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健全创新人才教育体系

2017-01-12 01:35
中州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技能技能人才

毛 杰

(河南省教育厅,郑州 4500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在推动技术的创新及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重要性。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文件也相继出台,这标志着国家 “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中已经纳入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高技能人才的合理定位及其个体特点

(一)对高技能人才的合理定位

高技能人才主要有以下六种能力:技能是指人们不断练习已有知识,将部分动作经过合理组织并完善,最终形成整体动作系统,实现基本活动方式的自动化,高技能由此产生,而高技能人才是指可以操作高技能的人;高技能人才具有动手能力强的特征;高技能人才“手脑并用”,可以在生产活动中将现代科学知识和技巧综合运用,解决实际生产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整合生产实践中技术及经验的同时运用心智技能,最终实现手与脑共同操作,这也是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一般技术人才的根本区别;多数高技能人才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生产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在从设计到产品的转化过程中进行技术攻关,并充分带动和组织协调其他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强;高技能人才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具有高超生产技艺,可以完成技术含量高的实践操作任务,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敬业精神。

综上所述,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生产技艺和技巧,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要能够完成复杂的技术性操作,并且能够协调组织。高技能的适应性很强,其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生产活动中,一方面对岗位通用的技能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又具有专业背景下的专门技能。高技能人才的高主要指其适应能力比较强。

(二)高技能人才个体的特点

1.对已有知识接受和善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现代高技能人才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知识化,一方面要掌握目前社会广泛使用的技能知识,另外一方面,还要对崭新的并且发展完善中的新知识有所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主要是侧重于人员自身拥有知识的不断积累,应该重视提高他们的智力开发以及利用,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才的智力因素。

2.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想要真正体会知识的含义,必须经过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将知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体现出来。掌握知识融入实践的能力对于高技能人才来说非常重要,而这种能力,要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技能培训,并进行动手操作才能达到深刻掌握知识的目的。只有掌握现有知识,才能增强掌握新知识的兴趣,最终为个人知识的完善打下基础。

3.具备整合知识系统的能力

高技能人才整合知识系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技能人才能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库,并使之系统化,整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整合知识系统。这需要高技能人才具有相当的智商和情商,在整合过程中同时使用智商和情商因素,建立健全自身知识库。

4.知识迁移能力

高技能人才想要继续发展,还需要有理解和分析更高层次的知识基础和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即知识转移的能力。

5.认知自身和社会的能力

个体认知能力,就是对于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生产、生活中取长补短,而社会认知能力,就是对社会现状以及发展的指理解和适应能力。高技能人才的这种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能正确认识自身及社会,才能走向成功。

(三)高技能人才的类型具有多样化和动态发展趋势,素质的全面性和突出的创造性

高技能人才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既有行业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有具有专业知识以及高新技术的知识技能型人才。针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会越来越高。发展阶段不同,对于知识、技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根据目前我国不断调整提升产业结构的现状,评判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也会有动态发展。

高技能人才通过教育和培养,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知识并经过大量的实践操练,达到实操技能的提高,在实践中解决难题。高技能人才创造性突出,心智技能化的程度较高并较多地掌握了精密技术,能解决机械化、自动化和中高端技术问题,此种能力将现代科学知识与技艺结合,并综合了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

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要实现我国战略目标,从原来的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必须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向高端化发展产业链条,提升行业产业的技术含金量以及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要完成此目标,需要建立一支既懂技术、有技能,又能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承传播,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现阶段,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是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产生旺盛需求,如何突破高技能人才短缺造成的产业转型的“瓶颈”,是高等教育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高技能人才资格证书获得人数随着自然年呈抛物线型增长,这表明经济处于发展中,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由于现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

(二)高技能人才逐步提升,并适合岗位需求

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技能人才,必须从岗位实践中学习锻炼,并通过实践来提升技艺。只有不断地练习验证理论知识,通过经验的逐步积累,高技能人才才能提高技艺掌握技巧。技能是与岗位直接相联系的,并伴随企业技术进步而发展。技能提升是渐进的,它也决定了高技能人才唯有在生产、工作实践中才能逐渐成长。通过岗位的实践锻炼,高技能人才才能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经过若干环节和阶段,才能真正达到成熟阶段,此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历经从生至熟 ,再到巧,最后达到专业实操能手的不断提升过程。只有将培养高技能与生产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人才在一线岗位立足。

三、搭建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应用型院校的重点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技术型职业人才。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和技能,以其创造性劳动直接服务于生产实践领域,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其中包括双重含义:一是“工程型”人才,能够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设计运行;二是在生产或服务一线,能够运用智力或操作技能,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变为物质形态的产品或者具体的服务行为的“技能型”人才。

高等院校培养服务社会经济的高技能人才,要把符合学生成才的需求作为出发点,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构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体系,要设计适应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和与此相配套的创新教育人才评价体系;搭建以提高学生创新技能为特征的创新教育硬件平台;搭建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素质为特征的创新教育软件平台;将国际职业标准融入到职业教育标准中,培养国际化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

(一)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加强政府部门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管理

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要进行积极的舆论宣传,政府的推动是对高技能人培养最有力的保证。政府部门要对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全面负责,如果在建设队伍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并将人才培养纳入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2.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

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如何健康稳定发展,经济的投入是关键。可采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形式,包括政府、受教育者、企业及社会等共同筹措资金。根据我国国情特点的影响,政府投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人们对高技能人才的了解还有一定偏差,政府应担当起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依据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对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的力度,使政府的此项公共职能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

一方面通过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资,企业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并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目前社会消费结构调整,公民的主要选择方向将放在教育投资上,而个人教育投资的社会背景显现为知识经济对人才的普遍需求。从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通过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资金投入,以形成多元化费用来源的新局面。

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在全世界高校都有相关成功经验实例证明。作为高等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和企业要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寻得利益的共同点,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并将培养针对企业应用的高技能人才确定为目标。院校的优势在于师资资源和教学环境以及配套管理部门,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则是企业的优势所在。学校和企业应该通过优势互补,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互利互惠目的,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进改革试点,进行 “订单式”和“工读结合”等教育改革。采用理论结合实践,实训与生产现场挂钩来进行教学改革。校企双方要不断开拓思路,在创新求变中找到合作的契合点,进一步深入稳定合作,在合作中探索具有特色的教育科研道路,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二)建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1.建立健全客观公正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有效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聘任和评价人才,应保证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将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关键和价值导向。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要求客观,并能够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正确方向和标准评价高技能人才,务必不拘一格,人才的职业能力以及工作业绩在体系里能够得以体现。

2.以工作业绩与职业能力作为考核标准

把突出工作业绩并结合人才自身的职业能力特点的标准体现在高技能人才的考核模式上。放弃传统的评价模式,不再单一以学历、资历作为评价标准,不以证书评判人才。在人才评价过程中,将人才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列为重要考核内容,并在新技术及新知识方面加强考核。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对运用新技术及新知识的能力的考查势必日趋重要。

对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要在企业内部统一标准化。要求在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并对考核过程进行监督,实行人才的实操能力与工作实效相结合的评定方式,一方面要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能力中重点突出出来,另一方面体现其对企业的实际贡献,此项主要通过业绩评定来实现。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制定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来确定考核的内容。

3.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需经社会以及企业审核通过

在建立和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过程中要综合各种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要经过社会以及企业行业内部的多方认可,用能够运用的社会的相关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包括国家、社会、企业各层面。在整合过程中遵循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原则,使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更加深入。着重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加强选拔并针对选拔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专业的指导。推进职称改革力度,促进发展资格制度建设,扩展职业资格实施范围。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并在其基础上,推行实施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的国际化认证。

4.将岗位要求与考核评价标准相结合

要根据高技能人才不同的领域和性质细化人才评估标准。制订的人才评价标准应根据实际的需要和发展进行相应调整。在坚持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前提下,提倡“培训在前、鉴定在后”,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发展。依据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将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专业领域作为重点。编制具有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的实用性新型教材以及行业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规范,并使其内容符合动态发展。

5.政府部门在考核过程应发挥指导作用

在考核过程中,评价的标准要统一,并遵循社会考核、企业聘任的原则。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考核中要对考核全局统筹把握。通过合理规划,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以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性。

6.评价方式与手段与时俱进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更新高技能人才评价方法手段。人才评价方法手段灵活多样,笔试、面试、展示成果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目前,高新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正处于飞速发展状态,将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人才评价的信息化水平,并实现评价资源的共享,从而形成高技能人才库。

(三)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保障及稳定工作

为了提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相关保障制度和措施,改变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1.加强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适应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对高技能人才因为在前期的学习和实践中已经投入大量的成本,所以与之配套要求高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呈增长趋势。为了稳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不仅仅通过工资收入来满足其需求,还必须通过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来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高层次需求。

2.建立机制激励高技能人才

为确保对高技能人才的全方位的激励,以市场为导向,在健全完整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具备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的激励机制。

分步骤建立按劳分配激励机制,使其与市场上的高技能人才价格相匹配。根据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以及业绩贡献确定其收入分配的相关待遇,并对高技能人才采用各种形式的奖励。针对具体的生产技术岗位进行岗位激励,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如竞赛、评定技能等级等,授予人员荣誉鼓励其钻研技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从生活各方面关心体贴高技能人才,增强其归属感。

[1]王芳.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6(5).

[2]马国刚.基于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模式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3]李传伟,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2).

[4]霍连明.高技能型人才能力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高技能技能人才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人才云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拼技能,享丰收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