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卫
《百战奇略》:七旬老将依仗地图建奇功
◎ 前卫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预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百战奇略·第四卷·斥战》
“百闻不如一见”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个判断事物的朴素真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给后人留下这句名言的人叫赵充国,是汉代一员智谋双全的将军。赵充国带兵打仗无数,但被传为美谈的却是宣帝年间(前74年~前49年)平定羌患一役。这一仗,年已七旬的赵充国所使用的胜利法则不是勇猛,而是善用地图的谋略。
作为著名的兵书,《百战奇略》在第四卷《斥战》中以此战为案例,论述了侦察对于军事战争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而地图正是侦察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百战奇略》曾名《百战奇法》,传说是明代刘基的一部军事著作。《百战奇略》是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军事理论专著。
在《百战奇略·第四卷·斥战》中,刘基提到:“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斥候”是古代侦察兵的称谓,所谓“斥战”便是侦察战。《斥战》开宗明义,说明行军作战的法则是以侦察敌情为先务。正所谓“以虞待不虞者胜”。也就是说“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斥战》借《汉书·赵充国传》中的记载,选取了赵充国西征羌人的战例。
大致在汉武帝后期,羌族多个部落开始聚居于今青海省境内。由于部落众多,土地贫瘠,而身边被匈奴、大汉环伺。原本臣服于汉的羌部落看到匈奴有意联合其犯汉,便频频对汉朝发动侵扰,逐渐向湟水以北移动,寻觅新的草原放牧,给汉庭带来极大麻烦。到了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春,羌族部落又蠢蠢欲动,接连侵犯汉朝边境。于是,朝廷派出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羌地,安抚羌人。
义渠安国此人并不适合担任外交使节,面对羌人部落中最强大的先零部落酋长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汉民不种田的地方畜牧的无理要求,义渠安国一怒之下以叛逆罪名将先零部落头领30余人全部斩首,同时还调兵镇压,杀了先零部落上千人。
义渠安国怒斩羌人头领,此举让羌人犯汉有了充足借口。而这时候的大汉王朝,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将帅平叛。汉宣帝刘询情急之下想起了曾经拥护自己登基为帝的老将军赵充国。
面对皇帝的疑虑,从武帝年间就多次征讨匈奴的赵充国自信地回答道:“当然是我去最合适了。”宣帝又问:“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虽多次西征,并对西部的地理地貌比较熟悉,但赵充国还是坦诚地说:“百闻不如亲眼一见。战争的态势是难以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估计的,我愿意立即飞驰赶到金城前线,据实地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然而,先零羌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发动叛乱,其灭亡之日不会太久。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务交给我,请不要为此事而担忧。”
当赵充国率领万余名骑兵来到兰州之后,先派小分队渡过黄河去观察地形,随后派出大量侦察分队了解敌情,根据敌军所处的地理位置绘制出军事地图,从而根据侦察结果来制定作战方案。
羌人并没有料到赵充国对于地图、侦察如此看重。当自身的兵力、布局、部落之间的关系彻底被赵充国掌握清楚之后,羌人也就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终,赵充国采用恩威并举方略,招降罕、开羌及其他被先零胁迫的羌人部落,瓦解羌军。随后,率军出击。这时的羌人,看到大汉骑兵飞驰而来,慌忙渡湟水撤退。由于道路狭窄,赵充国所部勇猛无阻,羌军走投无路掉入河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被汉军斩杀500余人,损失牲畜10万余头,车4000余辆。随后乘胜追击,以步兵屯田戍卫,一举消除边境祸患。而他的名言“百闻不如一见”就成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成语。他善于侦察敌情、绘制地图而确定战术的谋略也成为刘基在《百战奇略》中引用的重要战例典范。在《百战奇略》中,赵充国对话宣帝时所说的绘制军事地图而后再确定作战策略的军事思想,难能可贵地把地图阐述为决定军事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
(本文摘编自《中国测绘报》2017年3月2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