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丹
摘 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相关职业核心能力,而英语阅读教学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翻译工作坊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活动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英语阅读和翻译水平。文章分析了工作坊的背景,探讨了翻译工作坊在高职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翻译工作坊;高职公共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85-02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尤其阅读教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差,生词词汇多,语法结构复杂等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观能动性差。尽管教师耐心讲解与梳理,无一幸免不了枯燥的课堂氛围。基于当前这种教学现状,力求达到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笔者将翻译工作坊应用到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期望达到改善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还原学生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注重人文素养的渗透,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
一、背景
(一)定义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19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则是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二)工作坊的角色划分
开展工作坊之前,要对其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划分,一般工作坊的角色有三种,分别为参与者、专业者、促成者。参加活动的人称之为参与者,俗称:群众。具有专业技能,对于进行讨论之专业主题直接助力者称之为专业者,至于主持及协助工作坊进行的人则称之为促成者。
(三)工作坊的基本操作形式
工作坊的操作方式,随着不同的议题,而变更操作上的手法,但基本的模式与架构是不变的。
1.资讯的分享。就是将原有的基本信息共同分享。透过这样分享的过程,可以将参与者所持有的资讯、讨论成果互相分享,让参与者能够在平等的立场下共同讨论、交换意见,进而凝聚意识。
2.小组设计。第二个阶段主要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参与者可以继续互相讨论。透过小组讨论的过程,让参与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
3.全体表达意见。最后阶段是各小组的发表时间。发表共同讨论出来的成果,和其他小组互相交流。随着各个小组的价值观与立场的不同,利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事情,希望藉此沟通协调的机会,共同思考出一个最适合的方向。
(四)工作坊在学习领域的应用
当今学术界,许多学者运用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取得良好的效果。工作坊是一种学习手段,是一种针对一项或是多项讨论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识的一种交流方式。工作坊过程中,它可以让每一个参与者互相发表意见,以游戏的方式带动参与者的参与感,用轻松的方式让参与者了解其项目的动机、目的,不仅可以获得多方的意见与想法,更有利于议题的讨论及整体活动推行。因此,它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对构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生动活泼课堂氛围,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翻译工作坊在高职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译工作坊设计理念
翻译工作坊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冲动,使其产生学习动力,从而构建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地思想碰撞,培养自主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翻译能力。
(二)翻译工作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步骤
本文的所有实验对象来自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其研究以《职通英语综合教程1》unit 4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为例,《职通英语》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和权威性。
1.课前导入presentation
每次课文学习之前,会给学生布置一个小组作业(2个小组左右),就是针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做一个与之相关主题的presentation,教师事先要对课文主题进行提炼,根据课文主题,提炼出与之相关的一到两个话题,布置给不同的小组。课前导入运用presentation形式的用意在于:一是可以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课前导入presentation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背景知识的学习,扫除英语阅读背景知识的障碍,为进入到课文阅读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Skimming and Scanning
通过背景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大意了解,运用了英语阅读常用的技巧:Skimming and Scanning,让学生完成练习第一题true or false和第二题的填空题,通过这两种题型的练习,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化的认识。
3.词汇自主学习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生词较多,采取小组词汇自主学习的形式,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认为的生词划出来,然后小组划分段落进行小组词汇扫盲学习,每一个段落选一个学生代表作为词汇教学小老师进行讲解,最后教师进行补充说明。这样一个学习模式,可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可以为教师节省冗长单调的词汇教学课堂时间。
4.小组翻译工作坊
经过课文背景知识的学习,课文的大意和细节学习,词汇学习,扫除了学习者的阅读障碍,进入到课文分析环节,按照翻译工作坊的基本操作模式,每个小组成员组成一个小小的翻译工作坊,完成资源分享后,每个小组组内进行工作坊的角色划分,务必保证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在工作坊中扮演的角色,除了参与者、促进者、专业者,根据翻译工作坊的现实需要,笔者还让学生们增加了记录者这个角色。这里的专业者,一般是由组内英语水平稍高的学生扮演,促进者让有一定掌控讨论场面能力的学生担任。组内角色划分之后,教师会对每一小组进行段落翻译任务分配,基本原则是每个小组翻译一个段落。经过任务分配后,全班一共13个小组(小组成员一般由5-6个学生组成),基本上每一个段落有2-3小组对其进行翻译。教师作为指导者,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聆听他们的讨论意见,为其存在困扰的地方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在小组翻译工作坊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资源分享学习,综合小组成员的意见,记录者写下最佳的翻译成果。小组翻译工作坊的时长一般掌控在15-20分钟,因此,教师除了指导学生之外,还需要跟进每个小组翻译工作坊的进度和掌控其场面。
5.小组报告
小组翻译工作坊讨论完毕之后,每个小组选派一个小组代表发言,拿着自己小组的翻译成果上台进行分享,遵循相同的段落至少有两个小组进行分享的原则。在小组报告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比较学习小组之间的翻译差异,指出翻译不到位的地方,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例如:unit 4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第二段Hong Kong 中的一句:
(1)Tourists come to see and hear the beautiful exotic birds.
小组A的翻译:游客们来到这里观赏和聆听那些美丽的外来鸟。
小组B的翻译:游客们来这里观赏美丽奇异的鸟和聆听它们的鸟叫声。
范文的翻译:游客可以来观看并且聆听各种美妙的鸟叫声。
对于这句话翻译他们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exotic这个单词的翻译过于古板,直接翻译成它的基础意思,并没有根据文章的语境对其进行灵活处理;二是,对see and hear这两个感官动词的翻译没有较好的一个把握,观赏的应该是鸟,聆听的应该是鸟叫声,而不是聆听鸟。
再例如:第四段Amsterdam中有一句:
(2)In December the market is green with Christmas trees.
小组A的翻译:十二月,市场到处都是绿色的圣诞树。
小组B的翻译:十二月,整个市场都会被圣诞树装饰成绿色。
小组C的翻译:圣诞树使十二月份的花市变得绿意盎然。
范文的翻译:12月份,整个市场都会被圣诞树装饰成绿色。
这句话的一个理解难点在于is green with,对其理解不到位,就会有翻译偏差。其中小组B理解到位,而小组C在此基础上,翻译得更有诗意一些。
由此可见,对比学习,翻译工作坊对于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有趣,生动一些,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思想碰撞,通过讨论交流,对文章有更为细致的理解。
6.教师点评与总结
每一段落,小组报告完毕,教师要对这个小组报告进行点评和对这一段落进行补充讲解。最后,对整个文章学习进行回顾与小结。
三、结语
翻译工作坊是一种比较适合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相关职业核心能力,通过翻译工作坊的形式,不仅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英语翻译水平和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而翻译工作坊在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拓宽了学生个人思维视野,铸就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尽管翻译工作坊应用在大学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其优越性,但其显著性效果需要一定的考究。因此,建议今后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白素,杨跃,袁金月.“三乡”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presentation 的学生能动性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2).
[2]李华,叶长秋.Text A与Text B互为一体教学研究—高职公共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
[3]王爱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思考——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视角[J]. 鄂州大学学报,2015(22).
[4]王雯雯.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运用[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
[5]张慧莲,张俊杰.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