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探微

2017-01-11 23:06文必武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共生民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对西部大力发展,以提高西部地区经济与中东地区相持衡而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制度,职业教育是开发项目的重中之重。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是科技进步的需要。因此,全社会都应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甩掉“学而优则仕”的腐朽思想的束缚,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的美好明天。六盘山下的隆德县是西部地区贫困的一个小县城,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背景,职业教育观念的落后让本地区的职业教育停滞不前。这篇文章主要阐述几个主要问题:(1)观念和理念问题,(2)教育教学管理问题,(3)政府行为问题。在进行职业教育时,要坚持政府统筹、教育与社会沟通、资源共享、功能多样、开放办学等原则。另外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六盘山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化、城市化程度比较低,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少数民族农村人口比较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困难大。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解决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对振兴民族地区经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改革的低谷和困境。教育专家们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从面向三农转为面向城乡,从单一就业教育转为就业与升学教育并重,从为本地积累新生劳动力转为向外地大批量转移新生和剩余劳动力。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还是新与旧,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如果单从中等职业教育的性质、目的、形式出发,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之间联系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很多。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能力为基础、学员为中心的新职教理念为背景,建立一套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联系的二元联系机制,让二元联系机制的运作模式和这种机制发挥水乳交融作用,职业教育的效果将会锦上添花,如鱼得水。

关于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几乎空白。只有少量关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如:焦俊霞提出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改革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积极、公开、平等、有效的人才竞争机制,使人才个性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施展。刘世树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灵魂,是使经济建设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源的观点出发,通过调查,发现民族地区面临着人才大饥荒,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普通型的人才较多,专业型的人才少;二是懂行政管理的人才较多,会经济管理的人才少,三是具备传统知识的人才较多,具备新型知识的人才少,并进而认为人才的紧缺,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刘胜康提出,在开发中民族地区要树立系统的人才一开发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社会环境,制定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以上研究主要从职业技术人才的市场观、就业观出发,着重探讨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就业和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进而集中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模式、学制、实习与见习方式、师资等问题上,几乎没有从教育对人的发展、对人的价值的维度,没有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未来发展需求、人如何适应未来急剧变化的生活世界等维度来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问题,至于探讨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更是无人论及,相关研究寥寥无几。而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则而临双币的发展困境:一方而从市场定位的角度要与东部地区的中等职业教一育进行就业竞争:另一方面,又由于远离就业地、专业师资短缺、实验实习条件简陋、学制压缩,加上更重要的是学生民族文化的先天背景等因素,必须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路径。因此,研究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共生是一个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是指生物之间的一种生态关系,生物之间除了竞争、寄生、捕食和原始合作的关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关系,即互利共生,简称共生(Symbiosis)。共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ionDebary)在研究真菌时于1879年提出。从理论上讲,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的有机体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在共同的生活中双方均获得利益,但彼此不能分开单独生存。共生的结果,往往使双方更能适宜环境,从而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突出并带来对人自身及其所关涉关系的危害。不仅如此,教育竞争也因竞争的双刃性在促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科技发达的同时,使得教育自身衍生了诸多弊端如排他胜、封闭性以及非均衡性;对狭义科技取向的教育而言,其占有性的当代形态使得教育自身、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呈现一种单向度的、畸形的发展倾向,并带来诸多危害,所以共生哲学理念的重要维度一科学与人文共生,同样给科学主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参照。可以说,当代教育竞争与科技的极端化发展是背离共生的。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险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作者简介】

文必武,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宁夏隆德县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山泉》文学杂志主编;2012年出版个人文集《山泉诗文集》,2016年荣膺全国书香之家称号。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共生民族
我们的民族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