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
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远离亲人、克服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他们有的在帮扶点上一“蹲”就是几个月,甚至亲人住院、孩子上学都无法顾及;有的不顾年长体弱,为了嘎查(村)和贫困群众的事,多次到旗里、盟里甚至自治区寻求帮助,争取支持;有的拿出自己的工资来资助困难群众看病、学生上学……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内蒙古自治区104个企事业单位干部“带着特殊的感情,带着特殊的责任”在兴安盟帮扶了近4000个日日夜夜。十余年的执着坚持,让昔日穷村僻壤,已成今日绿树成荫;昔日泥泞小路,已成今日整齐街巷;从前的土坯房,“出落”成如今的砖瓦房,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沧海桑田,兴安盟实现了山乡巨变。
2006年,为加快兴安盟脱贫攻坚进程,尽快缩小发展差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帮扶兴安盟的重大决策部署。五年后的2011年,自治区又决定将厅局定点帮扶工作延长到2015年。第二轮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104个厅局企事业单位实施大扶贫战略,把培育主导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实施“三到村三到户”行动,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帮扶规划,扎实开展帮扶工作,使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给贫困地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治区扶贫办:从“输血”变“造血”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驻扎赉特旗宝力根花苏木金山嘎查帮扶队郝金龙说:“我把当地的干部、村民当老师,虚心向他们学习,不仅要学习基层干部的吃苦耐劳,还要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在金山嘎查驻村以来,我们把党建工作融于驻村工作中,进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同时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把他们的想法、意见和建议放到党员大会和村代表会议上共同研究讨论,并一起参与制定可行性方案,尽一切可能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目前,全嘎查已改造危房9户,实施街巷硬化1.67公里,整修院外墙5100米,新建内墙1260米,新粉刷院墙17000米,新建绿化隔离带5300米(栽植百日草和波斯菊等花种),维修村级幼儿园,修建村级果园,新建标准垃圾池20个,硬化“金山淖尔渔村”休闲广场1400平米,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生活环境美了,但当地困难群众的日子仍然不“美”,由于经济基础差,困难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没思路,依旧靠传统农牧业来养家糊口。
为巩固已脱贫人口经济收入,自治区扶贫办投入12万元为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家购买2头黑猪仔及防疫药物。与此同时,扎赉特旗扶贫办协调扶贫资金为嘎查建设配套设施鸡舍23个,猪舍13栋。种植蔬菜4860平米、葡萄7500株、榛子树6300株。2016年10月,在嘎查成立阿都沁农机合作社,购买了价值112.83万元的农机设备,重点发展青贮、黄贮。截至目前,已完成青贮收割5500亩,其中金山嘎查集体所有400亩,分装为三个青贮窖,村民1100亩,农机合作社车队外出“打工”收割40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5万元,预计黄贮收割达到2000亩,真正实现变“输血”为“造血”。
“我的女儿今年读大三了,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优秀的女儿让51岁的康福柱非常自豪。康福柱是金山嘎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前几年家里主要靠养羊、种地过日子,后来因为羊肉价格太低,少养了几只羊。记者了解到,针对该嘎查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以来,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韩建刚花费4000元为康福柱家购买100只土鸡、1头黑毛猪及所需饲料。康福柱说:“一只土鸡的鸡苗和养殖成本大概在20-25元,市场上能卖60-70元,再加上各项惠农政策及低保补贴,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了。”
自治区公安厅:种养并重,共同发力
走进兴安盟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乌兰格日勒嘎查,记者看到街道已全部硬化,一座座蓝顶白墙的新房矗立在整齐的街道两旁。
“感谢公安厅给我建房补助,让我家从毛坯房换成了新房。” 在乌兰格日勒嘎查佟家屯,记者见到了2015年便已经脱贫的陈黑英。据了解,2011年自治区公安厅定点帮扶该嘎查以来,共协调和投入资金累计4000多万元,公安厅直接投入600多万元,累计出资200多万元,争取住建部门危房改造项目补贴资金100多万元,将全嘎查的142户危旧房全部进行改造或重建,使当地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公安厅驻村帮扶工作人员李晓东说:“为了提高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工作队驻村后,多次召开两委班子会和村民代表座谈会,挨家走访贫困户,重点走访特困户,广泛调研,深入了解民情、民需、民愿,做到基础情况、贫困状况、致贫原因三个‘清。针对乌兰格日勒嘎查的基础条件和贫困人口现状,公安厅工作队与嘎查两委确定了‘种养并重、同频共振、共同发力的总体发展思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做强种植业、做大养殖业,使村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陈黑英的养羊规模达到了300多只, “一年卖羊羔子的毛收入就有3万多元!”
此外,公安厅帮扶工作队还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延伸帮扶工作内容。2014年以来,厅里为扎赉特旗公安局争取了教育训练经费、巡逻车、消防车等近300万元的业务经费和警用装备。对群众实施现场救助、为群众做好事450余件,参与各类安保任务37次,协助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和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追捕工作42次。由于街面见警率的持续上升和各类可防性案件发生率的明显下降,辖区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上升了20个百分点,有力支持和推动了地方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如此一来,当地生产生活环境好了,民风更加淳朴了,贫困群众可以全身心投入产业的发展上了。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多方位帮扶,奠定脱贫基础
白辛嘎查位于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辖4个自然屯,是阿尔本格勒镇贫困人口最多的嘎查。自然条件较恶劣,基础设施较差,贫困程度较深,帮扶压力较大,脱贫任务艰巨。
“这个村子,每到晚上就一片黑。”这句话是村民对路灯的期盼之声。终于,在2015年端午节前夜,白辛嘎查的街灯亮了起来。
“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间出行极不方便,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次的新农村建设中,厅党组将亮化工程作为重点,决定要让嘎查的夜晚亮起来,为村民提供一个安全方便的夜间出行环境。考虑到整个嘎查需要安装129盏路灯,且每晚的用电量不少,此次安装的 129盏路灯全部是风光互补的太阳能节能灯,确保即使是阴雨天的夜晚,街灯也能亮起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驻村干部李陟宇说道 。
“以前生活条件不太好,现在有国土厅帮扶,生活逐步走向正轨。”钱常和是村里的低保户,每年家里人看病要花去3-4万元,即使已经有了“新农合”政策,自付费用依然要近万元。2015年通过“托管式”帮扶,钱常和一家分到3只羊,第二年就已经有8只羊,有了稳定的分红收入。在国土厅的帮扶下,他家还分到5亩果树,预计2018年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国土厅经过实地调研,结合白辛嘎查水资源、饲料丰富的实际,重点发展林果种植和现代养殖两大主导产业,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成千亩果园,栽植沙果树5.2万株,发包到重点帮扶对象中;为重点帮扶对象购买1800只基础母羊和种羊,实现贫困户的全覆盖,创新了养殖方式,实行畜牧园区集中代养,按照比例分红,实现效益返还;实施肉羊改良,实现了稳定增收。引进出肉率高、养殖效益显著的杜泊品种,进行二元杂交改良,通过提高产肉量和降低饲养成本实现稳定增收;配套新建了占地2.7万平方米的饲料加工厂,购买10台实用农机具,形成“作物收割-秸秆加工-舍饲养需”的循环链条,既解决了舍饲养殖草料来源的难题,又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强了嘎查“造血”功能。
2015年脱贫之前,韩金桩一直都是“靠天吃饭。”他说:“现在每亩地的收入提高了300元。”对此,李陟宇解释道:“国土资源厅在‘治地上下功夫,围绕实施土地提质、提效、增收、治本土地整治工作,发挥行业优势,将田、水、路、林、村一并纳入,投入4000多万元,对白辛嘎查2.6万亩耕地进行的综合整治率达75%,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五年的定点帮扶不仅仅让白辛嘎查外在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村民的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呈现出“人人想发展、户户想致富”的良好精神面貌。白辛嘎查正像一个奋勇前进的少年,由内而外散发出勃勃生机。
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落实帮扶项目,增强嘎查内生动力
位于扎赉特旗北部的阿尔本格勒镇农场嘎查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原机械化农场改制形成的行政村,现有298户964人,蒙古族群众占92%以上。自嘎查成立以来,由于村民缺乏小规模手工种植和养殖的技能和经验,整个嘎查的贫困人口一度过半。许多村民住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里,墙壁上的裂缝随处可见。一些孩子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嘎查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对改变当时贫困状况有心无力。
2011年新一轮帮扶工作开始后,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结合该村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村风民俗和村民综合素质等情况,以推进农村改革为切入点,以资金项目扶持为支撑,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壮大嘎查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投入120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嘎查农机合作社。经多年滚动发展,现有大型耕作、喷灌、打草设备40台(套),是扎赉特旗北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具备一定规模和服务功能的农机专业化队伍,能够为约5000亩耕地提供机械化耕作、喷灌、打草、收割等服务。
驻村工作队长史建茂说:“嘎查对贫困户的土地提供无偿耕种服务。在进行流转返租、集中管理以后,土地生产效益大大提高。同时,合作社每年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赴周边和呼伦贝尔地区开展农机作业、打草等服务,努力创收。”
目前,嘎查里有近40%的贫困人口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这部分人通过发展养殖业和庭院经济或外出务工等形式,拓宽了收入来源,间接实现了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200人左右。
34岁的村民白常林原在外地打工,家里的耕地几近荒芜,虽常年在外奔波,但始终没有脱贫。嘎查农机合作社一成立,他便火速回家,将自家耕地转租给合作社统一耕种。因具有熟练操作大型农机具的特长,他又被合作社返聘成为长期合同工。由于有了双份稳定收入,他成为农场嘎查第一批脱贫户。如今,白常林住上了整洁、明亮的砖瓦房,又有了可观稳定的收入,更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
自治区检察院:多措并举,精准帮扶显成效
2013年时,巴彦套海嘎查有贫困户112户,贫困人口369人,残疾人23人,五保户2户。有危草房住户65户,其中特困户10户。多年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加之连年受灾,当地农牧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自治区检察院开展驻村帮扶以来,多次召开院党组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帮扶工作,检察长马永胜及帮扶人员先后多次到巴彦套海嘎查实地调研,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条件、发展意愿、资金项目需求等最实际的情况,并根据帮扶村的实际需求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
巴彦套海嘎查古力古勒台艾里四周环山,每到夏季雨季来临,由大雨引发的山洪成为了村民驱之不散的噩梦。2012年9月马永胜带队入户调研时发现这一情况后,立马争取到小流域治理项目,并在2015年完成施工。该项目既保护了生态,又解决了古力古勒台艾里历年山洪暴发和村屯内涝问题。
为了让特困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上新房,2015年自治区检察院协调110万元资金,为巴彦套海嘎查22户特困户盖起了40平方米的砖房。2016年又完成了23户农户的砖房建设,解决了帮扶点的危草房问题。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自治区检察院结合巴彦套海嘎查实际,投入150万元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共有8个鸡棚的蛋鸡养殖小区,扶持带动了8户贫困户养殖蛋鸡。协调实施5885亩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780万元,将巴彦套海嘎查符合土地整治条件的耕地全部纳入其中。工程完工后,嘎查人均水浇地将达到6.4亩,每年可为嘎查群众增收40万元,人均增收320元。
在帮扶工作中,自治区检察院不仅抓实了经济发展这条“硬线”,也同样注重精神文明阵地建设。“软实力”的提升针对嘎查没有办公场所的情况,自治区检察院投入12.5万元,将废弃小学改建成嘎查两委办公场所。全院干警集资又为村委会添置了远程教育设备和大量科技图书。2014年又争取到45.5万元的资金在村委会院内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等活动设施。2015年,在村委会院内,投资60万元,建成集文化室、幼儿园、卫生室为一体的多功能办公活动场所,还专门邀请了自治区经济作物站的科技专家到嘎查为村民开展科技扶贫活动。
“动真情、办实事”是这些厅局单位留给当地群众的深刻印象,他们立足服务群众,在群众的需求中丈量脱贫致富的步子、寻求精准扶贫的办法,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在兴安盟的这场攻坚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