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萍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生词和表达手法,从而达到理解文章大意和升华语文素养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本文主要讲解了引用略读法、精读法和摘抄法这三种方法进行阅读,以期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B-0033-01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从阅读课文与积累素材入手。小学生阅读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的正确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引进一系列阅读方法,让学生们有方法、有根据,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捕捉作者的思维亮点,并及时进行积累,同时提升写作能力。接下来,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略读法、精读法和摘抄法这三种方法融入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略读法,了解文章大意
略读法,是指对篇章或文字进行选择性阅读,旨在了解文章的大意。阅读文章开始时,小学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们自由略读的空间,让学生们将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标出来,自己查询后,进行略读,进一步了解文章故事梗概。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梅兰芳学艺》时,先让学生们进行课文略读,即先对课文中的一些关键文字粗略阅读一遍,不需要深究每一个生字、生词的意思,而是在略读的过程中将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勾画出来,自行查询,并在反复略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梅兰芳是什么人?梅兰芳怎样学艺的?梅兰芳跟谁学艺?学艺的过程是否顺利?最后结果如何?学生们经过简单的略读,对于以上的问题有了答案。此后,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答案进行略读,在检验自己答案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给予学生们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们在课文讲解之前先进行课文略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自主研读课文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们在略读完成后,对于后续文章的讲解也充满了兴趣。
二、精读法,捕捉思维亮点
理解一篇文章大意最关键的一步就在于仔细研读,即精读。学生们使用精读法进行文章的研读,就应当从文章的巧妙用词、句子表达和段落设置处入手,思考作者用词、用句的主要用意、表达效果以及思想感情,进而深层次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捕捉作者一刹那的思维亮点,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时,先给学生们讲解这篇文章写作时的背景资料。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们逐字逐句研读这篇课文。文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写的就是与亲人的分离,以及作者远在他乡的思乡之情。进一步研读课文后,学生们了解到这首词的作者苏轼在创作的时候正值失意贬官,与家人分离,恰逢这一年的中秋佳节,苏轼想起自己远在他乡的亲人,在醉意朦胧中写下了这首词。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们换位思考,若是自己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仰望明月、思念家人,是否也会有这样流传千古的思乡情怀。
学生们通过使用精读法阅读文章,不仅可以欣赏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文章中的一些描写手法还原作者当时的思维亮点,从而理解文章大意,体悟文章语言之“美”背后的意蕴之美。
三、摘抄法,积累习作素材
阅读的成果也广泛应用于学生们的习作练习,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在习作练习中应用,不仅能够增强作文的文化底蕴,还能够通过写作应用达到复习知识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语文《桂花雨》时,先为学生们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们欣赏文中描写桂花的优美语句,并要求学生们将有代表性的句子摘抄到写作素材积累本上,以待写作引用。学生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摘抄。有的学生摘抄的内容有:“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前后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积累课文中的一些好的语句,应用于写作训练。
通过将好词好句加以摘抄积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们对于所读文章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取得阅读与习作共同提高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们讲解课文的大意,教会学生们识字断句,还应当教给学生们阅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文章的大致意思,有问题、有目的进一步精读课文,有效挖掘文章中的思维亮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让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摘抄积累,逐渐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晨.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小学语文,2008,(12).
[2]于跃.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参考,2013,(2).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