华尔街看来,罗斯福改革是大萧条年代的极端做法,在美国民众看来当前金融模式是重蹈大萧条覆辙的极端做法,而罗斯福法规是保佑美国免于大萧条灾难的护身法宝,当年提议废除罗斯福法规的议员正捶胸顿足表示悔恨。

胡佛曾召集华尔街巨头筹资刺激股市却以死猫反弹*指的是股价在长期下跌后短时间内迅速反弹,然后继续下跌的情况。失败告终,罗斯福驱逐了华尔街在美联储的代理人并实施资本管制,严禁国内外信贷、投机资金流入股市催生泡沫膨胀,废除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谋取投机暴利的金融工具,通过强制资本戒赌克服劣根性迫使其从事生产性活动,结果非但没有遏制股市反而催生了没有任何泡沫的大牛市,这样美国才能集中资源发展实体经济并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由此可见,罗斯福的股市监管模式远远优越于金融自由化时期,实施罗斯福监管法规的年代,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很少破产倒闭,催生了没有任何泡沫并持续增长十多倍的大牛市,而次贷危机中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中有三家破产倒闭。当前美欧金融模式不仅不是改革创新,反而是反改革的返古复辟,释放出华尔街无止境贪婪并且迅速导致了大萧条阴影的回归。

三、 美国为何不愿意推广本国股市改革的成功经验

罗斯福改革成功防止了大股灾并创造了真正大牛市,美国却从来不愿意将本国的成功经验推荐给别国。华尔街对罗斯福监管法规束缚其暴利贪婪一直耿耿于怀,1970年代开始在国外寻找摆脱束缚的突破口,1971年怂恿中央情报局资助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为秘密策划政变的智利军方拟定改革方案,水门事件后美国国会调查尼克松劣迹时披露了相关证据。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核心是谋求金融资本最大利益,废除当年各国普遍实施的金融管制和资本账户管制,曾支持政变的智利大企业家也哀叹改革是最大失败,资源被国外金融投机家掠走而本国私营企业纷纷破产。华尔街不惜以野蛮暴力催生新自由主义模式和金融自由化模式,充分表明其本质是掠夺各阶层财富的社会之恶。

华尔街还在日本、东南亚寻找金融自由化的突破口。美国虽然为维护本国利益实施了罗斯福监管法规,却没有向国外推荐相关法规以免限制华尔街的海外利益。日本、东南亚国家都没有制定本土版的罗斯福监管法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依靠产业政策和资本账户管制限制投机。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强迫日本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放弃了资本账户管制和信贷流向投机的政策限制,日本某大投行首席经济学家还揭露美联储收买了日本央行,蓄意发放天量信贷刺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泡沫,还放纵美国投机资本流入炒作资产泡沫“剪羊毛”掠夺。由此可见,日本、东南亚国家缺少也不熟悉罗斯福的监管法规,否则就能以美国仍然在实施罗斯福监管法规为由拒绝美国施压,结果日本、东南亚纷纷爆发金融危机而美国却安然无恙。

旧中国时期,美国非但没有向国民党政府推荐本国实施的罗斯福监管法规,反而故意保留让华尔街尽情谋取暴利的海外乐园。国民党政府的中央银行、财政部都是由四大家族控制,同美国投机资本密切勾结炒作美元、黄金和重要物资等,中央银行发钞和西方垄断财团的资金,源源不断流入了股市、货币市场、商品市场,造成了投机猖獗、民不聊生和恶性通货膨胀,加速了国民党统治下的经济崩溃和军事失败。

新中国政府严禁货币发行和银行信贷流入投机,比罗斯福法规更为成功地根除了各种投机危害,结果反而促进了实体经济领域私营工商业的空前繁荣。建国初期私营工业企业三年增长超过了以前二十年,在抗美援朝军费超过财政预算三分之一的条件下,取得了远远超过日本、台湾地区、西欧的经济恢复成就,实现了市场繁荣、物价稳定、高速增长和充分就业。

新中国抗美援朝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迫使美国放弃了让日本、西德变成农业国的初衷,建议战略盟友实施资本账户管制严格限制投机,坦言担忧华尔街“像野兽一样贪婪掠夺”激起民变,此后才出现了日本、西德、台湾地区的战后经济复兴奇迹。但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没有正式制定本土版的罗斯福监管法规,难以拒绝美国改变扶植态度后施压推行相反政策,结果金融自由化迅速酿成了严重泡沫和金融危机。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美国鼓吹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天然遇到了阻碍,央行、商业银行信贷难以名正言顺流入投机领域,但是,随着深化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强调发展第三产业,华尔街倡导的金融自由化正向中国日益渗透。2015年股市改革大力发展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沪港通等,就逐步出现了效仿美国的抛弃了罗斯福监管法规的股市模式的倾向。

由于中国从未正式制定本土版的罗斯福监管法规,央行、商业银行信贷流入股市只有政策限制而没有法律障碍,转变改革观念后融资融券规模一年就扩大了二十倍,先是耗费数万亿元资金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股市泡沫,又耗费了数万亿元资金来挽救股市泡沫崩盘。倘若中国正式制定了本土版的罗斯福监管法规,就能避免这种毫无意义的资源浪费,就能避免给广大股民财富和民众存款带来巨大风险。

2015、2016年中国频繁股灾造成的数十万亿元损失,意味着股市泡沫酝酿机制已经接近美国大萧条前夕。中国应该利用美国金融改革风向转变的有利时机,尽快正式制定出本土版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这样中国就能依法预防腐败行为并防止干部犯错,就能根治股市灾害并维护股民、储户的财产安全,就能合理合法地拒绝美国施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

四、 股市改革应破除对西方模式和理论的迷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一位曾崇拜美欧金融模式的著名经济学家曾坦率地说,这就仿佛是打破了人们昔日崇拜的偶像头顶上的皇冠,让美欧金融模式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跌下了神坛。

许多金融界人士却并没有进行这样的深刻反思,某些经济学家仍然没有摆脱效仿美欧金融模式的误区,如有人过于迷信美欧金融模式,认为美欧已经建立了防范风险的有效监控机制,能够有效防范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可事实上,英国的金融混业监管模式未能防范2008年危机,某些学者却以英国模式为榜样设计金融监管改革。美国股市在2008年创下历史新高后不久发生崩盘,笔者曾多次撰文揭露近年来美国大牛市源于美联储滥发货币,中国股市改革却仍然坚持以美国股市模式作为榜样,结果2015年大股灾给民众造成了二十多万亿元的损失。美国的信用违约金融衍生品CDS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有人却仍然主张引入美国CDS来防范银行信贷风险。

经济学界某些人如此崇拜美欧金融模式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巨大影响,西方教科书的市场均衡理论仿佛已经植入了他们的骨髓,“看不见的手”貌似完美的逻辑论证已经让他们深深折服,于是就对西方理论难以解释的大量现实证据视而不见,致使中国股市改革效仿美欧模式一次又一次遭受了惨痛损失。

人类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着根本的不同,人类拥有着复杂的动机和丰富多彩的行为变化,社会科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自然科学理论相比更为狭窄,需要不断地根据现实世界的复杂变化进行理论创新。西方教科书理论虽然在特定的范围内能够解释某些经济现象,但是,倘若人们由此就对西方理论顶礼膜拜而忽视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就会导致思想僵化、理论教条化并在现实世界中遭到失败。

科学的魅力和力量在于探索准确反映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大千世界是如此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探索更加准确反映现实世界的真理乃是永无穷尽的过程,倘若看到理论与现实的明显矛盾而无动于衷,就会因理论滞后于现实世界而受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改革开放的成就源于“真理标准”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今天人们不应该再抛弃当年的求真精神而禁锢思想的火花。

今天,人们已经看到全球反复爆发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社会代价,看到了股价在贪婪推动下的飙升和恐惧驱使下的暴跌,看到股价反复暴涨暴跌而股指期货却根本无法防范风险,看到双十一整个商品期货市场在数分钟内发生闪电般崩盘,显示着极少数人拥有了不正常的操纵市场的巨大力量,这显示流行的西方教科书的经济理论不“真”并难以解释现实世界,人们有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而不能再继续盲目迷信美欧模式和流行的市场经济理论教条。

人们还看到明显运转失灵的股市给民众造成的数十万亿的惨重损失,千百万民众的财富严重缩水还有众多失败者自杀身亡,而同外资关联的投资基金获得了远远超过正常收益的投机暴利,大股灾后短短半年内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流失了一万多亿美元,倘若再发生一次大股灾,外汇储备下降就可能威胁到正常贸易。倘若信奉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道德中性而漠视民众痛苦,就意味着不“善”和丧失了人类的良知和道德底线,还意味着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从公众利益出发的立场。

历史上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源于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但是,今天流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不仅难以解释危机频发的现实世界,还让人们对此熟视无睹并丧失了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人们必须正视这一点才能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反复爆发的困境。美欧许多大学的师生对此深感不满并发起了抗议运动,美欧垄断财团控制的主流媒体却蓄意隐瞒、压制这一运动。

许多经济学家都陶醉于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陶醉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陶醉于市场经济自发恢复供求均衡的美妙功能。正因如此,许多著名学者公开称经济学家不应关心道德,因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够将自私的“恶”自动转变为利他的“善”。

西方教科书讲述的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对市场经济的美妙功能进行了貌似严谨的逻辑论证,论述了市场经济如何自发让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达到协调一致,这样人类就无需追求“真善美”而只需要给自私的资本最大自由,市场经济就会自发将资本自私的“恶”转化为社会福利最大化。

实际上,这是美英资本财团为获得谋私最大自由干预学术研究,蓄意歪曲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原意的“假恶丑”典型,竟然将亚当·斯密竭力反对的观点强加给了他。诺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流传最广,他写道:“市场经济的有序性最早为亚当·斯密所揭示。斯密以其最著名的论断,即在本章开篇所引的《国富论》中的一段话,指明了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和谐一致性”[4]。

其实,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指出:“不论在哪一种商业或制造业上,商人的利益在若干方面往往和公众利益不同,有时甚或相反。一般地说,他们的利益,在于欺骗公众,甚至在于压迫公众。他们不但可以胁迫政府,而且往往可以胁迫立法机关”。 亚当··斯密还在《国富论》记载和揭露了大量私人追逐利润时,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伤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现象,列举了私人资本胁迫政府帮助自己谋私的大量例证,还阐明资本谋私必然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冲突[4]。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西方教科书歪曲亚当·斯密的原意编造的自由市场神话,本身就是资本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冲突的例子。亚当·斯密竭力主张阻止资本为谋私操纵政府进行干预,而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却主张给予私人资本最大的自由,目的恰恰是让公众难以要求政府推行维护社会利益的政策,而大资本财团却可以尽情操纵政府推行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五、 中国应勇于超越西方的股市模式和市场理论

胡佛总统陶醉于自由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美妙神奇,他主张“法无禁止皆可为”并给予资本最大的自由,结果1929年坐视民众痛苦毫无作为并让股灾演变为大萧条。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政治家,他认为无法保护老弱妇女并给壮者工作的政府不应该存在下去。他认为华尔街利用民众存款炒作泡沫并操纵股市是不道德的,由此制定了1933年银行监管法规阻止民众存款流向各种金融投机。

罗斯福制定的银行监管法规是现代金融监管制度的奠基石,成功确保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长达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罗斯福的金融法规背离了“看不见的手”的教条,垄断财团操纵西方经济学界拒绝为罗斯福改革提供理论支持,1999年这一维护公众利益的成功政策在华尔街游说下被废除。

笔者在《金融软战争——当心股票、存款横遭劫掠》[5]一书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从公众利益出发的立场,提出了能够很好地解释大股灾、大萧条的新市场失灵理论。笔者认为从客观现实出发深入考察种种历史实践证据,发现市场经济的美妙、自发恢复供求均衡的功能。仅仅适用于价格均衡点附近供求缺口不大的情况,一旦发生供求缺口过大供求曲线就会发生严重扭曲,西方经济学论证美妙的“看不见的手”逻辑基础就会不复存在,市场的稳定性、均衡性就会变成市场失灵的破坏性、失控性,就仿佛机器的重要零件被严重扭曲时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倘若不进行人为介入纠正扭曲就可能导致严重事故恶果[6]。

美欧金融大财团操纵经济学界故意忽视这种市场失灵,因为这种市场失灵能够带来获取投机暴利的机会,这样让人们误以为市场失灵时的价格仍然是合理的,就会忽略投机力量可以操纵市场出现误导性、诱骗性的价格,这种价格信号就仿佛是诱骗投资者上当的捕鱼诱饵。索罗斯曾经坦言倘若他相信教科书的市场均衡理论早就破产了,他能够赚大钱恰恰是利用市场失衡而不是市场均衡。

中国许多投资者都青睐的美欧流行的资本市场理论、操作技巧,如波段炒股理论、短线操作技巧等都假设存在着有效金融市场,忽略了大量资金涌入拉大供求缺口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此时运用各种复杂、精致的炒作技巧可以暂时获利,但就像在撒开的大鱼网中为多吃一些诱饵而沾沾自喜,当广大股民沉溺于这些具有局限性的炒作理论和技巧,为虚浮的盈利高兴时却忘记了一旦收网自己就会成为捕鱼者的食物。

关键问题不是微观资本市场操作技巧而是宏观制度设计,关键出路是必须恢复罗斯福的监管法规驱逐金融大鳄和野蛮人,在金融大鳄游弋的凶险水域中即使是大鱼也难逃厄运,广大普通投资者涉险这样的市场中就必然面临更大的风险。

有人可能更多关心个人投资技巧而不关心宏观市场环境,美国民众和实体经济企业一开始也不反感华尔街,也迷恋于华尔街炮制的种种短线炒作理论和技巧,后来反复经历资产泡沫破灭才知道这是财富幻觉诱饵,才知道在华尔街利用巨额存款催生泡沫、操纵市场的环境中,就仿佛在超级金融大鳄设下的猎场中捕食终将得不偿失,才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反对华尔街的民意高潮,桑德斯、特朗普等政治家才能依靠反建制赢得民心,大选中共和党、民主党才都通过了恢复罗斯福监管法规的决议,才出现了强烈要求恢复罗斯福金融监管法规的社会潮流。

笔者认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虽是市场的自然产物,但正像亚当·斯密揭露的那样私人资本往往会推出损人利己的创新,罗斯福的金融监管法规表面上人为干预了自由市场经济,但实际上却能促使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因而成效卓著,其原理就在于限制、缩小各种金融资产的市场供求缺口,禁止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直接、间接地流向投机领域,禁止华尔街利用巨额民众存款参与投机操纵市场,特别是利用巨额民众存款提供炒作股票泡沫的融资,从而有效限制了金融资产市场的供求缺口和市场失灵。

当年罗斯福首先推出监管法规整肃华尔街的金融投机,然后再推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否则在金融投机猖獗的情况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就难以奏效,很可能无法刺激社会有效需求反而刺激了资产泡沫膨胀,变成了金融投机资本趁机获取超额暴利的投机炒作题材、道具,华尔街趁炒作特朗普行情之机疯狂套现股票就是明证。当前中国也应尽快制定本土版的罗斯福法规遏制金融投机,否则雄安新区、各地扩大基建投资的利好就会被国内外投机资本攫取,雄安概念股时而暴涨时而暴跌说明中国也存在炒作类似特朗普行情的危险。

罗斯福的金融改革确保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长达半个多世纪,倘若中国运用新市场失灵理论指导金融改革,就能充分借鉴罗斯福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并发挥社会主义潜在优势,创造出超越当前美欧金融模式和罗斯福时代的更辉煌成就。中国经济学家应该继承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追求“真善美”精神,不能继续容忍大股灾暴露的腐败丑恶和严重理论缺陷,应该勇于推动理论创新并创造出真正惠及广大民众的股市模式。

笔者认为,中国应同时进行多组股市模式的试点探索,一种试点采用罗斯福监管法规的股市制度模式,重点切断央行、商业银行信贷刺激股市泡沫,一组试点运用新市场失灵理论限制股价的波动区间,能够有效排除国内外各种资金来源的投机操纵,进一步排除企业、基金等投机操纵股价过大波动,一组继续试点当前美欧放纵投机的股市模式以比较效果,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稳妥扩大推广范围。

当年罗斯福制定了严厉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驱赶了华尔街在美联储的代理人,彻底切断了央行、银行信贷和国外资本的投机融资来源,以及战后冷战压力下坚持罗斯福改革的社会改良时期,美国股市曾在没有任何人为信贷刺激下增长了十倍左右,完全是基于公司业绩增长和民众收入增长而没有任何泡沫,倘若没有少数人持有大多数股票的高度不平等的社会财富分配,就会接近价值投资占据主导地位的人人皆为股神的天堂。

当前中国解决各种紧迫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不能消耗巨大财力维护股市并让社会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不知道何时国际投机资本又会兴风作浪制造动荡。索罗斯称他屡屡成功从做空市场中获取投机暴利,依据的是市场失衡原理而不是市场均衡理论,倘若他相信西方教科书的市场均衡理论早就破产了。这启示中国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建立新的市场失灵理论,敢于破除对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美国股市模式的迷信。

笔者认为,确保股市正常发挥作用的关键是避免过大的供求缺口,不让股价背离价值波动太大而引发严重的市场失灵,避免投机暴利吸引国内外资本纷纷涌入加剧市场失灵,杜绝欺诈、作弊等不良诱惑并让上市企业专注于价值创造,杜绝短期投机诱惑并让广大投资者专注于长期价值投资,促使所有上市公司都转变为擅长价值创造的公司,促使所有股民都成长为擅长价值投资的股神。

笔者认为,股市繁荣不在钱多,投机资本越多反而会导致股市失灵现象更为严重,特别是银行融资是利用别人的钱冒险并肯定会撤出的短期投机资本,反而会在掠夺越多的股民财富撤出后导致股市陷入更深低迷,这既为罗斯福法规提供了理论支持也被罗斯福的成功实践所证实,这就是为何罗斯福监管法规几乎杜绝了投机资本流入股市,逼迫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反而催生了没有泡沫的大牛市。融资融券、沪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种种股市通,从罗斯福的金融监管法规的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甚至还会催生更大泡沫。

试想1999年废除罗斯福监管法规后,巴菲特也屡屡投资失利,他重仓持股的富国银行、美联航等都因丑闻而损失惨重,就能知道宏观市场环境不佳甚至让股神巴菲特也难以幸免,中国股民就更是难以依靠掌握种种炒股技巧而独善其身,擅长投机炒作的温州民间资本仿佛也仅仅是捕虾的小鱼,在金融大鳄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并遭遇过被群体围捕的厄运。

2016年双十一期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闪电般崩盘背后也是金融大鳄作祟,众多专业炒作高手所预设各种市场止损保护没有发挥作用,市场上无论是做空、做多的投资者都损失惨重,这说明做空机制也无法帮助投资者、企业规避风险,无论怎样的止损操作都能够被破解并无法避免惨遭劫掠的厄运。

历史事实证明,当前全球资产泡沫频发并非必然的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罗斯福时代和社会改良时期,美国就出现过持续增长十多倍的大牛市,股民能够从中获取持续的财富增长而没有遭受泡沫破灭的劫掠。关键是必须抛弃金融自由化并重新恢复实践证明成功的罗斯福金融监管政策,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遏制资产泡沫的政策方针。

六、 股市改革、北欧经验与加快建成小康社会

需要指出,美国的绝大多数股票从一开始就掌握在少数富豪手中,因此,即使增长十倍也不能促使千百万民众真正富裕起来,中国还应该探索充分发挥公有制优势创造出让广大民众真正富裕起来的天堂,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这样才能够防止罗斯福法规创造出的资本市场繁荣反复遭到华尔街破坏,才能多方面调动职工、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促使社会财富、收入的分配更加公平,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为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奠定更加稳固的经济基础,争取早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

有人可能会说共产主义就不应该再保留股票、市场、货币,马克思曾经指出股份制有扬弃私有制局限性的积极作用,还说当旧的生产关系仍然有推动生产力发展潜力时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强调应该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公有制同每个人利益的联系,当然也不应放弃利用股票市场建立公有制与个人利益的联系。

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会趋于消亡,主要是指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压迫民众工具的消极作用,因为共产主义社会仍然有必要保留民主的社会公共管理机构,同理还可以推断出马克思设想的商品、货币、市场等都趋于消亡,也应该是指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公众利益的消极作用,就是说不应该容忍而应该积极消除货币、股市和其他市场的消极作用,同时也不应该简单地抛弃其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公众利益的积极作用。

有人可能会说马克思所说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乃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遥远目标而与社会主义建设无关。实际上,当年马克思提出的公有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等共产主义原则,更多是来自考察资本主义的现实弊病而非仅仅出于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因为当年频繁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已给民众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已充分暴露出了私有制与生产力发展和公众利益的矛盾,这就是说当年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等原则,很可能对于改革资本主义的现实弊端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北欧借鉴按需分配原则建设社会福利国家的实践颇有启示意义,促使北欧从欧洲最贫穷的地区变成了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二十世纪初,瑞典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西欧,四分之一的瑞典人口曾经为逃避饥饿而移民美国,电影《冰海沉船》记述了瑞典穷人像今天叙利亚难民一样的悲惨遭遇。

瑞典大胆借鉴马克思的按需分配理论进行社会福利国家试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并后来居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均国民收入竟然远远超越了美国、西欧。更为值得称赞的是,瑞典等北欧国家在社会发展方面更是遥遥领先,生活幸福指数、分配公平指数、清廉指数、环保指数位居世界第一。

瑞典也曾面临着激烈的阶级冲突和法西斯崛起的威胁,大萧条中失业人口的比重曾高达三分之一,远远超过了美国。当年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人士曾经主张实行公有制,但为了广泛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防止法西斯政党上台,采取了通过建设社会福利国家的方式改良资本主义。当年瑞典大量人口失业意味着难以通过提高工人的工资来刺激需求,于是只有尝试通过直接实行按需分配并建立社会福利国家,才能避免众多失业民众面临生存危机并扩大社会有效需求。

当年瑞典资产阶级曾经激烈反对提高税收、改善社会福利,但发现社会需求扩大成功帮助企业家摆脱了经营困境,还发现当社会福利提高到相当优厚的水平之后,对于保障自己、子女和亲属的切身利益和未来也很有好处,能够确保自己和所有家人、亲属永久享受体面、富裕的生活,否则即使企业经营成功也无法惠及所有亲属,一旦经营失败则富豪本人也可能陷入生活落魄状态更不要说孩子、亲属,因而就逐渐变为心甘情愿纳税而不像美国、西欧的富豪那样为避税出走他乡,这样资产阶级就逐渐从开始时激烈反对变为后来由衷拥护社会福利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欧在借鉴马克思主义改良资本主义方面走得最远,社会福利制度借鉴了大量共产主义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理念,人均国民收入从落后变为远远超越美国、西欧,瑞典的基尼系数全球最低,仅为0.25,而富豪比重最高,说明共同富裕反而催生了更多富豪。

当年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下民众生活艰难弊端,提出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美好理想。马克思曾经设想物质极大丰富、人们觉悟高时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但是,北欧国家却大胆借鉴共产主义理念进行了大量社会实验,发现尚未达到马克思设想条件时渐进按需分配就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反过来大大加快了物质丰富和人们觉悟提高。政府官员、企业家不担忧自己和家人的未来生活得不到保障后,就大大削弱了不择手段行贿受贿、疯狂敛财的贪污、腐败动机,就愿意更多考虑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就愿意更多考虑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利益。

人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解释北欧模式的成功,如北欧古代扩张积累的财富,人少地多的优越自然环境等。实际上,北欧的成功主要源于大胆的社会实践探索,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北欧领先全球、独树一帜的政治清廉,还有对绿色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不倦追求,没有社会制度保证和全民的高度自觉性,丰富自然资源很可能导致贪污腐败、挥霍浪费。

北欧的滥用抗生素污染仅为以环保著称的德国的十分之一,倘若资本家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很难实现绿色环保全球第一。这说明北欧在物质尚未极大充裕条件下就引入按需分配的理念,取得了大大促进物质丰富与人们觉悟提高的出人预料效果,甚至资本家也不愿意为私利而损害环境保护和社会利益。

1974年发展中国家曾共同努力通过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联合国决议,显示出了当年南方国家借鉴西方社会改良特别是北欧经验崛起的渴望。美国格外恐惧发展中国家效仿北欧的成功经验,恐惧也像北欧一样从落后变为远远超越美国,于是在1975年委托纽约外交关系协会紧急启动了特殊研究项目,为维护全球霸权并遏制南方国家崛起而抛弃了冷战时期的社会改良政策,制定出了通过转向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促使世界经济解体的战略,故意吹捧攻击瑞典模式乃是“通向奴役之路”的哈耶克,将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被西方长期排斥的边缘、反动学者,通过西方主流媒体吹捧成反潮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竭力施压各国推行同北欧模式截然相反的新自由主义[7]。

中国发挥社会主义优势就完全可能创造超越北欧的奇迹,如中国探索马克思所说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让人人都能按不同的相关系数分享所有国企股份的股市增值收益,这样能够避免加重企业的税负并更广泛调动积极性,很可能优越于北欧国家依靠高税收支撑的社会福利制度。

七、 中国应探索通过股市改革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以往的国企股份制改革受到科斯产权理论的影响,全民所有的公有产权过多流向了少数高管和企业法人手中,忽略了马克思强调的生产社会化规律和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主张,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贫富分化、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基尼系数过高。

笔者认为,股份制改革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新自由主义,应该更多体现职工属性、全民属性和社会属性,探索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有效办法,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建设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探索国有资产改革增强全民持股属性和职工持股属性,促使全体民众和广大职工都能够参与监督和分享利益,如鼓励定期轮换的全民代表、职工代表参加监督经营,促使全体民众、广大职工能够分享利润和股票增值好处,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新加坡、挪威的国有企业经营良好、利润丰厚,都通过全民分红再分配效益而深受民众的拥护,鼓励了民众参与监督促使国企高管廉洁并阻止私有化冲动。

国有资产本来就属于包括职工在内的全体民众,国企职工是劳动价值创造者和最大利益相关群体,给予广大职工更多的股份有利于激发国企活力。国企产权改革不应该依据科斯产权理论实行产权多元化,以免经营者、私企、外企和官员相互勾结腐败掠夺,侵犯本来应该属于全体民众和广大职工的股份权益。

科斯本人曾明确指出中央情报局蓄意歪曲了他的原意,将非现实条件下推演出的科斯第一产权定律,作为虚假的理论依据来误导各国推行盲目的国企私有化,让人误以为公有财产明晰到任何私人都能提高效率。国企改革不能出现职工股代表、全民股代表的缺位,否则政府官员、经营者就会非法掠夺国有资产。倘若仓促推行国企产权改革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还错失像华为公司那样通过职工广泛持股的改革,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良好机遇。

国企应该依据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公有制基础上依据利益相关程度大小重建个人所有制,以全体民众共享股权为基准设定利益相关调节系数,利益相关程度越高,持有企业股权的调节倍数就越大,如企业经营者的利益相关调节倍数大于普通职工,社区民众的利益相关调节倍数大于一般的全民股东,企业的股权结构应该反映利益相关结构并相互共振,促使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并分享股份分红、增值,发挥公有制优势落实“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这样既能激励企业充分调动上下、内外积极性提高业绩,还能督促企业以不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追求经济效益,如社区全民股代表会督促企业有效治理污染,职工股代表会督促企业改善安全设施防止安全事故,消费者的全民代表能够及时制止毒奶粉等造假现象,住户的全民代表就会阻止政府、企业抬高地价、房价,上下游企业能够帮助企业的产品创新和改进质量等等。

股权结构应该鼓励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经营和分享利益,包括股东、职工、经营者、上下游企业、社区和民众,形成上下、内外都共同关心改善经营业绩的强大激励机制,形成利益共振合力创造价值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回馈社会,允许全民股东、职工股东在需要时出售兑现部分股份,促使全体民众从切身利益出发维护、支持公有制发展,防止出现少数人掠夺全民股份而多数人无力阻止的局面。

中国产权改革应该依照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经济规律,拒绝科斯产权理论强调私人属性而忽视社会属性的误导,防止少数人内外勾结掠夺全民和职工股权的欺股瞒东现象。中国为了防止腐败谋私的巨大诱惑促使私有化泛滥成灾,应尽快试点、推广这项改革以巩固基本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广泛的经济参与民主,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基础。

政府还应通过税收优惠转股、债转股等各种方式,鼓励私人企业试点职工广泛持股改革,增加职工属性、社会属性以符合生产社会化经济规律。对于私人谋利欲望与利益相关者相互冲突的民营企业,还应试点引入利益相关者入股并参与监督经营,以解决社区污染、损害消费者、安全事故频发等难题。

对于存在着较大外部负面效应的一些重点行业,如雾霾污染相关行业、食品安全事故和矿难频发的行业,可以考虑试点减免税收优惠转化为全民股份的办法,委托利益相关程度高的消费者、职工、社区居民等,优先作为全民股代表负责监督减免税收参股资金的使用,优先用于治理雾霾等污染、不良网络游戏等老大难问题,如让社区居民作为全民股东监督企业进行绿色改造治理污染,让孩子母亲作为全民股东从内部监督奶粉等食品的安全生产。

这是能够促进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更好为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并符合生产社会化规律,过去实践证明缺乏内在动力仅仅从外部监管效果不佳,这样有利于消除企业贪图利润并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更好地治理雾霾污染并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还有利于帮助相关国企、民企减轻税负并克服经营困难。

中国将国企、私企扩大全民属性、职工属性的产权改革,与股市改革借鉴罗斯福监管法规消除投机泡沫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发挥在公有制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优势,又能激励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专心创造价值,这样中国就能创造出超越罗斯福时代的奇迹。

当所有国企、私企都进行上述社会混合所有制改造,大大增加了职工属性、民众属性和社会属性,全体民众都能够分享到所有企业的股份分红、增值,而且在同自己利益相关程度越高的企业中,就会自然享有越大参与监督和分享利润、增值的权利,从而逐步过渡到同人人利益戚戚相关的新公有制模式。

这种新公有制模式开辟了向共产主义渐进过渡的新路径,逐步建立起公有制同个人利益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原则同时共存,不相互矛盾而且相互促进、扶植并产生共振效应,如职工广泛持股的收益也有强大激励劳动效应,鼓励职工获得劳动收入的同时也获得更多股权收益;民众因遇到生病、意外等无法工作而劳动收入减少时,可以通过部分出售股权收益弥补劳动收入下降,这样按需分配不仅能获得社会保障制度的支持,还能获得全民股权带来的各种收益支持。这样激励优秀经营者、技术人才、职工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够通过公平财产收益惠及全体民众和利益相关者,不会因为少数人垄断财产收入而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促使全体民众都站在越来越公平的起跑线上参与文明竞争,不会因为财产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机会分配不公平,既是扩大内需的需求侧改革,也是提高效率的供给侧改革,能够有效地防止贫富分化、生产过剩和经济金融危机频发。

对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公共安全事故多发的各种行业,私人企业扩大社会、民众、职工的持股比重,能够从企业内部决策上防止少数人损害多数人利益。对金融业、军工生产等投机、欺诈、腐败贿赂多发的行业,应该严格限制私人资本进入以防止特大负外部效应,确保公有证券公司的目标是专心为广大股民和上市公司服务,满足于收取合理的服务中介费而不贪婪谋取投机暴利,确保公有军工企业的目标是专心生产高性价比的各种武器,杜绝高估成本、回扣贿赂和煽动战争谋取暴利。

这些战略性、公益性国企通过扩大经营者、职工的持股,既能增强经营活力、提高效率又能避免损公谋私弊端,没有必要引入私人资本导致代价高昂的负面外部效应,能够防止像美国一样频繁爆发金融危机和军工财团煽动的战争。

[1] 人民论坛网.习近平金融安全讲话透露2017反腐新动向[EB/OL].http://mt.sohu.com/ 20170428/n491102927.shtml, 2017-04-28.

[2]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重申政治经济学作用:“五大理念”贡献“中国智慧”[EB/OL]. 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1126/c385475-27859814.html,2015-11-26.

[3] 华尔街见闻网.特朗普再提拆分大银行 称“正积极考虑” 恢复罗斯福法规[EB/OL]. https:// wallstreetcn.com/articles/ 3007066, 2017-05-02.

[4] 高连奎.反误导:澄清经济学误区 哈耶克是极端主义者[EB/OL]. http://www.61388.com/ html/rw/2015/0831/0S13411R015.html,2015-08-31

[5] 杨斌.金融软战争:当心股票、存款横遭劫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6] 杨斌.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J].探索,2016(3):5-14.

[7] Criton Z. The CFR project 1980s[R].Report 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1979.

2017 - 04 - 28

杨 斌(1957—),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F832

A

1009-105X(2017)04-0001-10

猜你喜欢
投机罗斯福华尔街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罗斯福的壮举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罗斯福的壮举
华尔街“海盗”
华尔街铜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