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吉思
摘要:韦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他的《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几乎是全世界单簧管演奏者的必吹曲目之一,笔者在本文中从韦伯简介、创作背景、第一乐章作品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韦伯;《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
一、作者简介
韦伯(1786~1826)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生于德国奥伊廷城。从小随剧团去各地演出,受到音乐、戏剧的熏陶,并广泛接触各地民间风俗和乡土音乐。10岁学钢琴,12岁从米夏埃尔·海顿(海顿之弟)学音乐理论、作曲。14岁开始创作音乐作品,写出歌剧《森林少女》《彼得·施莫尔和他的邻居》等。
1803年移居维也纳后又从福格勒深修作曲。1804年任布雷斯劳剧院指挥。并曾以钢琴家身份赴欧洲各地演出1813-1816年任布拉格剧院指挥,1817年迁至德雷斯顿,任德意志歌剧院指挥。最后10年是他创作的成熟期,写出了许多成名之作。
韦伯的代表作有著名的歌剧《自由射手》(又译《魔弹射手》)和《奥伯龙》《欧丽安特》《阿布哈森》等;有序曲《欢庆序曲》、标题钢琴曲《邀舞》和单簧管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等器乐名作。他的《自由射手》被公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这部作品的出现使韦伯获得了巨大声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对于单簧管音乐来讲,韦伯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他创作了单簧管协奏曲2部、单簧管小协奏曲、大二重奏曲和变奏曲各1部。他写的单簧管乐曲是单簧管音乐的精品,有较高的演奏技巧,而《第一单簧管协奏曲》是韦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在单簧管音乐文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今在国际、国内单簧管比赛中,仍是18岁以下年龄组参赛的指定曲目。此外,韦伯还写了不少音乐评论文章,其中较重要的是带有自传性的小说《音乐家的生活》G他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社会活动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
二、《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背景
韦伯《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创作于1813年。韦伯所生活的年代,是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而这时期的欧洲,正是—个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随着科学的发达、各国的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等相互对立的社会混乱,产生了与启蒙主义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对浪漫主义起决定作用的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充满了复杂矛盾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决定了浪漫主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0年代前后正是德國民族意识觉醒的年代蒙受屈辱的梯尔齐特和约和拿破仑的侵略战争等,都曾激起广大德国人民的爱国情感。韦伯就曾为爱国诗人T.克尔纳的诗集《琴与剑》中的诗篇谱曲。像韦伯这样的知识分子最初是拥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但是拿破仑称帝以及王朝复辟,使他对革命的狂热激情与失望形成巨大反差。而他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就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典型情绪。
韦伯《第一单簧管协奏曲》就表达了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社会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复辟的思考,表达了人们在探索追求理想社会时产生的激情和怀疑,有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第一单簧管协奏曲》第一乐章作品分析
这首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犹豫、怀疑;第二乐章继续思考;第三乐章认识到革命是必然的,是达到理想的必由之路,犹豫和怀疑得到解决。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中等速度的快板、3/4拍。f小调的引子的主题十分重要。它贯穿于整个乐章,前后共出现8次,起着统一全曲的作用,并且为整个乐章奠定了情绪的基调。引子的主题包含两个因素:
1.三和弦的分解构成的旋律,其中包含着富于动力的附点节奏,带有奋勇前进的气概。
2.由上行大跳构成的扬抑格动机,它具有动力减弱的特性,好像人们在前进时的犹豫不定。
引子主题从低音区开始,仿佛人们在黑暗中前进,表现出许多犹豫情绪。突然,出现了强奏的和弦,仿佛突然看见光明。从第11小节开始,引子的主题转移到高音区,连续的附点节奏代替了犹豫动机,带有强烈的奋进的气势。大家充满激情,忘却了犹豫,奋勇前进。
从24小节开始,乐曲通过一系列的重属、副属和弦以及同向的半音级进,增加了进行的动力,并且用前调VI17/VI等于后调V7的方法,转到f小调的下属调的平行大调bD大调,逐渐向低音区发展,激情减弱。
在38小节转入c小调,是f小调的属调。转入c小调,用弱的力度奏出,分别两次插入整小节的休止,仿佛人们在翘首盼望,期待主部主题的出现。此时,引子部分结束。
第74 83小节为连接部。连接部调性转到bD大调。副部主题是从bD大调开始,结束在be小调的转调乐段。这个副部主题是引子主题的对位旋律。副部主题出现在单簧管的高音区,具有一定的亮度,在bD大调上,旋律与低音声部的前进主题对话,仿佛向人们描述前面美好的图景。副部主题之后转入be小调。
接下来采用单音转调的方法,即前调的be主音等于后面bA大调的属音。转入主调的平行调bA大调。
四小节间奏之后,从110小节开始连接了两个乐段的插部。第一个乐段是一个bA大调的插部旋律,是由两个对称的重复型的二句式的平行乐段构成。旋律具有音阶下行的特点。
插部的第二个乐段是与引子主题和主部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乐段。插部向人们描述美好的未来:急切的三连音乐段之后,十六分音符的音流更加激动,华彩乐段表现出人们在幻想着美好的未来。至此呈示部结束。
引向展开部的间奏由bA调通过f小调转向c小调,即主题的属调。依然是前进的音调,但是其中没有了犹豫的音调的动机,而是象征奋勇前进步伐的连续附点的节奏。随着音区的渐渐升高,引出插部主题。插部主题在bB大调出现,依然热情地用美丽的情景鼓舞着人们。
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的音流鼓舞着前进的步伐。人们迫不及待,提前开始了奔向美好未来的征途。在展开部还没有结束时,再现部的间奏已经开始。
乐队实际上从214小节开始就进入引向再现部的间奏部分了,也就是说,独奏单簧管在演奏呈示部的结束部分时,乐队已经进入再现部的间奏了。从239小节起,再现部开始,乐曲没有像通常那样先再现主部主题,而是先使副部主题再现,由于副部主题是一个转调乐段,再现时副部主题压缩了结构,变成6小节的长度,由F大调开始结束在主调f小调上,这种鲜明的转调使人们又感到形势发生了变化。
紧接着就是主部主题的再现,乐队震音的伴奏和和声上,情绪更加激动。在人们前进的步伐中,又出现了犹豫的音调,但仍然向理想做出最后的冲击。独奏单簧管的音阶式的向上冲击,连续的颤音技巧运用,最后一次把音乐推向高潮。