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京
新课程背景下的传统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这不是否定传统课堂,而是要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取长补短,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一、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学习,教师讲课会比平常更费力气,教师控制课堂的力度要加大。教师要控制好整个课堂,要更加用心,要对教材钻研、理解得更透,随时驾驭住整个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脱离教学目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和学生沟通情感,抛弃“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思想,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独立分析和思考,尽量不依赖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行使主人的权利,首先学习兴趣是第一重要的,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本身有非常渊博的学科知识,有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有丰富的教学表情和较强的表演才能,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要多欣赏、鼓励自己的学生,对有进步的学生要多表扬,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是很必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合适的学习目标,布置适量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目标、任务根据学生的整体能力、素质来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要求。目标任务过高过重或过低过轻,都达不到教学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共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第三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引导学生乐于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喜欢提出问题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任务,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轻易干涉,只是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课堂
高效课堂除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还要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成绩优异的学生就是在展示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慢慢成长起来的。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了展示的机会,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扬长避短,这样也就会逐渐进步。有了展示,学生就会产生成功、优秀、失败、落后等各种感觉,就能充分调动智力以外的因素,调动学习积极性。展示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通过自身的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各种辅助手段来提高展示的效果,告诉学生一定要尊重别人的展示成果,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多交流,多总结,逐步提高自己的展示能力。
首先,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传统的课堂模式很多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按照备课预设的流程去完成一节课,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流程听课。如果出现学生中途打断教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不能随意批评,要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有展示的动力和积极性,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要有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良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优缺点,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教师对学生自我展现后的评价,要避免过于苛刻,尽量宽松,解除学生展现过程的种种顾虑。评价过后及时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展示水平。
三、高效课堂应该是有学生有差异的课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好的学生会学得更好,都是他们在唱主角,而基础差的学生只是陪衬,会更差。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高效课堂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不同而又全面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差生,做到让好的学生不退步,差的学生有长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高效。
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关注学生的差异。学生有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教学中要确保每个同学都能从中受益。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共性特点,也要熟悉学生的个体独特之处,由此来确定教学目标、方法等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使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以点拨、引导,以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责任编辑: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